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元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的估計,我國每年約有350萬人死于心血管病,占總死亡原因的41%,居各種疾病之首。防治心血管病,藥方固然重要,可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膳食才是基石。在日前舉行的第24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發布了《心血管疾病營養處方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有關專家解讀時強調,未來心血管醫生必須會開兩張處方:一張是藥方,另一張是膳食營養處方。
解讀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營養生化研究室主任 常翠青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 趙文華
心血管病患者隔一天吃一個雞蛋
有些人每天吃一個雞蛋,有的人每天吃兩個甚至更多,也有的人吃雞蛋時干脆把蛋黃扔了,這些做法到底對不對?
研究顯示,每天不超過一個蛋黃,對健康是有益的。因為一個蛋黃所含的膽固醇的量在200~300毫克之間,而《共識》推薦的膽固醇水平正常的患者,每天攝入膽固醇的量應在300毫克以下。但對膽固醇升高的患者,每天的攝入總量應在200毫克以下。這樣一來,每天吃一個雞蛋顯然會超量。建議心血管病患者每周進食3~4個雞蛋,可每隔一天吃一個,甚至每隔兩天吃一個。
那些吃雞蛋不吃蛋黃的做法也不對。雞蛋中的卵磷脂能預防高血脂和動脈硬化,扔掉很可惜。
降膽固醇還可多吃大豆,每天30~50克為宜。研究顯示,在未患冠心病的人群中,一天攝入47克大豆可使血膽固醇下降9%,LDL-C下降13%。
少吃肥肉 多吃肥魚
《共識》指出,目前已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亞油酸、魚和魚油、蔬菜水果、富含亞油酸和鉀的食物以及規律的身體活動可降低心血管病風險,而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高鈉攝入、大量飲酒、超重和肥胖顯著增加心血管病發生風險。所以,有心血管病風險的人要減少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的攝入,尤其是飽和脂肪酸攝入增多可升高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飽和脂肪酸在肥肉中的含量很高,要少吃肥肉,尤其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無論是禽肉,還是畜肉,肥的部分大都是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會增加患高血脂的風險。
少吃肥肉,但提倡吃肥魚。因為魚肉中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和DHA都屬于n-3多不飽和脂肪酸,這種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血脂、血壓、心臟功能等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肥魚和肥肉不同,基本上都是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很有益,不要拒絕。
建議普通人每周吃2~3次魚,一次2兩左右,以海魚為主,淡水魚亦可。對于心血管病患者來說,這個量還不夠,可適當使用DHA膳食補充劑。
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攝入不超5克
2012年我國高血壓患者高達2.66億,平均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是高血壓。我國高血壓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鹽飲食。
研究顯示,每天減少70~80毫摩爾鈉攝入量,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降低4.8和1.9毫米汞柱,正常人分別降低2.5和1.1毫米汞柱。臨床試驗還顯示,從小限制鈉的攝入,可將血壓持續低水平保持到成年。《共識》強調,心血管病患者每天攝入食鹽不能超過6克,包括味精、醬菜、調味品中的食鹽。對于高血壓患者食鹽的攝入要求更為嚴格,每日攝入量應在5克以下。
我國居民的飲食特點是高鈉低鉀。研究證實,提高鉀的攝入量可使正常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1.8和1.0毫米汞柱,使高血壓患者分別下降4.4和2.5毫米汞柱。建議多攝入蔬菜水果保證鉀的供應。
醫學營養治療是心血管病患者綜合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心血管醫生除了要會開藥方,還要會開營養處方。而在臨床中,不同類別的心血管病患者的營養處方是不同的。
高血壓患者 強調限制能量的平衡膳食,維持健康體重。適當降低能量攝入有利于血壓及LDL-C的降低。三大營養素供能比例為蛋白質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0%。
嚴格控制鈉鹽,提倡低碘膳食,限制或不食用腌制品。適當增加鉀的攝入量,每天攝入3.5~4.7克為宜,可多吃些富含鉀的食物,如黃豆、冬菇、黑木耳、香蕉、芹菜、海帶、大棗等。
增加身體活動,每天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堅持5天。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首先要限鹽,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鈉鹽攝入量不超3克;若使用利尿劑,可適當放寬。
過多攝入液體量會加重循環負擔,所以,成年心力衰竭患者每天的液體攝入量應控制在每天1000~1500毫升。注意電解質平衡。由于攝入不足、丟失增加或使用利尿劑治療會出現低血鉀癥,會導致腸麻痹、心律失常,甚至誘發洋地黃中毒,此時應增加含鉀食物的攝入。
優質蛋白質攝入要充足,應占到總蛋白質的2/3以上。少食多餐,每天進餐5~6次為宜。
適當增加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的攝入。攝入足量的葉酸和維生素B6,可降低心衰和腦卒中的死亡風險。
高血脂、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患者強調降低LDL-C、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同時降低總能量的攝入。可多吃些魚或魚油膠囊。適量控制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白面、糕點、糖果以及含糖果汁等的攝入,保證蔬菜水果的攝入。
鈉鹽每日的攝入量不宜超過6克。少量多餐,避免過飽,忌煙和濃茶。
飲酒遵醫囑。不飲酒者,不建議適量飲酒;如有飲酒習慣,男性一天的量不超過25克酒精,相當于一兩50度的白酒或一瓶750亳升的啤酒。女性減半。
適量運動,中速步行每天累計應達到50~60分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梗的營養治療應隨病情輕重及病期早晚而改變。急性期1~3天內,每天可攝入1000毫升低脂流食,可食用藕粉、米湯、去過油的肉湯、淡果汁等。病情好轉,可逐漸改為低脂半流質食品,可食用魚類、雞蛋清、瘦肉末、嫩碎蔬菜以及水果等,禁食辣椒、豆漿、牛奶、濃茶、咖啡等可能導致脹氣和帶濃烈刺激性的食物。少食多餐,每天可進餐5~6次,以減少心臟負擔。發病一個月后,可進食清淡和易消化的食品,每天的能量供給可適當增加。隨著患者恢復活動,飲食可適當放寬,但脂肪和膽
固醇的攝入仍要控制。避免使用過冷或過熱的食品,不喝濃茶和咖啡。注意維持血液鉀、鈉平衡。合并有高血壓或心力衰竭者應注意限制鹽的攝入。
保持豐富的膳食纖維素的攝入,保證大便通暢,排便時不可用力過猛。
心肌梗死患者忌食各種黃油面包、糕點、奶油制品,各種油炸食品,含鈉鹽罐頭食品、香腸、臘肉,各種腌菜等。
相關鏈接
制定營養處方要遵循“4A”原則
給心血管病患者制定膳食營養處方,必須遵循“4A”原則:1.評價(assesssment):對患者日常膳食習慣和食物攝入頻率進行評價;2.詢問(ask):通過詢問進一步了解患者的信念、對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障礙;3.勸告(advice):對患者進行指導,鼓勵從小量開始,從成功中樹立信心;4.隨訪 (ar-rangement):為了加強依從性,要定期隨訪,鞏固已取得的成果,并設定下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