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職業倦怠嗎?
注意了!以下癥狀若勾選超過3項,你就有職業倦怠的傾向了!
上班只想著要下班
對工作內容沒有熱情
忙得很空虛、沒有成就感
覺得自己的工作項目沒有未來前景
上班時一直想打開旅游網站,但總是沒時間度假
難得休假卻只是在家看電視睡覺
總覺得老板機車、客戶難搞、看同事不順眼
總在想自己是不是入錯行
覺得工作內容很乏味
常常想著遞辭呈、換工作
在今年的一項網絡大調查中,調查結果顯示約達70%的上班族,都被“職業倦怠”侵襲!職業倦怠像是一種慢性病,初期只有輕微癥狀,無心沒力少干勁,但一旦長期忽視它,某天猛一回頭,我們才發現,曾幾何時再也喚不回熱情,又對現在的工作無感、更無助,茫然感猛烈來襲!而這一切負面情緒,都將導致你在職場上,更停滯不前、跛腳無力。
但面對大環境不景氣,好飯碗難求,比起豪邁的辭呈一丟,拍拍屁股走人,相信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先找到樂在工作的方法比較實際。
你累了嗎?
會產生職業倦怠,原因大約有以下幾種:
1.薪資無法突破:當四年級生拿到的第一份薪水,和現代剛出社會年輕人拿到的薪資差不多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工作前途一片黑暗呢?
2.看不到升遷希望:當職位成長空間小,每天工作變得沒有明確可突破的目標時,便會讓人喪失一開始對工作的熱情與自信。
3.規律單純的工作內容:工作內容的變化小,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熟習之后,事情雖然會越做越快,但每天多出來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多了。這同時也代表工作的挑戰性漸漸消失、對工作內容感到彈性疲乏,久而久之便產生成就感低落的現象。
4.人際上無法突破:在職場上,雖然自身的工作能力很重要,與同事、主管間的人際關系也不能忽略,兩者兼顧才是最佳狀態。
5.自我成就動機較強:對工作企圖心較高的人,往往對工作非常投入,并對自己設定較遠大的目標。當現實狀況和目標落差越大時,便會產生較大的挫折感,職業倦怠就悄悄上身了。
6.對自我能力恐慌:怕自己有所不足,怕裁員、怕比不過同事的恐慌感,在各年齡層、各行各業都會遇到。平常對自己的工作成效有適度的緊張感是有益的,但太過緊張與焦慮則會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
為工作找到新動力
“心病得用心藥醫”,這句話套用在職業倦怠上也非常適用。
1.生理上:當感到職業倦怠時,適度的休息、放松,暫時離開工作的環境壓力,是最快速的紓壓方式。相較于男性,女性在遇到壓力時,反而較能夠尋求其它方式紓壓,喝個下午茶、做個SPA、和朋友出門聚會聊天等,都能達到抒發工作壓力的效果。
反觀男性,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職場上需要表現堅強的一面,當遇到職業倦怠時,外在表現上反而較為壓抑。建議應該先從脫離壓力環境開始做起,試著向外尋求協助,轉移注意力。
2.心理上:“瞎忙”是最容易讓人感到疲倦的原因之一,因此唯有重新思考工作方向與目標,找到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才是擺脫職業倦怠最重要的課題。年輕的職場工作者最容易有“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的問題,但其實不管在哪個階段,都應該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確立之后就大步的朝目標邁進,便能讓自己在工作之路上走的更踏實。
3.個性上:若看事情總是習慣先往負面想,將挫折感往身上累積,就會在死胡同里鉆不出來。當面對工作上的不順遂,除了要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擁有適當的壓力調適技巧,就能讓體內自然產生對壓力的抵抗力。
4.歷練上:其實職業倦怠往往也和人生歷練及職場經驗有關,年輕職場菜鳥會遇到職業倦怠,可能是因為還沒有找到真正想做的工作,而工作一段時間的職場老鳥,則較可能因為薪資或升遷空間的問題而產生職業倦怠。若是對工作內容有問題,建議可以直接和主管或前輩討論,多向其它歷練更多的人學習,便是在職場上快速累積經驗值的秘技。
5.觀念上:當感到職業倦怠時,“轉念”與“多元思考”是送給大家最重要的想法。不再“為了工作而工作”,才能找到在工作上、生活上的真正意義。當找到自己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時,不管做何種工作,都會覺得自己是社會上很重要的一顆螺絲釘,自然也就不會有職業倦怠。舉例來說:在日本,不管什么職業的人,都非??粗刈约旱墓ぷ?,即使別人沒有注意,還是會認真確實的把自己的職責完成,這就是對自我職業的尊重與重視。
一般來說,職業倦怠的癥狀大約會在工作1~2年左右出現,當遇到職業倦怠癥狀時,先稍微緩一下腳步,讓自己休息喘口氣,再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工作內容與成果,如果方向沒錯,便能重新找回自己的工作樂趣與價值。
但如果發現目前的工作不是真正喜愛的,也能借由這樣檢視自己的過程,確立往后的方向,再朝新的工作目標邁進。以長期觀察職場動態的經驗來看,主管也不想要找一個只為工作而工作,或是為了逃避上一個工作而找工作的員工,唯有永遠保持工作企圖心與熱忱,才能拋開倦怠,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