棗果裂果多出現在白熟期至變色期間,一是果實生長后期遇旱,果皮與果肉細胞均停止生長,而后又遇到長時間的降雨,果肉細胞仍可恢復生長,使果皮脹裂。二是棗果皮細胞間隙大容易散失或透進水分,使果肉吸水膨脹,造成裂果。
裂果形狀可分為縱裂、橫裂和T形裂三種類型。一般縱裂較多,T形裂次之,橫裂較少,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果實后期直徑快速生長和缺素有關。
早期日灼引起裂果,大部分在9月上中旬出現,裂果部位在棗果向陽面。這類裂果裂痕較深。二是后期裂果,如果后期遇長期雨水,這類裂果的數量非常大,肥水條件好的出現淺裂紋,肥水不好的裂痕亦較深。
一、中秋酥脆棗裂果原因
中秋酥脆棗裂果的原因主要有:
1、與水分條件有關
一般來說,溫高(38度以上)且降雨量大的年份裂果率高,反之則低。水分是影響裂果的主要原因,由于果實的果皮和果肉組織之間生長力不一致,再加上雨水或進入白熟期后灌水多,急速供給大量水分,使果肉組織迅速增長,而受高溫干燥損害的果皮組織卻不能伴隨果肉的生長而增大,兩者之間增長的平衡性被破壞,果皮承受不住果肉組織的膨壓而導致裂果的產生。如果受日灼病危害的棗果,降雨引發裂果與雨水滯留果面的時間密切相關,短時間大雨,雨后天晴果面很快干燥,不會引起嚴重裂果,而長時間小雨或雨后果面陰濕凝露,會引發嚴重裂果。
2、與棗果實生長發育期有關
棗果在不同發育階段裂果敏感性不同。從果實發育上講,果實進入成熟期后,細胞體積擴大到最大,生長停止,細胞壁變薄,含糖量增加,滲透壓加大,水分含量增加,細胞間隙擴大,細胞之間的粘接力下降。因此,在開始進入白熟期最不抗裂果。
3、與立地條件有關
生理裂果發生的程度與果園的立地條件有很大關系。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下發生裂果的程度有很大差異。
一般在丘陵地、坡地、崖邊等排水良好的立地條件下裂果發生較輕,在地勢低洼、土質黏重及排水不良果園,裂果發生比較嚴重,如棗園是粘重的黃土,肥力條件及排水條件差,棗裂果率達90%,而水田棗園肥力條件及排水條件較好,棗裂果率只40%左右。除了其內部因素外,外部條件主要取決于全年土壤含水量和果園濕度的變化幅度。在平地灌溉和排水條件良好的果園,如果生長期土壤水分一直保持濕潤,樹體和果實的水分含量變化幅度小,裂果發生較輕。
4、與栽培管理水平有關
管理正常的果園裂果輕,管理粗放的樹裂果重。對棗園土壤、肥水、病蟲等必須要按一定的操作規程管理,才能有效控制裂果。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有利于雨后水分在果面滯留時間,可減輕裂果。
5、與果實成熟時間有關
棗每年5—7月均可開花,一般每年可開三次花。5-6月木質化棗吊開花所座的果,成熟時間在較高溫的9月上中旬,這批果裂果重而深,而7月后棗花所座的果一般成熟時間在9月下旬-10月,這批果裂果輕而淺。為減少裂果現象的發生,應盡量多留7月后的第三批果。
6、與營養元素有關
生理性裂果還與樹體的營養狀況有關,如果樹體營養不足,或者缺乏某些營養元素的樹裂果會加重。如果土壤缺少某種營養元素,就會造成樹體生長不良,果實發育差,細胞結構不牢固,遇雨時會增加裂果的發生。
一般磷、鈣、鉀、鋅、硼、錳等元素無論哪種缺乏時,都會加劇裂果發生。如果果實生長后期氮過量及鈣、鎂含量偏低時,也會加劇裂果。
連年使用化肥和土壤干旱時,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鈣元素大部分被固定在土壤中,因此干旱最容易造成缺鈣。
①缺硼裂果癥
棗樹缺硼時首先是枝稍頂端停止生長,從早春開始發生枯梢,到夏末新梢葉片呈棕色,幼葉畸形,葉片呈扭曲狀,葉柄紫色,頂稍葉脈出現黃化,葉尖和邊緣出現壞死斑,繼而生長點死亡并由頂端向下枯死;
第二是地下根系不發達;
第三是花器發育不健全,落花落果嚴重,表現“花而不實”;
第四是大量縮果,果實畸形,以幼果最重,嚴重時尾尖處出現裂果,頂端果肉木栓化,呈褐色斑塊狀,種子變褐色。
②缺鈣裂果癥
鈣是細胞壁的重要結構成分,它與果膠質相結合形成鈣鹽,增加了原生質的彈性,減弱了質膜滲透性,增強了細胞的耐壓力延伸性,也可增強果皮抗裂能力。
7、與根系分布深淺有關
一般而言,深層土壤的濕度變化幅度不大,深施肥土壤上的棗樹和大樹根系分布深,可吸收深層土壤的水分,果實發育期內水分變化波動相對較小,降低了對水分的敏感性,從而可減輕裂果。
8、與日灼、藥害、病蟲危害、機械損傷(風害)等有關
上述原因造成果皮過早停止生長,隨著果實吸水,果肉膨壓加大,首先從停止生長的部位裂口。尤其是在日灼的地方出現開裂最為突出,處于白熟期的果實失去水分后如果得不到及時補充,受到強光照射就會引起果皮細小日灼。日灼造成的未愈合傷口,在果實脆熟期遇到下雨或夜間凝露天氣,長時間停留在果面上的雨水或凝露不能及時蒸發,就會通過日灼傷口滲入果肉,果肉過多地吸收水分后,造成果實細胞膨壓增大,就會沿日灼傷痕裂開,然后再擴展到其他部位,這就是為什么果實陽面和先著色的部位容易出現裂果的原因。
二、中秋酥脆棗裂果病的防治
(一)、培養健壯樹勢
1、深施多施有機肥
這是防治裂果最關健措施。深施肥,主要是引根深扎,為根系創造很好的溫、濕、氣條件,提高樹體抗性。多施肥主要是提高土壤肥力,為棗樹正常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營養環境。
冬季基肥必須施用有機肥,主要是有機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最好的最全面的肥料品種,它不僅能補充各種礦質元素,而且能增加土壤中腐殖質的含量,可使土壤形成大量的團粒結構。一個團粒結構就是一個小的肥水貯藏庫。同時腐殖質中的腐殖酸可中和土壤中的堿,變不溶性的礦質營養為可溶性礦質營養利于根系吸收。有機質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有利于微生物活動,提高土壤供肥力。因此有機肥是不可替代的優質肥料。不但基肥要用有機肥,花前肥和坐果肥也要改為發酵完全的有機肥且深度要達到40厘米以上。
①基肥施用時期
最佳時間是采果后至落葉前,此時根系還有一個旺盛的活動階段,有利于樹體吸收和積累。 不超過1月底。
②施肥量
此次施肥不足將嚴重影響第二年的棗果生產。基肥要求施肥占全年施肥量的70%,每產1公斤鮮棗需投入2-2.5公斤已發酵的有機肥料為宜,同時配合有機肥每畝加施磷肥50-100公斤。豬糞每畝6噸或雞糞每畝2噸或菜枯每畝1.0噸,均需發酵后方能施用。注:農家肥必須充分腐熟!
③施肥方法
此次施肥要求深施80厘米以上,可采用溝施、條施、穴施等方法,盡量引根下扎,保水保肥,減少病害發生,為防裂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2、改變地面追肥方法
地面追肥改化肥為生物有機菌肥、改淺施為深施。地面追肥一般有芽前肥、花前肥、膨果肥、著色肥等。芽前可地面噴施生物菌,噴后馬上中耕土壤。芽前肥、花前肥、坐果后促果肥及壯果肥開挖40—50厘米深溝施已完全發酵的有機肥加生物菌肥或直接施生物有機菌肥。
施生物菌可以把肥料吸附住,不浪費肥料,減少肥料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且根系發達、土壤疏松透氣。生物菌還能分泌一些特殊物質,像生長素、抗菌素,提高樹體免疫力,能夠殺滅土壤中的各種有害生物,像病毒、真菌、細菌包括根結線蟲,可以被生物菌分泌的抗生素殺掉,減少土壤病害的發生,同時減少裂果病的發生。
3、合理搭配葉面肥
棗吊現蕾期樹體噴灑一次硫酸鎂300-400倍液或0.3%硝酸鉀溶液。或者基肥施用含硼含鎂復合肥(雅苒苗樂12-11-18復合肥),葉面噴施含有氮磷鉀與微量元素硼錳鋅鐵銅鉬的康晶水溶肥或者快美葉面肥,濃度為800-1500倍液。
盛花期樹體噴一次1克80%九二0兌水60kg 或硼肥1000倍液。或者基肥施用含硼含鎂復合肥(雅苒苗樂12-11-18復合肥),開花前后葉面噴施康晶水溶肥或者快美葉面肥,濃度為800-1500倍液。
4、合理進行夏季摘心和修剪
1)摘心 是將當年生棗頭長至4-5個二次枝時用手去掉棗頭頂尖部分,如果摘心過重將促使前期木質化棗吊結果多,而前期木質化棗吊結棗容易裂果;摘心過輕可能會減少第二批果的產量。另外,在棗樹始花期必須要將棗頭、二次枝及木質化棗吊進行徹底摘心,以利在不環剝(割)情況下多坐果。如果在有避雨棚的情況下,摘心可以重一點。
2)合理進行夏季修剪,防止樹體郁閉,改善樹體通風通光條件,有利于雨后棗果表面水分迅速干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裂果病的發生。前期間稀棗頭枝,后期只要發現有枝條擁擠要毫不吝嗇地去掉一根,那怕是枝上果再多。膛內多年生枝和骨干枝上萌生的新棗頭,凡位置不當,不計劃留作更新枝的枝條都要盡早疏除。膛內有發展空間的大枝可以采取撐、拉、拿的辦法加以利用。
3)改變環剝方法 環剝能有利于棗果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樹勢,從而加大裂果病的發生。如果樹勢過旺的樹必須要環剝,對于樹勢中等的樹可以不環剝。環剝要改變原來主干環剝為主枝環剝,同時留一定量的輔養枝不環剝,讓其制造養分供應根系正常生長。不環剝如果坐果少可以加噴一次九二0營養劑。幼樹盡量采用環割。注意環剝寬度不宜超過1公分,如撐握不好會造成死樹現象發生,可采用環割方法,環割兩至三圈,每圈間隔2—3公分。
(二)均衡灌水
生理性裂果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水分波動較大而引起,因此,均衡管水是防止棗果開裂的又一關健措施。棗樹幼果坐果后及時給棗園灌水,直至到棗果白熟期。白熟期后減少灌水量,減少不下雨而因灌水引起的裂果。
1)溝灌
旱季溝內灌水要求水在園內停留時間以12小時為限,隨即放出。隔5天再灌,到棗果快進入白熟期時,灌一次透水,進入白熟期以后,溝灌水次數和灌水量均要減少,水在園內停留時間要縮短。
2)滴灌
推行水肥一體化,施用專用的滴灌沖施肥(雅苒瑞佳+康晶水溶肥),節肥節水,安全方便,高效環保。灌水量與溝灌相同,到棗果進入白熟期后要大幅度減少滴水量,不然即使不下雨也會造成棗裂果。白熟期滴灌每天滴水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滴灌最好采取深土滴灌為好。
3)地面灑水和樹體噴水
碰上干旱,這時可以利用傍晚時分對樹體葉、果進行噴水防旱,并結合土面灑水保濕。地面灑水和樹冠噴水最好選擇傍晚時進行。樹冠噴水選擇霧化噴水為好。
4)排水
雨季園內必須做好排水工作。做到園內雨停水干。要求主溝深0.8米以上、圍溝深0.6米、廂溝深0.5米。排水工作是引根深扎的重要保障。
(三)搭建避雨棚
深施多施有機肥不能控制因果面積水而造成的裂果率的發生,要徹底防止棗果成熟期果面積水裂果病的發生,必須搭建避雨棚。由于避雨降低了棗園濕度,還可避免棗樹銹斑病、炭疽病等其它病害的發生,節省農藥使用量,降低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成本。
避雨棚扣膜時間最好是棗果快進入白熟期前的雨天以前。不要過早,以免影響果實品質,更不要過遲,以免造成果實因裂果而損失。
(四)合理補充硼、鈣元素
棗果缺硼和鈣均會引起裂果病的發生。補硼可結合花前施肥,成年樹每株施雅苒福鈣(含硼)0.1-0.2公斤,也可在花期穴施土壤生物菌接種劑,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透氣性,釋放被土壤固定的微量元素,增加土壤中速效性養分的含量。除此之外,還要分別在棗樹始花期、盛花期、謝花后各噴施一次雅苒康晶平衡型水溶肥800-1000倍液。
鈣的補充可采用葉面噴施雅苒福鈣(含硼)過濾后噴灑葉片和果面,濃度為800-1000倍,也可在每隔15天一次,連噴3-4次。也可以噴施葡萄糖酸鈣或氨基酸鈣或糖醇鈣或發酵牛奶。噴施含硼鈣肥不但可以減輕裂果,而且可以促進果實快速生長,使果實個大、果面光潔、含糖量增加,并可減少浸染性病害的發生。缺鈣一般是從膨大期開始。因此,要特別注意果實生長后期補鈣。
可結合施膨大肥成年樹每株施雅苒福鈣0.2-0.3公斤,土壤施雅苒福鈣可以與有機肥配合使用,但是不建議混合施用,最好相距15厘米左右或者分層施用。
(本文轉自永州天禾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