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郭破虜殉國的時候已經30多了,
要說也成家了。可能也有孩子了。
郭芙如果有孩子也應該10幾歲了吧。
但是可以肯定歲數都不大。
他們的后代帶著九陰真經和桃花島武學遠走塞外是射雕三部曲的另一條暗線。
為什么呢?
他們不可能留在中原,更不可能回桃花島。
因為蒙古人肯定是要趕盡殺絕郭靖黃蓉夫婦的后代的。
如果留在中原,武林人士反元義士肯定會找到他們的,
憑黃蓉的才智肯定也預見到自己的后代子女會卷入江湖和政治仇殺中,
黃蓉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子女繼續過這種沉重的日子。
所以,他們的后代最大的可能是遠走他鄉。
往哪里去呢?
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投靠華箏公主。
憑華箏公主跟郭靖的情誼一定會保護小孩子的。
丐幫勢力也蠻大的,
到西域都會有丐幫勢力保護孩子的。
而且郭靖在蒙古西路遠征軍的部下也有可能會暗中保護他們。
這條暗線最終會在倚天里有交待,
你們想想,
倚天里誰是從西域來中原的就知道了。
也許你認為華箏公主未必可靠,那以黃蓉的聰明當然也想得到。
所以郭家后人手里還有另一張王牌。
二、
倚天里說過上代中土明教就丟了圣火令,
《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滅了中土明教,
所以圣火令也許是到了黃裳手里。
郭靖黃蓉是唯一知道全部《九陰真經》的人,
《九陰真經》最重要的是梵語總篇,
知道這個總篇的只有郭靖黃蓉還有一燈洪七,還可能有逆練九陰的西毒。
所以,他們也可能是唯一知道圣火令在哪里的人。
那么,是不是黃裳拿走了圣火令呢?
雖然我們還無法斷定中土明教的圣火令丟失的具體時間,
但是根據這段原著,
我們知道圣火令落在丐幫手里是確定無疑的。
---------
滅絕師太說道:“魔教歷代教主,都以‘圣火令’作為傳代、的信物, 可是到了第三十一代教主手中,天奪其魄,圣火令不知如何地竟會失落,第 三十二代、第三十三代兩代教主有權無令,這教主便做得頗為勉強。
----------
--------------
原來這六枚圣火令乃當年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所鑄,刻著他畢生武功 精要。六枚圣火令和明教同時傳入中土,向為中土明教教主的令符,年深日 久之后,中土明教已無人識得波斯文字。數十年前,圣火令為丐幫中人奪去, 輾轉為波斯商賈所得,復又流入波斯明教。
-----------------
到倚天時明教是第33代教主陽頂天,
但是已經有20多年沒有教主了。
所以明教的第31代教主丟失圣火令的時候,
正好應該是襄陽城破之時。
郭靖黃蓉夫婦,郭芙耶律齊夫婦,郭破虜戰死襄陽之后,郭襄出家,抗元活動轉入地下。
所以,圣火令就算不是黃裳拿走的,
也應該是黃蓉,耶律齊拿走的。
到此,我們推測出在神雕之后襄陽城破之前的13年里,發生了幾件重要的事情。
1,黃蓉,耶律齊從明教手里奪走了圣火令。
2,丐幫與明教之間發生過一場沖突事件。
3,黃蓉鑄屠龍刀倚天劍,為襄陽城破以后中原抗元斗爭做準備。
4,黃蓉為郭家后人遠走西域未雨綢繆。
很多人認為黃蓉的聰明是小聰明,屬于急智類,缺少深謀遠慮,至此這種論調可以休矣。
明教的總教在波斯,
倚天里說圣火令后來又回到了波斯總教,
那么是誰把圣火令從中原帶去西域的?
這是射雕三部曲里最令人唏噓的暗線。
通過以上的邏輯推理,我們得到了以下幾個結論。
1,黃蓉用玄鐵劍鑄造倚天劍屠龍刀時使用的工具可能是明教的圣火令。
2,當郭家后人帶著明教的圣火令遠走西域。
3,郭家后人在西域的身份是波斯商賈。
這些結論的證據將在下面的說明中得到證實。
三、
首先,我們要解決一個明顯的論證前提,就是中土明教為什么與丐幫發生了沖突,導致了明教圣火令被丐幫搶走?
原因其實不難分析,
丐幫是抗元主力,郭靖黃蓉是事實上的中原武林盟主,
此時沒有任何理由也沒有任何武林勢力在國破家亡的時候會找丐幫進行大規模江湖仇殺之類的活動,
所以導致明教與丐幫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因必定是政治因素。
當郭靖黃蓉領導下的中原武林與蒙古進行襄樊大戰的時候,
托雷的另一個兒子正在進行第三次西域遠征。
這次遠征西域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情。
1,波斯明教投降了蒙古。
2,西征蒙古軍消滅了一個在西域搞暗殺的神秘組織。關于這個組織,倚天的附錄里是這樣交代的。
蒙古人有三次大西征。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率領,第二次是拔都率領,第三次西征的統帥是旭烈兀。
拖雷的第七個兒子叫阿里不哥,當大哥蒙哥大汗逝世時,四哥忽必烈在
攻打中國,六哥旭烈兀在西征,他自己在老家蒙古的和林大本營留守。
四、
射雕里出現的五絕之一西毒歐陽峰是不是與洪七公在華山同歸于盡之后,白陀山的武學就沒有傳人了?
通過上面的附錄,我們得到如下幾個合乎邏輯的推測。
1,“鷲巢”是白陀山總舵的另一個稱呼。射雕里講過歐陽峰是西域人士。所以地域上是一致的。
2,“山中老人”霍山是白陀山武學在西域的傳人。
為了說明這個遠在西域的神秘暗殺組織與白陀山武學的繼承性,
我們先看看射雕里歐陽克使用的靈蛇拳的描述。
--------------
歐陽克心下焦躁:“今日不顯我家傳絕技,終難取勝。我自幼得叔叔教導,卻勝不了老叫化一個新 收弟子,老叫化豈不是把叔叔比了下去?”斗然間揮拳打出,郭靖舉手擋格,
哪知歐陽克的手臂猶似忽然沒了骨頭,順勢轉彎,拍得一聲,郭靖頸上竟是 中了一拳。
郭靖一驚,低頭竄出,回身發掌,歐陽克斜步讓開,還了一拳。郭靖不 敢再格,側身閃避,哪知對方手臂忽然間就如變了一根軟鞭,打出后能在空 中任意拐彎,明明見他拳頭打向左方,驀地里轉彎向右,蓬的一聲,又在郭 靖肩頭擊了一拳。郭靖防不勝防,接連吃了三拳,這三下都是十分沉重,登 時心下慌亂,不知如何應付。
洪七公叫道:“靖兒,住手,咱們就算暫且輸了這一陣。”
郭靖躍出丈余,只覺身上被他擊中的三處甚是疼痛,對歐陽克道:“你 果然拳法高明,手臂轉彎,轉得古怪。”
--------------
------------
歐陽克心中一凜:“叔叔傳我這套‘靈蛇拳’時,千叮萬囑,不到生死
關頭,決不可使,今日一用就被老叫化看破,如給叔叔知道了,必受重責。”
------------
前面說了,圣火令乃當年西域的神秘暗殺組織的首領-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所鑄,刻著他畢生武功精要。
我們再來看看倚天里圣火令的武功描述。
------------
張無忌身形一轉,向左避開。不意拍的一響,后心已被輝月使一令擊中。
------------
------------
波斯三使愕然變色,輝月使雙字兩根圣火令急揮橫掃,流云使突然連翻三個空心筋斗。張無忌不知他是何用意,心想還是避之為妙,剛向左踏開一步,眼前白光急閃,右肩已被流云使的圣火令重重擊中。這一招更是匪夷所恩,事先既無半點征兆,而流云使明明是在半空中大翻筋斗,怎能忽地伸過圣火令來,擊在自己肩頭?
------------
所以,靈蛇拳與圣火令的武學一致性是顯而易見的。
到此,我們可以得到幾個合理的邏輯推測。
1,白陀山的傳人拿著圣火令來到中土成為了中土明教的教主。
2,波斯明教總教投降了蒙古以后,中土明教教主又是白陀山的傳人。
關于這個從西域來中土的白陀山歐陽峰的傳人,我們從倚天里得知他姓石。
-----------
那虬髯的流云使將兩塊黑牌相互一擊,錚的一聲響,聲音非金非玉,十分古怪,說道:“這是中土明教的圣火令,前任姓石的教主不肖,失落在外,今由我等取回。自來見圣火令如見教主,謝遜還不聽令?”
------------
這就是中土明教為什么與丐幫發生了沖突,導致了明教圣火令被丐幫搶走的原因。
黃蓉搶走了明教圣火令之后,為郭家后人在西域立足找到了另一張王牌。
同時,中土明教經此一戰,不再對波斯明教總教言聽計從了。
后來的中土明教教主都以抗元為宗旨。
但是中土明教在中原正派的心目中仍然是邪派的同義詞,
被中原各大名門正派所不齒。
丐幫經抗元襄樊大戰以后,大批幫中精英損失嚴重,從此勢衰,
成為了江湖中2,3流的角色。
到了史火龍接手的丐幫,已經難以成為中原武林的領袖。
另外,《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滅了中土明教的時候,
一定與明教的代傳武學乾坤大挪移等西域武學對過招式。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九陰真經》里有很多形如鬼魅的奇特武功。
黃裳的《九陰真經》上部是道教的內功心法,下部應該是介紹和破解各門各派武功的法門。
但是,從射雕里我們只知道下部寫了介紹各門各派武功的練功法門,
比如九陰神抓,摧心掌之類的,
卻沒有任何關于破解各門各派武功的法門。
有人考證黃裳就是隱姓埋名的獨孤求敗,
破解各門各派的法門另外成書,名曰獨孤九劍。
與射雕三部曲無關,這里不作考證。
另外,我們從郭靖的武學體系里也可以找到一些基于西域武學的武功,并且是記載在《九陰真經》里的功夫。
1,攝魂大法。
2,隔物傳功。中間物體不受影響。這跟藏邊五丑的武學很相近。也跟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陣相似。
但是王重陽本來就是根據《九陰真經》創造的天罡北斗陣。說到底,是西域武學體系。
3,類似與斗轉星移,乾坤大挪移類的借力打力。郭靖用這個破了天罡北斗陣。
4,易筋縮骨功。
五、
下面從倚天里透露的黛麗絲和小昭的身世信息來分析射雕三部曲中關于郭家后人的暗線。
關于黛綺絲的身世
-----------
謝遜“嗯”了一聲,仰頭向天,出神了半晌,緩緩說道:“二十余年前, 那時明教在陽教主統領之下,好生興旺。這日光明頂上突然來了三個波斯胡 人,手持波斯總教教主手書,謁見陽教主。信中言道,波斯總教有一位凈善 使者,原是中華人氏,到波斯后久居其地,入了明教,頗建功勛,娶了波斯 女子為妻,生有一女。這位凈善使者于一年前逝世,臨死時心懷故土,遺命 要女兒回歸中華。總教教主尊重其意,遣人將他女兒送來光明頂上,盼中上 明教善予照拂。
------------------
黛綺絲的父親是中華人士,這說明
1,遠赴西域的郭家后人中必有一個男孩。
2,這個男孩帶著圣火令來到了西域,他的子孫輩成為了波斯商賈。
前面說他們去西域找華箏所在的欽察汗國,位置應該不和。
理論上,古波斯包括欽察汗國的南部和伊爾汗國的一部分。
所以,可以認為子孫輩南下去了古波斯明教總教是不矛盾的。
3,因為圣火令的原因,郭家后人稱為了波斯明教的凈善使者。
那么,黛綺絲如果是郭家的后人,她是否知道刀劍中隱藏的秘密呢?
根據倚天里黛綺絲走遍天涯海角尋找屠龍刀倚天劍的信息,
我們可以推論她似乎也知道刀劍的秘密。
------------
趙敏道:“我 聽這老婆子在廢園中說道,她走遍了天涯海角,終于向一位故人借得到了柄 寶刀,要和滅絕師太的倚天劍一斗。‘倚天不出,誰與爭鋒?’要和倚天劍 爭鋒,舍屠龍刀莫屬。難道她竟向你義父謝老前輩借到了屠龍刀?我適才仗 劍和她相斗,便是要逼她出刀。可是她手邊又無寶刀,只叫我隨她去一試。 似乎她已知屠龍刀的所在,卻是無法到手。”
-----------
黛綺絲知道了屠龍刀下落以后卻不急于獲得屠龍刀,反而來問峨嵋派尋要倚天劍。
這與一般不知道刀劍秘密,為了得到其中一個就不遺余力的尋常江湖人士完全不同。
---------
金花婆婆見她躇躊不答,笑道:“你不肯墮了峨嵋派的威名,那也罷了。 你將倚天劍借我一用,我就解救你的同門。”
---------
既然,黛綺絲是郭家后人,她就不可能不知道郭家另一脈郭襄的事情,
所以,黛綺絲對峨嵋派的態度就表現的非常不同。
-----------
金花婆婆沉吟半晌,道:“不知道。我原想知道尊師和我到底誰強誰弱, 是以今日才到大都來。唉!滅絕師太這一圓寂,武林中少了一位高人。前不 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峨嵋派從此衰了。”
---------- -----------
金花婆婆拉著周芷若的手,柔聲道:“乖孩子,你跟著我去,婆婆不會 難為你。”
-----------
那么,黛綺絲回中原的真實目的是什么?
答案很明顯。絕不是簡單的其父臨死時心懷故土,遺命要女兒回歸中華。
黛綺絲剛回中原,沒有任何功勛就在中土明教里位居四大法王之首的原因是什么?
黛綺絲告訴了明教第33代教主陽頂天一個秘密,那就是圣火令在波斯總教。
因為黛綺絲是波斯三圣處NV之一,有可能成為波斯總教的教主,
所以,中土明教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拿回圣火令號令教眾了。
陽頂天的遺囑是這么寫的
這是黛綺絲受到不尋常待遇的原因。
我們還可以從黛綺絲的女兒小昭的身上尋找到更多的攜帶郭家后人基因密碼的信息。
----------------------------
趙敏忽道:“張公子,有兩件事我想了很久,始終不能明白,要請你指 教。”張無忌聽她忽然客氣起來,奇道:“甚么事?”趙敏道,“那日在綠 柳莊外,我遣人攻打令外祖、楊左使各位,是這位小昭姑娘調派人馬抵擋。 當真是強將手下無弱兵,明教教主手下一個小小丫鬟,居然也有這等能耐, 真是奇了??”謝遜插口問道:“甚么明教教主?”
-------
可見小昭會排兵布陣,小昭的兵法知識絕不是西域學的,
因為書中明確寫了小昭運用了陰陽五行等中土才有的陣法特征。
-----------
趙敏道:“我想請問小昭姑娘,那些奇門八卦、陰陽五行之術,是誰教 的?你小小年紀,怎地會了這一身出奇的本事?” 小昭道:“這是我家傳武功,不值郡主娘娘一笑。”趙敏又問:“令尊 是誰?女兒如此了得,父母必是名聞天下的高手。”小昭道:“家父埋名隱 姓,何勞郡主動問?難道你想削我幾根指頭,逼問我的武功么?”
----------------------
楊逍道:“教主明鑒:文士所學的易經,和武功中的易理頗有不同。倘若小昭所學竟是她父母所傳,那么她父母當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了,又怎能受蒙古官兵凌辱而死?
-----------
注意這里小昭自己說是家傳的。
一個父母,爺爺奶奶都在西域長大的波斯女孩兒怎么會有家傳的中原奇門八卦,陰陽五行之術呢?
而且,以見多識廣從小就戎馬生涯的蒙古郡主和明教光明左使來看,
小昭的父母在中原一定是名聞天下的高手。
這就說明只有14,5歲的小昭懂的知識絕不是膚淺的。
在射雕三部曲里,只有桃花島的武學體系在這方面可以稱得上天下第一,
還有誰的奇門八卦,陰陽五行比桃花島黃老邪黃蓉的水平強?
如此多的基因特征就絕不是巧合了,
我們只能通過這些表象得到一個合乎邏輯的推論,
黛綺絲和小昭是郭家遠赴西域的另一脈的后人。
我們甚至還可以從另一個側面來分析得到相同的結論,
比如小昭跟她的祖輩一樣,喜歡給情郎唱歌。
------------
小昭一雙明凈的眼睛凝望著他,說道:“張公子,你該當怪我才是,倘 若我不帶你進來??那便不會??不會??”說到這里,伸袖拭了拭眼淚, 過了一會,忽然破涕為笑,說道:“咱們既然出不去了,發愁也沒用。我唱 個小曲兒給你聽,好不好?”
--------------------
僅僅唱歌也許還沒有說服力,歌詞的含義倒是更然人值得回味。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兇,兇藏吉。”
“富貴哪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
“展放愁眉,休爭閑氣。今日容顏,老于昨日。古往今來,盡須如此,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
于是我們不難想象,襄陽城破,殘陽勝血,在通往西域的關道上,
一匹瘦馬載著一個小男孩兒,伴隨著幾個乞丐,慷慨悲歌。
“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