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Bone Spur)又稱骨質增生、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等,是一種由于關節軟骨完整性破壞以及關節邊緣軟骨下骨板病變,導致關節癥狀和體征的一組異質性疾病。患病率與年齡、性別、民族以及地理因素有關,隨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逐漸增加,55歲以下男女患病率相當,高齡男性髖關節受累多于女性,而手部骨刺患者以女性居多。
骨刺發病與遺傳因素、肥胖、高齡、性激素水平、過度運動、吸煙等一般易感因素及創傷、關節畸形、長期慢性損傷等機械因素有關。目前對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是十分清楚,多認為與軟骨基質代謝失調、軟骨下骨板損害致使失去緩沖作用及關節內局灶性炎癥有關。疼痛是骨刺的主要癥狀,隨疾病發展逐漸出現晨僵、粘著感及關節攣曲、肌肉攣縮等表現,體征主要有關節腫脹、關節彈響和關節活動受限。骨刺易累及指間關節、膝關節、髖關節、頸椎及胸椎等,此外還可見于肩鎖關節、顳下頜關節、肘關節等等。
根據癥狀和影像學表現,骨刺的診斷不難,臨床上需要與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假性痛風、髖關節結核、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疾病相鑒別。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癥狀,改善關節功能,減少殘廢,應根據不同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包括自我調理、醫療鍛煉、減肥、理療、針灸等,藥物治療以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激素等為主,對于功能嚴重障礙者可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大多數骨刺患者預后良好,少部分患者遺留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一般,主要的膝蓋骨刺的癥狀有:
1、患有膝蓋骨刺后也疼痛,活動不方便,關節不穩定,走路稍不注意就會疼痛;同時膝關節活動時有像捻頭發時所發出的響聲。重者的骨刺患者的膝關節還會突然“鎖”在某一位置上,解“鎖”時,伴有明顯的彈響。這些都是常見的膝蓋骨刺的癥狀。
2、膝蓋骨刺的癥狀還包括關節主動活動時有磨擦音和疼痛,上下樓梯,斜坡或從坐位站立時特別明顯,按壓髕骨時,骨刺患者可有壓通和磨擦感,髕骨周邊或關節 間隙壓痛,有時骨刺患者的膝關節腫脹積洲,膝蓋骨刺的癥狀可有浮髕感,有時髕下脂肪墊增生,肥厚、硬化,可從髕腱旁摸到腫塊。
3、骨刺患者早急性期可出現股四頭肌痙攣,后期膝蓋骨刺的癥狀會有肌肉萎縮,關節活動時明顯受限,經常疼痛,關節邊緣變形增粗。最后關節固定于半屈曲狀態。
dds調理:取穴:阿是穴、相應經穴 操作方法:雙手撫于患部,適量用電,逐漸加量,每一部位3-5 分鐘,15-30 分鐘不等,多處患者可能時間更長,最多不要超過一個小時,一天一次.
上油: 7,8,9,1 。 點刺,滑指一圈。
腿上的十大穴位點,經過疏通后,梳理腿部。如果有泥療膏可以用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