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楊柳枝詞
【原文】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鑒賞】
楊柳枝:唐教坊曲名。歌詞形式就是七言絕句,此題專用于詠柳。關于這首詩,當時河南尹盧貞有一首和詩,并寫了題序說:“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尚書曾賦詩,傳入樂府,遍流京都。近有詔旨,取兩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顧增十倍之價,非虛言也。”永豐坊為唐代東都洛陽坊里名稱。白居易于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后寓居洛陽,直至會昌六年卒;盧貞會昌四年七月為河南尹(治所在洛陽)。白詩寫成到傳至京都,須一段時間,然后有詔旨下達洛陽,盧貞始作和詩。據此推知,白氏此詩約作于會昌三年至五年之間。移植永豐柳詔下達后,他還寫了一首《詔取永豐柳植禁苑感賦》的詩。唐孟《本事詩》說:“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年既高邁,而小蠻方豐艷,因為楊柳之詞(按即詠永豐柳詩)以托意”。并把教坊歌唱此詩及詔取永豐柳誤為宣宗朝詩人死后之事。其說不可靠。此詩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后兩句抒發感慨,是一首詠物言志的七絕。
詩中寫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現垂柳特色的,莫過于它的枝條,此詩亦即于此起筆。首句形象枝條之盛,舞姿之美。“春風千萬枝”,是說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一樹就有千萬枝,可見柳之繁茂。次句極寫柳枝之秀色奪目,婀娜多姿。春風和煦,柳枝綻出細葉嫩芽,遠遠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金色”、“ 絲”,比喻形象,寫盡早春新柳又嫩又軟之嬌態。此句上承春風,寫的仍是風中情景,風中之柳,才更能顯出枝條之軟。句中疊用兩個“于”字,接連比況,更加突出了“軟”和“嫩”,而且使節奏輕快流動,與詩中欣喜贊美之情非常協調。這兩句把垂柳的勃勃生機,秀色照人,輕盈裊娜,寫得極生動。《唐宋詩醇》稱此詩“風致翩翩”,頗為肯綮。
這樣美好的一株垂柳,理應受到人們的欣賞,為人珍愛;但詩人筆鋒一轉,寫的卻是它荒涼冷落的處境。詩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長之地,有意給人以突兀之感,在詩意轉折處加重特寫,以強調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為背陽陰寒之地,“荒園”表明人跡罕至,生長在這樣的場所,垂柳再好,又有誰來欣賞呢?只好終日寂寞了。反過來說,那些不如此柳的俗木凡枝,因為生得其地,卻倍受稱贊,為人愛惜。詩人對垂柳表達了深深的不平與惋惜。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兩句所寫的動人風姿,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對比越是強烈,越是突出了感嘆的程度。
這首詠物詩,抒發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抒發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于朋黨斗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或閑棄。詩人自己,也為避禍全身,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
關于這首詩,當時河南尹盧貞有一首和詩,并寫了題序說:“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尚書曾賦詩,傳入樂府,遍流京都。近有詔旨,取兩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顧增十倍之價,非虛言也。”永豐坊為唐代東都洛陽坊里名。白居易于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后寓居洛陽,直至會昌六年卒;盧貞會昌四年七月為河南尹(治所在洛陽)。白詩寫成到傳至京都,須一段時間,然后有詔旨下達洛陽,盧貞始作和詩。據此推知,白氏此詩約作于會昌三年至五年之間。移植永豐柳詔下達后,他還寫了一首《詔取永豐柳植禁苑感賦》的詩。
這首詠物詩,抒發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于朋黨斗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自己,也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
另解:白居易集子里有好多篇詠柳之作,寓意不一。有的借物喻人,如“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小蠻是白居易的侍妾歌妓。詩里分明是用體態輕盈、隨風款擺的“楊柳”比擬小蠻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舞姿。也有些詩詠柳懷人。開成五年(840)三月,白居易風疾發作,放出姬妓,因有《對酒有懷寄李十九郎中》之作。詩里寫道:“往年江外拋桃葉,去歲樓中別柳枝。寂寞春來一杯酒,此情惟有李君知。”意在抒發對姬妾歌妓的眷念和人去樓空的孤寂感。又如《別柳枝》:“兩枝楊柳小樓中,裊裊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不要春風。”細味詩意,含思略同。而這首歌辭則構想別具,寄意遙深。
這是一首以柳喻人的詩,據說是為舞伎小蠻寫的。白居易曾有“楊柳小蠻腰”之句,以柳比小蠻。前兩句以春風吹著柳枝舞動以及柳枝的顏色和柔軟風姿來寫小蠻優美的舞姿。后兩句則以柳樹在盡日無人的荒園里無人過問,感嘆小蠻將來不知歸誰所有。字里行間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和惋惜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