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奇葩——透刺(35)
(A)先內關透外關:先針刺雙側內關穴,深度0.5~1寸,得氣后行補法,輕提針體,待針下出現和緩的沉緊感和吸針感時, 稍候片刻,當針下感減弱時,立即按壓針柄, 使針尖再向內深刺0.1~0.2寸。
(B)然后外關透內關:針刺雙側外關穴,深度0.5~1寸,得氣后施瀉法,針下出現較明顯沉緊感時,立即提針0.1~0.2寸,酸麻感可放射到胸部或肩背,但手法宜輕柔,刺激不宜過重,以防暈針。
均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每日1次,每周為1個療程。臨床常用于治療心動過速、胸悶、脘腹痞悶、胸脅疼痛、瘧疾、嘔吐、手臂酸痛、耳鳴、耳聾、落枕、急性腰扭傷等癥。
互為表里的經脈生理上聯系密切,病理上互相影響,治療上又相互為用。表里經透刺可激發兩條經脈的經氣,加強兩經之間的聯系,有較強的協調陰陽的作用。因表里經脈循行部位和生理解剖結構,表里經透刺多采用直針透刺,陰經透陽經,或陰經透陽經,從陰引陽,或從陽引陰,其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如內關透外關治心痛、心悸為主,外關透內關治無汗癥、落枕、腰膝痛、脅痛為主。
《靈樞·終始》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蓖怩讚p傷取外關穴,內踝損傷取內關穴,內踝痛或損傷引及外踝痛取內關透刺外關,外踝痛或損傷引及內踝痛取外關透刺內關。
內關,出《靈樞.經脈》。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在前臂掌側,當曲池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絡穴,別走手厥陰心包經,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陽維脈,本穴具有去六淫之表邪,疏三焦之壅熱,通經絡之氣滯,調氣穴而止疼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療熱病(傷風感冒,時行感冒),頭痛,耳鳴,耳聾,目赤腫痛,瘰疬,脅肋疼痛,痄腮,咳嗽,暑病,急驚風,腹痛,便秘,肘臂屈伸不利,3,4,5指疼痛,甚則不能握物,手顫諸癥。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別走手少陽;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別走手厥陰。又因內關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外關亦系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陽維脈。更因手厥陰經屬心包,絡三焦,而手少陽經屬三焦,絡心包。故內關透外關一針兩穴,能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氣機,氣行則血行,血行則脈絡通,通則不痛。所以二穴同用,對落枕、膝痛、急性腰扭傷有卓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