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是我比較常去的地方。因為“地球人都知道”的全聚德鴨子,還因為在那些拆得破破爛爛的胡同里殘留的幾家老字號北京小吃。
爆肚馮
過了前門大街的牌坊,靠右手邊走個一二百米(原諒我這個“找不著北”),有一條很破的胡同“廊坊二條”,著名的爆肚馮就在這里。爆肚號稱有十三吃,肚仁、散丹、蘑菇、蘑菇頭…我根本分不清哪是哪,嘗試過蘑菇頭,吃不太慣,所以一般我都保守的吃水爆百頁、肚仁什么的。你可以讓伙計替你爆,也可以要個鍋子自己涮,順便煮點凍豆腐什么的。爆肚好吃,講究的是火候和小料。
據說煮不同的材料精確到秒,要掐準時間才會嫩脆。而蘸料則是用麻醬、醬油、米醋等調成的,香而不膩。
不過說實話,第一次吃時,我是不大愛這種水爆的東西的,所以第二次特地要了個鍋子自己涮。結果,習慣了湘川云貴的紅油、酸湯鍋的我看到爆肚馮只飄著幾片蔥蒜的清水湯簡直傻眼。總的來說爆肚這東西口味稍顯清淡,而且爆肚馮門臉小,老店子環境也不太好,所以要是您不好這一口,又追求星級的用餐環境和服務態度的,就沒必要去那和別人搶位子了(經常有人在外面排長長的隊吖)。不過,如果您對這傳統的小吃有點興趣倒不妨一試,無辣不歡的我都開始想念那種脆爽的口感和鮮香的醬料,沒準您也會喜歡呢?
價格:幾塊到十幾塊不等,具體忘了,羊蘑菇頭之類的高點,百葉什么的便宜點,反正都不貴。
陳記鹵煮小腸
地址是門框胡同xx號、取燈胡同東口來著,說得亂復雜的。其實從爆肚馮繼續往前再走個一二百米就能看到。鹵煮火燒就是用鹵煮的豬腸豬肺豆腐干燉戧面燒餅。關于這東西,有說是因為以前的窮人吃不上肉所以想出了這樣一種用下水代替的美味,又有說是起源于清代宮廷小吃“蘇造肉”的。
我根本不關心這個來歷,那誰誰不是說“在幸福的權利上沒有尊榮”嗎,同理在我眼中好吃的東西都不分貴賤的。各種原料在大大的鍋里糊糊涂涂的煮著,伙計們用手從鍋里撈出一截截的腸子在砧板上“咚咚”的切,看起來是有點不雅。
不過好吃就是硬道理啊,大老遠就能聞到濃郁的香味,特別是冬天,喝著熱呼呼的湯真的很舒服。這竟然有我們小時候喝過的“北冰洋”橘子汽水,好多年不見了的,看到真的很興奮,天冷天熱只要來這我都要喝的。如果您沒有宗教上的原因可以來試試看,常看到很多不吃內臟的外國人也吃得很開心的樣子。不過據說賣完了就算,來晚了就沒了,具體幾點我就不清楚了,因為我吃東西從來都是趕早的。:)
價格:鹵煮菜底:5塊還是5塊5一兩,燒餅5毛一個。北冰洋和黑加侖1塊一瓶。
六必居 月盛齋
六必居醬菜很出名,大家應該多少聽說過。傳說中以前是做酒的,為保證酒味醇香甘美,曾制訂了六條操作規則:黍稻必齊、曲孽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就在前門的一條胡同里,好象叫糧食店街。其實也是挨著爆肚馮的,就廊坊二條進去點往左走吧,胡同繞來繞去我也說不清楚,但是真的很近很好找,隨便問在那附近開店的人應該都知道。那里賣各種醬和醬菜。味道還行,醬味很濃,也滿香的。特別是一種醬豆腐,兩毛錢一塊,有點咸,不過很好吃的。還有一種寶塔菜也可以。但是,有一種有北京人滿喜歡的醬青瓜,如果你是南方人,買的時候最好悠著點。軟趴趴的,我覺得特難吃。月盛齋以醬牛羊肉等清真食品聞名,現在好像新修好了,不過我還沒去過,也在那附近。醬肉軟軟的,一點辣味也沒有。香倒是挺香,也不膻不膩。各人各愛,就看你喜不喜歡了。
梅園乳品(三元梅園)
以前據說梅園的東西是從過去的御膳房傳出的秘方制作的。現在好象和三元乳業合并還是怎樣,都改名為三元梅元了。開了好多好多的分店,賣各種奶制品小點心什么的。店面不豪華,但是清清爽爽的倒也舒服。我常去前門附近那家。那條路應該叫前門大街吧(反正我搞不清),就是背對著天安門往左走的那條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