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0年不遇超強降雨天氣,截止次日0時,整個北京市區交通仍舊處在癱瘓狀態,大量的擁堵、求助信息充斥微博。而同時,當晚的另外一條微博也引起無數網民的轉發。21日晚間18點23分,著名歌手蕭敬騰發布內容為“北京的朋友,在哪了?我在五棵松等你們。”的微博。原來當晚,蕭敬騰在北京萬達中心(原五棵松籃球館)舉辦“有一種精神叫蕭敬騰”北京站的巡回演唱會。微博一出,立即引起網友廣泛關注,轉發量高達53100次,遠超蕭敬騰個人微博的平均轉發量。
這次,爆高的轉發量并非代表演唱會的成功程度,也不是代表明星人氣的高漲。而是網民對于暴雨夜舉辦演唱會的行為的關注和調侃,另一方面也是網民對于自然災害下娛樂精神背后的商業動力的感慨。
“有一種精神叫蕭敬騰”這次的演唱會定名頗為貼題,暴雨夜里,明星舉辦演唱會是一種精神,而粉絲參加演唱會更是一種精神。套用網絡微博的流行體,這種精神:在粉絲自己眼中,是一種堅持、不屈不撓,在普通公眾眼中,是一種瘋狂、狂熱、然而,我更好奇的是,這種精神在偶像本人眼中呢?如果,按照現行勞動法中規定的“員工上下班途中人身事故屬于工傷”的思維慣性,粉絲在演唱會途中的人身安全是否也由演出方或偶像買單呢?或許這只是又一次“自然災害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吧。
歌手辦演唱會,天經地義。然而在如此惡劣的天氣環境中,在整個北京都陷入癱瘓甚至恐慌的前提下,如此這般堅持“職業道德”的完成整場演唱會,有否考慮過粉絲的出行難度和人身安全呢?商業利益和人性價值的沖突,赤裸裸的暴露在這60年一遇的暴雨之中。
或許,對于一場演唱會來說,背后的商業利益并不僅僅限于明星本身,演出方、唱片公司、經紀公司等諸多利益單位環環相扣的前提下,明星對于演唱會的取舍或許并不能占有太多話語權。然而這種無助的背后,卻透露出演藝圈、娛樂圈巨大商業利益為動力下道德和理性的無助。
如果,因為天氣原因取消演唱會的話。明星要負擔違約金、演出公司要負擔場租、經紀公司要負擔成本、唱片公司則收不到版權費用。或許,這些商業利益來說,對于任何一個單位都是重大損失。然而,在人情倫理方面,粉絲的生命安全要如何通過商業利益來衡量?賠錢取消演唱會賺人氣,在粉絲和娛樂圈樹立獨特的人文關懷和慈悲氣質?這顯然與利益速成的娛樂圈運作方式不符。
反之,如果在暴雨夜繼續舉行演唱會所可能帶來的利益則更加直接更加多元。首先,演唱會票已經售出,粉絲來不來演出公司一樣收錢,經紀公司、唱片公司、明星照常分成,四方皆無風險。其次,暴雨夜演唱會在后期的宣傳炒作方面,更有噱頭和標志性,一方面體現偶像明星在同行業競爭中的人氣和地位,另一方面對于后期宣傳增加了砝碼。最殘忍的,恐怕要屬于粉絲人身安全的問題。或許這種推斷有些殘忍,然而按照現在娛樂圈炒作無底線的現狀下,粉絲的人身事故可能會成為商業炒作的極佳切入點。如果,我只是說如果,演唱會當天,有粉絲因為暴雨而發生人身安全事故,接著偶像親臨醫院慰問看望粉絲,如果不幸身亡,再去創作新作紀念緬懷粉絲,流淚哭泣加暈倒。這一系列的炒作估計會輕易奪取內陸娛樂媒體的頭條位置。
其實,偶像和粉絲的關系,就好像周瑜與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旁人非議無用。然而,在這種即是精神信仰又是商業買賣關系的前提下,如何將道德的元素重新灌輸到娛樂圈這樣的純利益環境中?粉絲,或許應該學會冷靜,而偶像也應該學會尊重。理性追星,冷靜看待偶像,而不要讓商業包裝和運作變成精神邪教一般的侵蝕心智;而偶像在利益的前提下應該正視衣食父母的存在,發之情的關心要比發之禮的一句“我愛你們”更具意義。(趙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