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周易經、傳之別以及易經的核心思想

一、周易經傳之別

在一般意義上來說,《周易》是包含《易經經文》與《易經大傳》兩個部分的。此處,強調“周易”,是因為在傳說中周易之前尚有兩本“易經”,分別為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然連山、歸藏二易未見傳世真本,故無人能說清楚其真實內容;同時,《易經大傳》是僅僅針對周易經文所作的注解。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易經》僅指周易之經文,《易傳》指周易之傳文。

《易經》包含六十四卦之卦象、卦辭與爻辭;《易傳》則包含《文言》、《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系辭傳,上》、《系辭傳,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這七種共十篇對《易經》的解釋之詞,以其形如易經之羽翼,故又稱十翼。

《易傳》雖然是解釋《易經》的,但《易傳》與《易經》仍有下列不可忽視的區別:

一),寫作年代的區別。《易經》的成書年代,一般認為是在西周初年。《易經》中所說之事,最晚的在周文、武之世。而《易傳》的成書年代不會早于戰國之時。

二),思想方面的差異。《易傳》的思想主要是分析人事與天道之間的關系并由此構建人世間的倫理架構。“天人和諧”、“順時”、“守正”、“位序”等思想是易傳的核心思想。應該說,易傳基本上構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框架。但,我們知道,戰國時代的哲學思想與春秋時期的哲學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天尊地卑”、“順時受位”、以及把“天道”附著于人事的思想,并不是春秋之前的包含了很多理性精神的思想。

三),闡述內容的差異。《易經》是講變卦的,而《易傳》只講述本卦卦象而不講之卦卦象。

因此,《易傳》是借著解釋《易經》的機會闡述自己的觀點、自說自話,這是學術界的基本共識。

那么,《易經》是否真如顧頡剛、郭沫若、高亨等人所認為的那樣,僅僅是一本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的占筮之書呢?離開《易傳》,《易經》是否還有價值呢?這兩個問題,是本文想要闡述的核心內容。

二、周易解經之法

易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文獻, 是中國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向為五經之首,但易經的經文長期以來主要被認為是“占筮之辭”。

要對《易經》經文部分做出判定:究竟它是否僅僅是一部占筮之書,還是另有其尚未被發掘之哲理?在回答此問題之先,應對《易經》經文做出較為合理的解釋,在此解釋的基礎上再做判斷才能說是較為合理的結論。

高亨在其《周易古經今注》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關于解讀《易經》時的疑問,今大致羅列如下:

1) 經文之中,抽象的詞句太多,其意義不甚明了;

2) 經文之中,標明吉兇的占斷之辭太多,有些占斷之辭的休咎容易理解,然還有很多不容易理解為什么在這里要置休咎之辭,尤其是當這些占斷之辭與抽象詞句相結合時,其意義更加難明。

3) 卦爻辭與象數的關系,有顯有晦,晦者不可強做說解。比如,說“震”為雷,震卦中句句有雷;而乾卦無一句論天、坤卦無一句論地,等等。

應當指出,由《易傳》入《易經》、由象數入《易經》,皆無法理解易經——高亨之說是對的。那么,應當從哪里入手來理解《易經》經文呢?

高亨其實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但他自己卻沒有看到這個解決方案。在高亨大作《周易古經今注》中,他把《易經》的四百五十條筮詞(包括六十四條卦辭、三百八十四條爻辭,再加上用九、用六各一條)進行了一個分類:記事之辭、取象之辭、說事之辭、斷占之辭。因此,高亨其實本有機會實現對卦爻辭的解釋的,但由于一些其它的原因(即將指出,這個原因就是缺乏科技背景)而沒能完成這項工作。

這個解決方案就是:可以從最簡單的卦,即那些敘事性比較強的爻辭入手,先分析這一卦講了什么內容,提出一些假設并逐步完成對其它的卦的解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修正這項假設并補充完善使用了先前不完善假設的卦解,直到完成所有的卦而均使用統一的假設,最后再去分析它們與象數及占筮方面的關聯關系。

可以按照理解的難易程度分為三類:

第一類。最容易理解的卦,主要是那些敘事性非常強的卦,包括下列二十五卦:乾、坤、需、訟、師、泰、同人、噬嗑、剝、無妄、大過、坎、咸、大壯、明夷、解、井、鼎、震、艮、漸、歸妹、旅、渙、小過

第三類。最難理解的卦是那些爻辭非常簡單且反復出現的卦,共九卦:

1) 謙卦之鳴謙、勞謙、撝謙;

2) 蠱卦之干父之蠱、干母之蠱、裕父之蠱;

3) 臨卦之咸臨、甘臨、至臨、敦臨;

4) 觀卦之童觀、窺觀、觀我生、觀其生;

5) 復卦之休復、頻復、中行獨復、敦復、迷復;

6) 頤卦之顛頤、拂頤、由頤;

7) 遁卦之系遁、好遁、嘉遁、肥遁;

8) 蹇卦之來譽、來反、來連、朋來、來碩

9) 兌卦之和兌、孚兌、來兌、商兌、引兌

第二類。剩下的三十卦有一定的敘事性,也有一定的斷占之辭,分析有一定的難度。

首先對第一類卦進行分析理解。對字詞的解釋,應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最初的卦解集中在對爻辭的解釋,不必要求對每個抽象的名詞都給出具體的解釋,包括龍、馬、牛、羊等動物,也包括元亨利貞等占筮之辭。

比如,鼎卦就是極容易理解的一卦。鼎卦爻辭如下: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鼎卦文辭非常簡單,進行初步的分析理解時先不用考慮“得妾以其子”、“利貞”究竟是什么意思。很容易看出這是一個故事:鼎趾有點問題,但利于倒出污穢;鼎中有食物,朋友有疾而不能來我處就食,吉;鼎耳出了問題,不利搬運,幸而有雨;鼎足折斷,傾翻了王公之食,兇;給鼎換上黃耳金鉉;給鼎換上玉鉉,大吉無不利。

然后再分析這個故事中的吉兇:九四之兇,其義自明。于是可以理解到九二、九三之吉在于“鼎折足”的事情因為外部原因而沒有發生;上九之大吉,是因為金鉉換成玉鉉,玉鉉比金鉉柔軟不易損壞鼎耳,這樣就可以完全解決之前發生過的由于“鼎耳革”導致的“鼎折足”的故障。于是六五的“利貞”我們就可以猜測為“應當保持、利于保持”之意。但“利貞”在各卦出現頻次太高,此處先做一猜測,以備隨時推翻。然后我們得到了對鼎卦的初步理解:鼎卦就是講了一個發生了缺陷之后進行維修的故事。然后,可以結合初爻的爻辭來初步猜測“得妾以其子”:“鼎顛趾”這件事雖然是個缺陷,但這個缺陷有利于倒出食物殘渣、利于清洗鼎鑊,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件好事。“子”是指利于倒出殘渣,“妾”是指“顛趾”這個缺陷。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初步的猜想:

一、易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在講一件事情,而不是高亨所言“純屬占筮之辭”;

二、爻辭中的吉兇斷占之辭,所說的就是該爻自身所反映的吉兇,吉兇應根據該爻的前后文使用理性分析得到;

三、抽象詞匯的意義,也應在爻辭所說的事件中得到具體的解釋,不應脫離事件去解釋。

當然,這樣去解釋每一卦每一卦,仍然顯得非常的零散、效率低下。

為提高解卦效率,借鑒了余萬倫的《周易象釋》的思想對每一卦講什么先做一個初判;然后借鑒了李炳海的《周易古經注解考辨》的思想對每一爻講什么做一個初判。

《周易象釋》認為六劃卦是上下兩個三劃卦構成,上卦為外部環境、下卦指內心活動。《周易古經注解考辨》認為六十四卦的每一爻都與乾坤十二爻有關聯關系,對于過于抽象的爻辭,可以對照相應的乾坤十二爻來進行猜測。于是,形成了一個解經的思路:

一、使用內外卦來初步猜測這一卦講什么內容;

二、使用前人解釋,將每一卦的爻辭所說之事進行初步描述;對于敘事性很差的爻辭,使用乾坤十二爻初步猜測其意義;

三、分析斷占之辭,在每個爻辭中何以判兇、判吉;

四、猜測抽象詞匯在爻辭中的含義;

五、對照抽象詞匯在各卦中的解釋,是否發生過矛盾,若有矛盾,進行修正;

六、猜測一個場景,將六爻放在一個具體場景中,使得上述敘事之辭、斷占之辭、抽象詞匯的理解在六爻中不發生矛盾。

這樣達成的解經結果可以保證自洽性:

1) 經文解釋應是簡單的、符合理性的、可理解、可接受的;不是超自然的、超越時代的;

2) 前后文對于重復出現的詞匯應保持解釋上的一致性;

3) 使用的解經邏輯是自洽的,不是前后矛盾的——使用事件自身判斷吉兇占斷,是不會出現解經邏輯上的矛盾的。《易傳》的解釋,脫離事件自身,而是使用易經之外的邏輯來解釋易經,無可避免的會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根據上述解經思路,可以看出,在《易經三十二相解》對于易經的解讀中,關鍵是給出六爻的場景,只要場景合適,六爻的解釋是其義自現無需多言的。

例如,為乾卦給出的場景是創新。用創新的場景來理解乾卦六爻,尤其是九四“或躍在淵”,比其他任何場景都要合適,因為創新在臨近成功的階段,必須回溯到你所要創新的事物的本質上去,才能解決創新的根本性問題。同時,“龍”的含義也就不言自明了:它指的是新鮮事物。

在解經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現象:易經的每一對相反卦(即古之所謂錯卦,然錯卦之名不好理解,今取二進制算法之取反重新命名之)講了一對矛盾的事件,且這對矛盾有相互支撐的作用。

例如,為坤卦賦予的場景是以種麥為典型代表的復制。乾坤之互用,實質上說的是創新以復用為階、復用的應是創新的成果。

相反卦之間的關系,來知德已略有所感,然而,來知德囿于《易傳》,未能將相反卦的這種矛盾關系真正發揮出來,甚為可惜。相反卦的矛盾互用關系,又進一步支撐了乾坤十二爻的假說:十二爻本身就是矛盾的,那么任一相反卦則也必有矛盾的關系。

最后,在未濟卦中,又發現未濟卦之九四提到了“震用伐鬼方”,這與既濟卦之九三“高宗伐鬼方”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結合既濟、未濟之間的相反卦的關系,可以分析得到:既濟是用已有方法經驗去解決問題;而未濟是去探索新的方法,那么可以推測出:既濟之伐鬼方,是生搬硬套了師卦之“小人勿用”導致戰爭不利;未濟之伐鬼方,則是用師卦變震卦,探索運用了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然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由此可知,“震用伐鬼方”之“震”,實為震卦之震。而進一步揭開的則是易經變卦之妙用,基于占筮中所說的變卦理論,卦辭的目的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卦辭往往有若干不甚相關的語句構成,這些不甚相關的語句就是為了變卦時使用的。

然后參考易經的占筮之法中闡述的變卦法則,就可以分析出怎么使用震卦來達成師卦的目標,而變卦之為什么可以變,也可以基于乾坤十二爻得到解釋:十二爻爻辭既然都是相通的,那么它們的變換也就是可以相通的。

使用乾坤十二爻可以比較容易的得到相反卦的相互關系和變卦的邏輯關系,因為十二爻既然都是相通的,那么上述兩個關系也不過是數理邏輯的簡單推論。

基于上,乾坤十二爻的猜想,可認為是基本得到了證實,是可以肯定的了。在此,有必要提及波利亞關于數學猜想方面的著名論斷:如果若干不相關的事實均支持著某一猜想,那么這個猜想的成立的可能性就極大了。

三、周易中的智慧

根據乾坤十二爻邏輯,可對易經經文、斷占之辭、抽象詞匯、相反卦關系、變卦邏輯進行較為一致的解釋,那么,在沒有其他的更合理的解經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基本認為這個解釋就是《易經》經文的原意。

那么,基于上述理解,可以觀察易經中蘊藏的主要智慧,并進一步分析這些智慧是否超自然、是否超越了時代。限于篇幅,本文重點分析那些與《易傳》的思想有極大分歧的觀點。

一、陰陽觀念。以本文的觀點來看,易經中有陰陽概念,但這個陰陽與《易傳》之帶有神秘色彩的陰陽概念有本質的不同:陽者,人之主觀能動性也;陰者,約束也;人類社會的發展正是陰陽兩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但0、1并不是易經的根本,二進制源于易經之說純屬附會;易經就是在討論人所實施各種人類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各樣的(包括來自自然界的、來自人類社會自身的)約束——所展現出的變化規律。易經主要探討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并不討論具體的物理世界的客觀規律。

二、易經中雖有龍、有鬼,但龍、鬼只是象征,并不存在超自然的事物。龍只現于乾坤二卦,根據本文的觀點,龍代表了新生事物。鬼只見于睽卦“載鬼一車”,而睽卦的場景是懷疑,此鬼乃是“疑神疑鬼”之鬼,并非神秘事物。

三、易經中的人倫道德觀點與易傳存在根本分歧。其實易經并不涉及道德規范與善惡體系。這方面的分歧非常多,主要體現在:

3.1)坤卦卦辭中的馬,前人解釋皆為“順服”之馬,因為《易傳》認為坤卦是指“臣道”、“奴性之道”。然而,觀察其它各卦之馬,會發現馬往往有救命之用。然后,結合坤卦卦辭所闡述的“這里沒有得到則在那里有所獲得”之意,可知,馬實際上有“迷途知返”之能。至少在春秋時期,古人早已知道馬有“迷途知返”之能。同時,這個觀點又在否卦中得到印證:否卦的場景是專制,否卦之九五“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就是指君王專制導致君子逃亡,哪有順服、愚忠之意呢?又,否卦“不利君子貞”,更為明證。

3.2)對反省的認識不同。明夷卦的場景是反省、訟卦的場景是諉過于人。在易經的觀點來看,二者都是重要的。明夷之上六,“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指出反省過頭并不是好事,因為這是自卑、自怨自艾。同時,將問題歸結于外部環境,就能夠想辦法去積極努力地改造外部環境。訟卦的意義,正在于對外開拓、積極改造外部環境。

3.3)對人性的認識不同。助人者未必得到好結果、人性中也有極其殘忍的惡。大過卦的場景就是幫助他人,然而,大過卦有棟橈之兇,自己的能力不夠的時候強行幫助他人,不僅幫不了人,反而有害于己;大過卦又云“過涉滅頂兇無咎”,意即義無反顧殺身取義者,雖兇而不是錯誤。坎卦的場景是陷入危險境地。坎卦有“系用徽纆”之兇,意為自己陷入困境而遭他人趁火打劫。這些思想,均與宣揚儒家倫理道德的《易傳》的思想非常不同。

四、易經中體現了很多關于創新、科技方面的方法論。這一點,是非常值得引起重視的。

4.1)非常重視自然科學、而且統治者自身也具有相當高的自然科技方面的水平。例如,乾卦之九四,對于創新與理論溯源的關系揭示的非常清楚;同時,乾卦之九二與九五均有“利見大人”, 意即在方案設計階段和方案完成階段需要找“大人”進行評審。益卦之六三“中行告公用圭”,說的就是在工程實施到一半的時候發現重大隱患,告訴“公”,讓“公”進行決策。小過卦說的是以飛鳥作為預警系統防備敵人來襲的故事。六五“公弋取彼在穴”指“公”將小鳥射殺,原因是明顯的警示已經出現,則預警系統已然失效。

4.2)易經非常重視創新,對于科技發展的規律有很多到現在看來也非常精辟的論述。乾坤兩卦的意思就是創新與復制本是相互矛盾的,但創新需以復制為基礎、復制需以創新為基礎,二者又是相互促進的。蒙卦描述了關于如何進行故障歸零的過程。其中,上九爻辭“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當理解為:用懲罰的辦法來糾正錯誤,對于糾正重復性的錯誤是有利的,但對于創新是非常不利的。大畜卦描述了如何做好新產品的策劃的過程。大畜之六四“童牛之牿”、六五“豮豕之牙”從兩個不同的方向闡述了對于新生事物要采取的必要的技術手段。童牛之牿是要識別新產品可能帶來的新問題并加以預防;豮豕之牙是要識別新產品在沿用舊的技術時,要回溯舊的技術在之前存在什么問題,加以預防。損卦描述了減少行動勤加思考的過程。損之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指思考可能得到非常有價值的結論,而這個結論可能與最初的思考方向不同。損之上九“得臣無家”指進一步思考,可將自己的零散知識點匯總貫穿。益卦描述了提出合理建議的過程。益之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指可能提出來與被提建議對象無關的好的意見。在技術評審會上,技術專家往往會突然想到與當前評審對象無關的重大發現,此即十朋之龜。旅卦描述了一個仰慕并吸收外來文化的故事。旅之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指良好的吸收外來文化可以一箭射殺雉鳥獲得王的獎賞。旅之上九“喪牛于易”則是在外來文化面前喪失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優秀的理論,這是在吸收外來文化時值得警醒的。未濟卦描述了不斷探索未知獲得新知的過程。未濟之九四“震用伐鬼方”可與既濟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對看。未濟之伐鬼方是在理論上的深入探索,變師卦為震卦,從誘敵深入的戰爭策略改變為閃電戰終于取得勝利。既濟之伐鬼方是生搬硬套師卦之“小人勿用”,用道德代替能力,曠日持久才取得勝利。

關于易經對于科技、創新的論述,是對易經的理解存在顛覆性意義的。實際上,前人之所以無法理解易經,正是因為很多卦爻辭必須放在與科研相關的場景中才能得到理解。例如,用逐級驗證的場景來理解需卦,則“不速之客”其義自明:前面不管怎么模擬,到真實考核的時候總有這樣那樣的新問題,對待這些問題,我們“敬之終吉”。雖然在春秋之前缺乏充足的文史材料來佐證,但出土文物確實顯示了在當時我國所具有的極高的技術水平。這樣高超的技術水平,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與之匹配的方法論作為指引,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實際上,在解經過程中,我們始終遵循的是第二章所說的各項原則——易經中并不是只有與技術相關的卦,還有其他的與生活、教育、政治等相關的卦,在使用統一的邏輯進行分析的情況下,如果科技方面的解讀是存在偏差的、不合理的,那么在其他方面也勢必出現不合理的情形。然而,這些不合理并不存在,只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上述現象:易經確實有不少卦是在描述科技、描述創新。

下列事實是值得思考的:1,古代(西周及西周之前)科技非常發達;2,古代六藝中,數是必修課目;3,春秋時期的文學作品顯現出比較強的理性,與后世作品存在較大區別;4,三皇五帝都是重要工具的發明者(或發明的冠名者)。雖然在易經時代的科技必然是相對原始的(不如近代科技),但我們需要考慮到,在一個系統從無到有的過程中,人們對于系統的整體性認識是非常全面和非常精準的——易經所描述的科技創新方面的內容,是科學技術方法論自身的相對恒定性——這個恒定性是與科技的絕對水平無關的。

我國傳統儒家對于科技、創新方面的認識的不足,導致了《易傳》對于《易經》中很多卦的曲解,而這些重要的卦既然不能理解,也就導致了豬牛馬羊等動物和那些抽象名詞不能得到統一的解釋,于是,《易傳》使用了一套“爻位”邏輯來牽強地解釋那些吉兇悔吝的判辭,最終導致了經傳分離。

四、周易對現代人的啟示

傳統文化對中國現代人的影響仍然巨大,從社會體制到日常人倫都仍然保留著大量的傳統思想。

認識到《易經》經文所揭示的社會規律,對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傳統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禮制。易禮同時興起、同時衰敗,后世得禮之形而失去了禮之本。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禮的作用到底是什么、還需要遵循哪些禮,包括忠孝仁義等倫理問題、大同社會等社會問題,這些需要回溯到易禮時代才能得到真正解決;

二、信仰。易經從根源上探討了信仰的意義,指出了信仰的價值是防止“空虛”。那么,如果沒有宗教信仰,我們應使用什么作為信仰呢?在封建宗法時代,“祭祀”就是一種信仰。如何基于傳統文化重構信仰,是當代一件重要的事情。

三、文藝。文藝的非理性是創造力的根源。但,文藝的發展又有“白賁”的問題,即,普遍化、大眾化,讓人越來越沒有“新鮮感”。要想具有充足的創造力,對于“非理性”的培養是核心關鍵。這就與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了。中國的教育長期以來忽左忽右,忽美忽蘇,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也是一個大問題。

四、科技。對于技術與科學之間的關系,乾之九四足夠闡明了。雖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中國已經口號了近四十年,但科技管理的方法論,在中國一直都是不足的。如何激發原創、如何讓中國重新回到春秋時代那樣的全世界的科技核心地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付出努力的大事情。

   上述這些問題,易經都從宏觀的系統的角度給出了一定的闡述,結合現代科技、現代管理學,易經可以幫助我們厘清思路而不致于陷于某一個特定的領域、特定的方向、特定的細節之中。

五、不足之處

最終形成的解經結果,已納入《易經三十二相解》,然而,限于筆者的學識水平,除了一些錯誤需要修正之外,還有一些不足和爭議之處:

一、按照乾坤十二爻的邏輯,謙卦應做搛卦理解才能通順。按照《易傳》,謙卦講的是人的品德,然而,其他六十三卦不再有哪一卦講人的品德;同時,謙卦之六五上六均提到征伐,似與謙虛之品德很不符合。思之再三,參考《歸藏》殘存的卦名,將謙卦改成搛卦,意為獲得能力,可與其相反卦履卦得以匹配。

二、變卦的意義比較模糊不清:究竟是本卦之事不成功就會轉為之卦呢,還是本卦之事可以用之卦來代替,在《易經三十二相解》中,有時用前者理解、有時用后者理解才能在邏輯上達成通順。

三、八卦之意義不明確:如前所述,解卦邏輯其實主要依靠乾坤十二爻,因為這個邏輯同時支撐了相反卦關系和卦變關系。那么之前提出的關于三劃卦卦象的假設,就會存在與解經結果的一些沖突。不少讀者反映,卦象邏輯過于牽強,這一點筆者在編寫本書時已經發現了——但八卦的意義,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已經深入人心,一時之間很難完全否定它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讀懂《易經》并不難,別把《易傳》當作《易經》念就很容易
《易經》經文和易傳十翼組成介紹+讀易經的方法論
文化趣講:《周易》中的乾坤天地,64卦卦歌速記經典版
《易傳》的內容有哪些
易傳
學易順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喀喇沁旗| 金溪县| 南丰县| 两当县| 孟村| 肇庆市| 浦北县| SHOW| 读书| 蒙山县| 秦皇岛市| 商都县| 涪陵区| 高阳县| 莱西市| 彝良县| 顺义区| 鱼台县| 泰和县| 镇坪县| 怀柔区| 锡林郭勒盟| 南通市| 延津县| 渝中区| 西和县| 永仁县| 科技| 静海县| 西盟| 临西县| 石家庄市| 蚌埠市| 芦溪县| 东平县| 建始县| 桃源县| 类乌齐县| 玉田县|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