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入院后及時辦理入院手續介紹醫院及病區情況住院注意事項及時報告醫師。
2、按原發疾病護理常規。
3、入院時測量生命體征、體重一次。
4、根據各類康復治療和疾病類別、特點、制定適合于患者的飲食。
5、加強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增強信心配合治療促進功能恢復。
6、評估患者殘疾狀況智力、心理、運動能力、臟器功能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計劃。
7、重視患者個人衛生預防并發癥如皮膚、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時給患者翻身及皮膚護理并做好記錄。
8、熟悉各類康復治療及程序配合康復醫師、治療師等做好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
9、觀察患者對康復治療的反應定期評估治療效果檢查和修訂護理計劃。
10 、心血管患者必要時應在心電監護下進行康復治療。
11、做好康復指導將康復知識和康復護理要點傳授給患者及其家屬指導家屬幫助督促患者繼續實施康復計劃鞏固治療效果。
腦卒中康復護理常規
1、按康復科一般護理常規。
2、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避免搬動腦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體征平穩后進行如需搬動應在固定頭部情況下出血情況已控制時。取仰臥位患側肩部下墊以小枕髖部亦用枕墊起健側取舒適位上肢伸展前臂外旋患肩拉向前方患肢伸展放于枕上手指張開患膝屈曲墊枕患側癱瘓肢體保持功能位但早期應進行肢體的被動訓練:
1局部按摩和上下伸展活動。
2患側臥位時患肩向前墊軟枕肘伸直。手指張開掌面朝上健側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腳掌成垂直墊以軟枕指間填以布卷或墊軟墊。
3健側臥位時患肩向前肘伸直手腕部墊一小枕患側髖前伸屈膝下肢不外旋腳掌與小腿盡力保持垂直防止關節脫位、攣縮。
3、恢復期待出血控制梗死、血栓溶栓后血壓、顱內壓穩定后應做主動訓練先在他人幫助下然后循序漸進地自我進行護士應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和呼吸情況指導上下肢活動、翻身、逐步過渡到健側肢體的主動翻身。根據患者情況及時調整康復計劃及時評估訓練效果。
4、后遺癥期的康復護理。繼續做好心理護理教會患者使用各種輔助訓練用具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指導患者以健側帶動患側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輪椅訓練循序漸進指導患者全身運動。
5、語言訓練。從發音→單字咬字→語言糾正→讀字反復進行。
6、ADL訓練訓練患者生活自理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有計劃地進行肌力訓練恢復相應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動避免手部肌肉萎縮。
脊髓損傷后康復護理常規
1、按康復科一般護理常規。
2、臥床休息臥硬板床墊以棕墊或軟枕保持脊柱平直位。
3、為脊髓損傷患者翻身時應在固定好頸、胸、腰、雙下肢情況下進行同步協調翻身。
4、預防壓瘡發生。保持皮膚及床單位整潔。
5、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注意觀察呼吸及排便情況指導吸氣呼氣訓練給予高纖維飲食鼓勵多飲水和多吃水果。訓練患者養成定時排大小便的習慣每日按摩腹部35次。鼓勵患者進行被動運動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循序漸進地進行上下肢、翻身坐起的被動、主動訓練輪椅訓練直到行走訓練。
骨折后康復護理常規
1、按康復科一般護理常規。
2、注意被固定肢體的血液、淋巴循環。固定物不宜過緊或過松。
3、盡早鼓勵患者對患肢近端與遠端未被固定的關節進行功能鍛煉一天數次根據患者的能力逐漸從被動運動、助力運動、主動運動到抗阻力運動。
4、用微波、中、低頻電刺激、紅外線、各種透熱療法、超聲波療法、按摩、脈沖超短波等治療時護士應按時完成治療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避免患者燙傷。
5、根據不同部位的骨折進行相應的康復護理:
1肘關節附近的骨折手術內固定后應盡早在外支具、吊帶的保護下進行肩關節的主動活動幅度逐漸加大術后2-3周可以每日定時去除外固定進行活動。
2腕關節附近的骨折抬高患肢加強由遠端向近端的向心性手法按摩。
3手局部的疼痛、腫脹如果是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所致可以進行冷熱對比治療即將手浸入42℃熱水中4分鐘然后浸入20℃的冷水中1分鐘交替以改善血管的舒縮功能相當于對血管進行按摩。
4膝關節附近的骨折手術內固定后應盡早開始接受持續性被動活動CPM治療活動的范圍和速度逐漸由小邊大由慢變快骨折線穿越關節面的患者應注意減少關節的磨損。改善關節活動范圍以牽引為主肌力訓練以靜力性肌肉收縮訓練為主。髕骨橫行骨折作張力綱絲固定的患者可以早期進行膝關節屈曲活動。
5脊柱融合、固定術后臥床34周臥床期間可做床上保健操常見的有臥位活動支撐站立活動站立位活動等。
6、為患者的康復創造一個里良好的治療環境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康復治療計劃的順利完成。
頸椎病康復護理常規
1、按康復科一般護理常規。
2、糾正頭頸部的不良體位避免處于過度屈曲位或者長期固定于同一姿勢保持正確體位。
3、指導患者良好的睡眠體位使頭頸部保持自然仰伸位胸部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上髖及雙膝略呈屈曲狀。枕頭的要求長度101500px為宜高度以25400px為宜高度25375px為宜或按公式計算肩寬-頭寬÷2枕芯內容物選擇蕎麥、蒲絨、綠豆殼等若加上適量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
4、頸圍的護理指導。頸圍的作用是固定頸椎于適當的體位維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頸椎的異常活動減少不穩定的因素支撐頭部重量減輕其對頸椎的壓力。頸圍的高度必須合適以保持頸椎處于中間位最好給患者定做。急性期過后頸圍應去除長期應用頸圍會引起頸部肌肉萎縮、關節僵硬、不利于頸椎病的康復。
5、頸椎牽引的注意事項 牽引的方式有簡易牽引、氣囊牽引、電腦自動牽引、以及手法牽引等。牽引的姿勢可采用臥式、坐式兩種: 1牽引角度大多采用微屈曲位或垂直位不作后伸牽引。除保持15°左右的前傾角外還應讓患者自然內收下頜個別枕骨較平者應在枕部墊一毛巾以避免牽引中頭后仰。 2牽引重量可按體重的1/21/8計算牽引可隨時調整以頸部無疼痛不適、頜面、耳顳部無明顯壓迫感為宜。頸牽引帶著力點要側重于枕部支架應足夠寬保證撐開牽引帶不壓迫顳淺動脈否則可能會發生頭暈。 3牽引治療后要詢問患者的自覺癥狀囑患者休息片刻方可離開。 4急性期疼痛劇烈者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不宜牽引。
6、醫療體操注意事項 常用的醫療體操方法有左右旋轉、伸頸拔背、與項爭力、環繞頸項、擦頸按摩。1應由醫師選擇動作和規定運動量。 2脊髓型頸椎病及椎動脈型頸椎病發作期應當限制運動。 3運動應緩慢進行幅度由小逐步增大避免快速運動。 4骨質增生明顯者需慎重進行。
7、預防措施。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工作體位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定期遠視調整桌面或工作臺的高度與傾斜度堅持工間活動糾正生活中的不良體位。
8、體育鍛煉禁忌證 1頸椎病術后患者因恢復和愈合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局部制動故在術后3個月內應禁止做頸部運動和體操。 2體溫高于38℃以上者 3靜息狀態下脈搏100次/分鐘以上者 4舒張壓大于120mmHg或收縮壓低于100mmHg并有自覺癥狀者 5心功能不全伴有心源性哮喘、呼吸困難、心源性水腫、胸腹水者 6近期有心肌梗死史者 7嚴重心律不齊者 8在安靜時亦有心絞痛發作者9體質特別虛弱者。
肩關節周圍炎康復護理常規
1、按康復科一般護理常規。
2、良肢位的擺放。一般取健側臥位在患者胸前放普通木棉枕將患肢放上面。患側臥位時在患側肩下放一薄枕使肩關節呈水平位如此可使肌肉、韌帶及關節獲得最大限度的放松與休息避免俯臥位因為俯臥位既不利于保持頸、肩部的平衡及生理曲度又影響呼吸道的通暢。
3、緩解疼痛。在早期疼痛較重時可服用消炎鎮痛藥物或舒筋或血藥物也可外用止痛噴霧劑、紅花油等適當物理治療可改善血循環消除肌肉痙攣防止粘連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4、對功能障礙者指導功能鍛煉。如下垂擺動練習、上肢無痛或輕痛范圍內的功能練習等。
5、配合手法松動治療護理。肩關節松動術可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肌痙攣、松解關節粘連等。治療時囑咐患者全身完全放松感覺到舒適。實施者抓握和推動關節切記手法粗暴不應引起疼痛避免出現骨折、脫位等并發癥。治療結束指導患者立即進行主動活動否則常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6、保護肩關節。在同一體位下避免長時間患側肩關節負荷維持良好姿勢減輕對患肩的擠壓維持足夠關節活動度范圍和肌力訓練在疼痛時要注意局部肩關節的休息防止有過多的運動在疼痛減輕時要盡量使用患側進行ADL技能的訓練。
7、預防措施勞逸結合保護關節不受風寒注意夏季夜晚不要露宿防止肩關節長時間受冷風吹襲。肩關節損傷后及時治療以免遺留后遺癥。老年人應每日做各種體育鍛煉如體操、太極拳等。
8、社區康復護理指導。如鍛煉爬墻、劃圈、拉輪、梳頭動作及屈肘甩手、展翅站立牽拉等。
腰椎肩盤突出癥康復護理常規
1、按康復科一般護理常規。
2、臥床休息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方法。要求臥硬板床或較硬的棕床。減少腰部屈曲、側屈、側轉等動作已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適。
3、良肢位。仰臥位時床墊要平以免腰部過度后伸可在腰部另加一薄枕髖保持一定的屈曲這樣可使肌肉充分放松并使腰椎間隙壓力明顯降低減輕腰椎間盤后突。側臥位時宜右側臥位最好并在雙上肢之間放一軟枕在其后背放硬枕已穩定脊柱的受壓同時右側臥位時不壓迫心臟不影響胃腸蠕動功能。
4、保持正確的姿勢并進行腰背肌的訓練在著重鍛煉腰背肌的基礎上兼顧加強腰部和雙下肢功能運動調整腰椎兩側和下肢肌張力而達到緩解癥狀的功效。
5、嚴格遵醫囑佩戴腰圍。選擇腰圍的規格應與患者體形相適應一般上至下肋弓下至髂脊下后側不宜后分前凸前方也不宜束扎過緊應保持良好的生理屈度。
6、預防措施。避免因日常生活不良姿勢而引起腰痛如電視機放的高度和人體視線相平選擇合適的坐具長時間開會作報告時最好不要坐沙發。要注意調整身體的姿勢適當時候站起來活動腰部這樣可以避免腰痛。做一些腰保健體操。合理使用空調空調的風切忌對著腰背及后背吹。開車時應把座位適當地移向方向盤使方向盤在不影響轉向的情況下盡量靠近胸前同時靠背后傾角度以100°為宜不要使后傾角度太大并調整座位與方向盤之間的高度。
全髖關節臵換術的康復護理
一.心理康復指導 我們認為應把心理康復作為機能康復的樞紐以心理康復促進和推動機能康復調動積極的心理因素使其主觀能動地參與機能康復的訓練。本組病例患者均飽受疾病的折磨有較強的恢復肢體功能的欲望且希望“刀到病除”故手術前后較多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急于求成鍛煉進度盲目超前并隨意活動二是過于謹慎擔心活動后致手術失敗。故手術前后應注意詳細了解患者的心態反應一方面鼓勵患者增強康復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紹康復訓練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對急于求成者指導其掌握合適的鍛煉方法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對過于謹慎者則設法消除其疑慮鼓勵并幫助其進行鍛煉最終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康復訓練。
二.術前康復訓練 目的是使患者預先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并明確注意事項。 1.體位指導 向患者說明術后為防假體脫位應采取正確的體位。可平臥或半臥位但患髖屈曲45°不側臥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兩腿間放外展架或厚枕必要時準備合適的防旋鞋將患者安排至有床上拉手的病床。 2.訓練引體向上運動 平臥或半臥患肢外展中立健側下肢屈膝支撐于床面雙手吊住拉環使身體整個抬高臀部離床停頓510 s后放下。 3.訓練床上排便 目的是防止術后因體位不習慣而致尿潴留及便秘。注意放便盆時臀部抬起足夠高度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內收動作。給女患者使用特制的女式尿壺以避免過多使用便盆增加髖部運動。 4.指導下肢肌鍛煉方法 等長收縮訓練踝關節背屈繃緊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繃緊→放松以此循環。等張收縮訓練做直腿抬高、小范圍的屈膝屈髖活動、小腿下垂床邊的踢腿練習。直腿抬高時要求足跟離床20 cm、空中停頓510 s后放松。 5.關節活動訓練 指導其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關節充分活動患肢屈膝屈髖時髖關節屈曲度lt45°并避免患髖內收、內旋。 6.指導正確使用拐杖 準備合適的雙杖使拐杖的高度及中部把手與患者的身高臂長相適宜拐杖底端配橡膠裝防滑拐杖的頂端用軟墊包裹減少對腋窩的直接壓力對術前能行走者訓練其掌握使用方法練習利用雙杖和健腿的支撐站立以及在患肢不負重狀態下的行走。
三.術后康復護
1.床上功能鍛煉 手術當天避免過多活動搬動時小心抬起臀部注意合適體位防假體脫位及傷口出血。給予臀部墊氣圈或海綿墊、水墊等。每2 h 1次幫助抬臀、按摩以防褥瘡發生。需要注意的是務必把術后注意事項向患者家屬詳細交待以取得合作曾有1例手術后當晚因家屬隨意移動患者致假體脫位而再次手術。術后第1天因術后疼痛或畏痛多數患者對患肢活動有恐懼感在給予患者有效的藥物止痛后可幫助其被動活動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關節和膝關節的被動活動、上身及臀部做引體向上運動等12次/h。同時指導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給予叩背510次/h。指導進行腿部肌肉的等長收縮練習上、下午各510 min。術后第2天開始繼續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強腿部肌肉的等長和等張收縮訓練及關節活動上下午及睡前各鍛煉2030 min引體向上運動34次/h并盡量獨立完成。注意運動量由小到大活動時間由短到長所有的床上活動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狀態下進行。
2.離床功能鍛煉 于術后45 d病情平穩后開始進行在此之前逐漸延長半臥位時間為離床做準備。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側床邊健側腿先離床并使腳著地患肢外展、屈髖lt 45°由他人協助抬起上身使患側腿離床并使腳著地再拄雙杖站起。上床時按相反方向進行即患肢先上床。離床活動第一天上、下午各床旁拄雙杖站立 510 min視各人體力情況而定無不適時在床周行走數步。護士在旁扶持觀察有無虛脫情況發生曾有4例于第1次下床時發生虛脫經立即返床休息后緩解。第2天開始拄雙杖在病室內行走步行距離逐漸延長時間逐漸增加但每次不超過30 min上、下午以及睡前各1次。行走時患肢始終保持外展30°左右并不負重護士或家屬在旁守護以防意外。
3.自理能力訓練 鼓勵患者在床上進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如洗臉、梳頭、更衣、進食等。離床活動后即訓練站立狀態下的活動以增進食欲改善自理質量增強自信促進機能康復。
4.出院指導 本組患者均于術后1215 d出院。因術后恢復期較長故出院后的自行康復護理至關重要應給予詳細指導。 1.自行上、下床指導 出院前2 d指導患者在家屬的協助下進行離床活動并作動作演示指導患者利用雙上肢及健側下肢的支撐自行上、下床的方法以便出院后自理。 2.體位指導 臥位時仍平臥或半臥3個月內避免側臥坐位時盡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3周內屈髖lt45°以后逐漸增加屈髖度但避免gt90°不可將患肢架在另一條腿上或盤腿站立時患肢外展6個月內患肢避免內收及內旋動作。 3.肌肉和關節活動訓練及負重指導 按出院前訓練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時進行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及強度。患肢不負重拄雙杖行走術后3個月患肢可逐漸負重由雙杖→單杖→棄杖但必須避免屈患髖下蹲。 4.日常活動指導 指導患者正確更衣如穿褲時先患側后健側、穿襪伸髖屈膝進行、穿鞋穿無需系鞋帶的鞋注意合理調節飲食保證營養但避免體重過度增加戒煙戒酒拄拐杖時盡量不單獨活動棄拐外出時使用手杖這一方面是自我保護另一方面也向周圍人群作暗示以防意外。進行一切活動時應盡量減少患髖的負重度及各側方應力。
腦外傷的康復護理常規
1、腦外傷病人較易發生智能障礙后遺癥。應注意盡早開始各種機能訓練和康復治療護理。要加強日常生活個人衛生飲食睡眠等基礎護理和培訓。尤其對生活不能自理者要進行生活習慣訓練防止精神狀態繼續衰退。病人只要不是嚴重癡呆應定時引導排便養成規律解便的習慣。
2、肢體按摩應從遠端關節開始應按肢體正常功能方向開始先行被動運動。一開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動此時應安慰鼓勵并稍加強制。活動從短時間小運動開始逐步增量。應鼓勵盡早恢復自主活動
3、對失語病人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反復練習持之以恒的原則。先從病人受損最輕的言語功能著手如運用姿勢性言語眼神手勢等進行交流。然后再用具體物品單字單詞短句進行訓練。
康復科截癱病人護理常規
一. 按康復科一般護理常規。
二. 脊柱骨折患者按脊柱骨折護理常規護理 ① 病情觀察變化如生命體征及脊髓損傷癥狀有無改善等并做好記錄 ② 搬運中須保持脊柱伸直位對腰椎損傷患者需要三人同時托住頭頸部、胸腰部和下肢保持患者軀干與伸直搬運頸椎損傷患者應一人用手固定頭頸部托住患者下頜略施牽引其他人抬起軀干和下肢 ③ 翻身有兩人協助床兩側各站一人一人扶病人另一人準備棉墊兩人配合協助病人翻身翻身時檢查全身皮膚情況并墊好墊使病人舒服。 ④ 一般取平臥位。
三. 高熱患者按高熱護理常規護理 ① 執行內科一般護理常規及原發病護理常規、 ② 一級護理絕對臥床休息。 ③ 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鼓勵病人多飲水每日不低于3000ml。不能進食者按醫囑給予靜脈輸液或鼻飼。 ④ 每4h測1次體溫、脈搏、呼吸必要時測量肛溫。采取降溫措施30min后復測量體溫血壓不降并記錄。體溫驟退至36℃以下時停止降溫并酌情給予保暖注意觀察有無大汗、虛脫等現象。 ⑤ 降溫頭部或大血管分布區放冰袋或化學制冷袋溫水或酒精擦浴腸道無疾病的病人可用4℃生理鹽水50150ml低壓保留灌腸持續高熱不退者按醫囑給藥物降溫。 ⑥ 口腔護理飯前、飯后、睡前協助病人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炎癥、潰瘍、出血或不能漱口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口腔23次潰瘍處涂以冰硼散或錫類散每日34次口唇干裂者涂以液狀石蠟。 ⑦ 高熱原因待查疑有傳染病時先行一般隔離確診后按傳染病處理。 ⑧ 對譫妄、煩躁不安、昏迷的病人應加床擋以防墜床。 ⑨ 皮膚護理及時擦干汗液更換衣服、床單協助年老體弱及危重病人翻身并作皮膚護理以防褥瘡發生。語訓練時發音練習要盡早開始。智能訓練過程作業訓練應盡早進行。
四. 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1 預防褥瘡護理 ① 入院時檢查全身有無褥瘡并做好記錄。 ② 保持床單整潔減少對皮膚的不良刺激。 ③ 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 ④ 加強營養以提高抵抗力。 ⑤ 保持皮膚清潔。
2預防肺部并發癥 ① 注意保暖預防著涼。 ② 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識地進行深呼吸。 ③ 痰粘稠者可服祛痰藥或行超聲霧化吸入。 ④ 高位截癱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時應立即給予吸痰。
3預防泌尿系感染 ① 鼓勵病人多飲水達到生理性沖洗。 ② 留尿管者更換引流袋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視病情進行膀胱沖洗。 ③ 訓練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癱早期保持尿管持續開放當肌張力開始恢復時反射 出現一般為24小時開放一次防止膀胱縮小或過度膨脹傷后4周可拔出尿管可行手法按壓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護理 ①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膚護理。 ②便秘事故例患者進食易消化及含豐富現為實物新鮮水果給予定時沿結腸走向按摩腹部促使腸蠕動必要時予緩瀉劑或灌腸。
5預防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① 鼓勵和指導病人進行上肢、下肢的主動活動如引體向上徒手操。 ② 用軟枕墊雙足使足背伸于功能位給予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復鍛煉等。
康復科偏癱護理常規 一 預防褥瘡 ① 入院時檢查全身有無褥瘡并做好記錄。 ② 保持床單整潔減少對皮膚的不良刺激。 ③ 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 ④ 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保持皮膚清潔。
整理:全球康復資訊
全球康復資訊全球康復資訊是康復醫療平臺的第一網絡媒體。包含康復新聞,康復科技,康復科普,康復教育,康復調研,康復專題,康復交流,康復金融,最適合醫護人群和患者閱讀的資訊精選。業務咨詢專線:400-6565-528長按此二維碼,關注全球康復資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