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提過一個觀點:中國平安的市值低于國壽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僅僅是平安壽險,市值就應該超過國壽。
17年上半年,平安壽險的新業務價值,已經超過國壽。事實證明,我的判斷是對的。平安壽險更賺錢。
平安壽險以中國人壽三分之一的凈資產,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它是怎么做到的呢?那些說純壽險的公司更值錢,為什么是錯誤的呢?請看正文:
(一)低成本為王
對于杠桿型的金融企業來說,最核心的一個指標是什么?成本!
如果成本夠低,那么,就立于不敗之地。
平安的盈虧成本線在1.5左右,我不知道有幾個人,看到這個數字后,敢于發狠的大量買入平安的股份。因為安心。
平安的保單成本為什么能做到那么低,因為保障性的產品占比高。平安的保單很早就開始【保險性保】,直到去年,平安自己公布,機構們才發現。
(二)高杠桿是最強的發動機
低利率情況下談高杠桿,這樣才放心。
平安壽險的杠桿很高。16年底,平安壽險的凈資產為1,078億元,總資產為18,586億元。杠桿率大概17倍。這個杠桿率大幅領先同行:大多險企的杠桿率只有10倍。也就是說,平安的一分錢,可以當做兩分錢來用。
為什么其他公司杠桿遠遠低于平安,原因有三個:
1、平安10幾年前就開始大力做期繳
2008 年,平安壽險續期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58%,而國壽占31%,太保占29%。而高比例的續期保費堪稱“壽險公司成熟的標志”。因為期繳業務利潤率較高,而且能夠帶來保費收入的穩定增長(特別是十年以上長期期繳)。
2、平安的代理人產能高
保單的獲取,不僅取決于代理人的多少,還取決于代理人的效率
而行業是多少呢,大概只有5000。平安作為保險業的黃埔軍校,不是說著玩的。
3、除了代理人渠道,平安壽險還開發了電銷網銷業務
其他保險公司并沒有公布電銷網銷業務,因為平安基本占據了整個市場。16年,新業務價值38億。17年上半年,已經達到29億,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百分60。
4、平安壽險大量分紅給集團,使得凈資產增速比較“緩慢”
09年的時候,平安壽險的凈資產200多億,
而16年,是1078億。真實的增長比看的這個數字還要多。平安壽險每年給集團不斷的分紅,使得凈資產增長來得沒那么快。
總結:
平安壽險有三大優勢:
1、更低的成本,平安的死差占比高,使得保單的盈虧線在1.5左右,非常安全。
2、更高的杠桿,使得資本的效率非常高。17倍的杠桿(還在上升),相對于同行10倍左右,資本回報不言而喻。
3、代理人更高的效率:具體體現在代理人產能上。
附錄1:
平安壽險的凈資產說明:平安的壽險包括:平安壽險、平安養老險和平安健康險。下圖中的數據其實包括養老險的,要仔細分辨。
附錄2、期繳是一家保險公司成熟的標志
試想,如果A 公司主攻20 年期繳產品,而B 公司主攻5 年期繳產品,C 公司主攻躉繳產品,那么結果會如何呢?
結果是,經過 20 年的發展之后,A 公司得以累積起20 年的資產規模,“腰纏萬貫”、“財大氣粗”,利差非常豐厚,而B 公司則可以累積5 年的資產規模,其資產規模和利差收入可能只有A公司的50%左右,至于C 公司,由于沒有期繳產品,永遠無法積累足夠龐大的資產,資產規模和利差收入或許只有A 公司的15%左右,這種壽險公司實質上已經“淪落”為財險公司了。以上差異也就是全球范圍內壽險公司市值普遍超越財險公司的主要原因。
其他保險公司這幾年開始大做期繳保單的時候,平安已經積累了天量的保單。這就保險業的競爭方式,十年前的辛苦,十年后成為拉開了和對手的距離的核心原因。
附錄3、平安的代理人
過去十年,平安的代理人增長非??欤鲂袠I的平均值。這些代理人是平安保費快速飆升的核心原因。同時,這些代理人對于平安的其他業務,陸金所的推廣,平安銀行卡的銷售,也有很大的綁住。
附錄4、平安保單的盈虧線的比較
1.5的這個盈虧線,比巴菲特的保險公司成本還低。(巴菲特的公司看到的統計是2.2).這個盈虧成本線,意味著即便低利率的情況下,保險公司仍然有不錯的收益(過去幾年歐美低利率情況下,保險公司的投資大概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