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足拇指、跖趾關節紅腫。
1)風痹:又麻又痛,皮膚都會又麻又痛。(甘草附子湯)
2)血痹:麻而不痛,只有麻的感覺,沒有痛證。(黃芪五物湯)
3)歷節(痛風):痛而不麻。(烏頭煎或者是大烏頭煎)
(一)、寒濕痹阻型: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紅腫不甚,得熱則減,關節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紅苔白,脈弦緊。治以溫經散寒、祛風化濕,烏頭湯加減。川烏頭、麻黃各6克,黃芪20克,炒白芍、雞血藤、當歸、生苡米、萆薢各15克,桂枝5克,細辛3克,土茯苓30克,甘草9克,生姜3片。
(二) 、脾虛濕阻型:關節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關節畸形、僵硬,有痛風石,自覺氣短,納呆不饑,舌淡紅苔白膩,脈濡而小數,治以健脾祛濕,泄濁通絡,運脾滲濕湯(經驗方)加減。萆薢、白術、川牛膝、石葦各20克,豬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麥、萹蓄、車前子(包煎)、熟大黃、紅花、穿山甲、當歸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澤瀉、防己各10克。土茯苓50克。
癥狀緩解,但血尿酸仍明顯高于正常值,此時要繼續治療。治以益氣健脾,泄濁化瘀,尿酸平降劑方(經驗方)加減。土茯苓30~60克,大黃6~10克,地膚子一兩,水煎服,每日1劑,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四妙散功能:化痰通絡,理氣止痛,適用于痰阻血瘀型痛風,每次3克,日3次,姜汁送服。
另有一方,臨床驗之頗效,痛風患者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黃柏10g,桂枝10g,蒼術10g,紅花10,羌活10g,川芎15g,防己10g,威靈仙15g,茯苓15g,秦艽20g,忍冬藤20g,桃仁10g,薏苡仁20g,白芷10g,天南星10g,甘草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