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建于1870年,共有十七個部,個人覺得其規(guī)模小于法羅浮宮不少,收藏品可能少于大英博物館,但其展品最為多樣,幾乎來自世界各個角落,也一定程度反映一個超級大國的觸角和能力。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應位于世界前三名, 其亞洲收藏展廳建立于1905年,面積約六萬五千平方英尺,共有展品三萬五干多件。中國部分的收藏可謂中國以外地區(qū)數一數二,與大英博物館互有長短,其中有八世紀至二十一世紀的書畫,五世紀至十九世紀佛像,十八世紀仿蘇州園林,明代家具,和公元前十三世紀至二十世紀各式古董古玩。
以下列舉都是和中國有關的藝術品,只是整個博物館中國廳里小小一部份。古書畫因燈光很暗,篇幅也大,沒有幾張滿意,來日再去訪問吧, 三十年間,一共來過六七次,也只能說走走馬看看花 。博物館不受門票,但建議捐你所能及。
商 青銅瓿,酒具祭器,約公元前十三世紀,二尺多高是該館最大最精美中國古銅器,原為摩根銀行董事長摩根先生所有,1879年贈于大都會,開啟中國古銅器收藏,真是件件古董都有不盡故事。
這幾件三千多年前商代青銅器也可稱為鎮(zhèn)館之寶。
仿十七世紀蘇州園林,又名Astor Court,為艾瑟夫人所贈,她幼年蘇州生活多年,會說蘇州話,一生喜愛中國文化,建此園以解思鄉(xiāng)之情。她也是博物館歷史上大金主之一,前后贈款二億多。
明清玉石古玩多不勝數,隨意拍了一部分。
玉文化為中華獨有,以純王為最高境界,中國玉石雕刻有七千年歷史,物件多有內在含意,而西方人則喜愛鉆石和寶石,但一般制做些小佩件,也多配以金銀,以前對玉不了解興趣不大,幾乎沒有大件玉石擺飾。
紅珊瑚仕女手執(zhí)蘇葉與娃娃, 意多子多孫。中國藝術品有喻意,有故事,西方藝術品好像不側重。
此為乾隆年間發(fā)現的玉海,本在北京一寺廟里用來腌咸菜,后專修了亭子放此物,壁內有乾隆題字,此件工藝精美,個體碩大, 實為大都會玉器收藏之代表。
值得一提是Hebert Bishop, 畢少普先生,家道平常,后經商致富, 他是西方收藏中國玉器的第一人,在1902年將一千多件來自中國的玉器和其他硬石件遺贈于大都會,其中大部份出自清朝中期。
清代鼻煙壺,在清代流行,提神醒腦,其材質工藝很高。
今年七月中去看大都會與中國招商銀行共同舉辦的秦漢特展,已于八月結束。
兵馬俑中駟乘馬車。
西漢金絲玉片衣, 工藝精細,也為中華玉文化代表作。
秦代石獅,應說當時已與非洲有交往,見過或知道獅子。
此西漢銅鏡背后銘文大意為中國一統繁榮昌盛。
大都會博物館是紐約市最熱門景點,可訪一次, 也可訪十次,你會體會來自世界各地長達五千年藝術精品,是認識不同文明捷徑,它真是人類追求,理介,和洞察之源泉。 你可在此學習,發(fā)掘,凝想,反思,升華,和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