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蒙氏真面目,只緣身在蒙氏中”,這是我的說法,因為我見到做蒙氏教育的老師大都有如信仰一般的熱愛。但我還是認為,要想真正的認識蒙氏教育,應該在蒙氏教育之外去看,或許,這樣才真切。
我便如此,在門外看后,歸結了三個問題和大家分享交流如下:
第一、為什么世界三大幼教課程,唯獨蒙特梭利教育能在中國走紅?
盡管瑞吉歐、華德福和蒙特梭利教育被譽為世界三大品牌幼教,并先后登陸中國,但境遇不同。
就我了解,瑞吉歐方案教學熱了有一陣子,然后幾乎淡出。業界專家解釋,問題出在了我國幼教的師資水平不夠。因為,瑞吉歐教育需要教師在既定活動方案進行中,經過教師的發現、調控,之后生成不定的教育目標。顯然,這里需要的是很強的教師素養和基本功,而這一點正是我國現有師資的問題所在。所以,在熱度之后,大家發現如此優秀的課程無法落地,只停留在理念層面上。
華德福自然教育也是如此,也很難操作,也是因為對教師個人的素質、能力水平非常依賴。同時,也和瑞吉歐一樣,沒有教材可依,沒有模版可行。所以,華德福教育最終在國內的表現和問題就是,照貓畫虎,形散意也散。包括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不到位,最終導致難以推進,只能做到極小眾的規模,不成氣候。
但蒙氏教育不然,蒙氏教育有教具可用,有教學模式可依。所以,在推進蒙氏教育的時候,雖然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幼師,在理解蒙特梭利教育理論的時候有難度,但在蒙氏教育的實操環節中,還能做的不錯。所以,蒙氏教育與前兩種教育不同,能在中國幼教當下的低水平師資環境下,走進一般幼兒園。
我歸結了上述三種教育后,把瑞吉歐、華德福比作人工控制的高檔相機,而蒙氏教育就是全智能相機。前者能拍出優秀作品,但需要使用者的技術做保障;后者當屬傻瓜機,一般人能拍出一般的作品。
第二、為什么蒙特梭利教育能讓國內的各個階層的家長接受?
有人說,中國家長喜歡湊熱鬧,喜歡聽不懂的理念,喜歡來自歐美的教育。我不認為這是蒙氏教育能暢通中國的第一理由。
我的觀點是,中國孩子在家庭中普遍被嬌寵的不懂規矩和做事不專注,而這兩點恰好屬于蒙氏教育的特點所在。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一百年前,蒙特梭利博士剛創辦兒童之家時,就是針對一些沒規矩、做事不專注的智障兒童實施教育的,她的教育重心就落在了愛和自由、規則和秩序上了。后來,當蒙特梭利教授的教育理念逐漸被世人所認識之后,這些看似針對智障兒童的教育,竟然被全社會接納了。我理解是,正常兒童從家庭走進幼兒群體的初期,也同樣要面臨著規則和秩序的構建,只不過與智障兒童的程度有差別而已。
于是,當我們面對中國式家庭的任性的兒童,當我們面對著被家長制造出來太多的兒童問題和問題兒童時,我們無路可走,只能走進幼兒園,讓孩子通過適合的教育,解決家長所急。所以,當蒙氏教育的推進者把這種世界品牌教育推薦給家長時,并把蒙氏教育的核心教育點和家長的需求相對接后,家長一定能接納蒙特梭利教育的。
所以,我認為,上述才是蒙特梭利教育之所以能被中國家長真正認同的理由。
第三、為什么還有許多幼教工作者并不接納蒙特梭利教育?
這個問題的表面解釋是,任何一種教育體系都不可能是完善的,也不可能取代其它教育思想和理論的存在與發展,蒙特梭利教育也是如此。許多教育主管部門對蒙氏教育不支持的理由便是如此。
這個問題的深度解釋是,蒙氏教育在中國幼兒園中能理解到位和落實到位的情況并不如意,多數停留在形式上,或被簡單的教學模式左右,或被教具束縛,缺乏對蒙氏教育的靈性發展。而這些問題正是一些幼教專家的擔心之處,也是他們評批的所在點。
前不久我和幾位做過十幾年蒙氏教育的園長討論蒙氏教育的短板時,我說了一點,蒙氏教育的中國被高度模式化了,以至于像生活領域的教育,許多幼兒園竟然僅限于教室中那個小小的教室們制造的區角,也僅限于在教師在培訓中的實操案例。其實,我一直在講,蒙氏教育構建的五大領域中,生活領域不僅是教育的出發點,更是蒙氏教育的超級大區角,因為,每個孩子的家才是兒童和家長實施蒙氏教育的最佳環境。甚至,我曾說過,對蒙氏教育而言,家就是最好的“有準備環境”。當然,我認為,給孩子準備一個什么樣的家(包括人文環境),這不僅是家長的事,也應該是蒙氏教育幼兒園的責任。
當然,就目前在國內引進蒙氏教育的幼兒園來看,一些被商業化、被神化、被妖化的問題很嚴重,而這些問題的廣泛存在,讓真正的蒙氏教育受到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包括一些做蒙氏教育的幼兒園,做來做去把蒙氏教育的思想精髓做沒了,只剩下了簡單固化的模式和買來的那幾件教具。最終,連老師們也漸漸的發現,自己所做的蒙氏教育好像缺了點什么,好像沒有了靈動性,好像離生活有了距離。
所以,我這一段話的核心意思是,要做蒙氏教育就不要迷信,要做就要直面問題,要做就做有思想、有靈性、有發展的蒙氏教育。否則,別怪一些人對蒙氏教育的不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