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之道,全在山水與理氣之配合。也就是說巒頭理氣并重。有巒頭一定合理氣,有理氣一定合巒頭。
但巒頭之情狀,與理氣配合,也有等級之分。或稍有缺憾者,如不能彌補,則吉中有兇。若巒頭無缺,而使用理氣不當,則又變生為克,反吉為兇矣。
地理之作用,系之于此,不可不慎。
然則,巒頭理氣為何?
簡言之,巒頭者,即龍穴砂水四字。理氣者,乃天星卦氣而已。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山龍之辨識:
龍即山脈,而不稱山脈者,借龍字以形容其活潑而有生氣也。
蓋山脈之起伏盤旋,有如龍飛鳳舞,取其變化莫測,所謂神龍也者,見而在于田,飛而在于天,躍而在于淵。
故山脈有時高聳云表,卓拔萬丈,有時伏于平崗,高者不過數十尺,有時落于平洋,蛛絲馬跡,若隱若現,這都是在比喻神龍之飛躍也。
山龍發脈處謂之祖,有始祖、有遠祖、有宗祖、有太祖、有高祖、有少祖、近穴處則謂之父母山。
龍脈有如樹干,夔為始,干發于夔,枝發于干,干有大小,枝也有大小,粗中有嫩也。
總之在每一個 分干 分支 處,卓拔而起者,都為祖山。
例如:全國之龍脈都始于世界屋脊之稱的昆侖山,分而為四,在北者由西藏高原向北行,循阿爾泰山山脈,興安嶺山脈,直達東北各省及韓國,謂之北龍。
中龍有二,其一為祁連山脈、賀蘭山脈、陰山山脈、太行山脈,沿黃河流域抵達黃海。
其二為巴彥喀拉山脈、雪山山脈、婁山山脈,大巴山山脈,以及大別山山脈,沿長江流域抵達東海。
南龍則自喜馬拉雅山脈、經五嶺山脈南循粵江達南海。東循武夷山脈過海峽,經澎湖列島抵達臺灣。
南龍祖山之高為世界之冠,而氣勢磅礴,南有云南兩廣及福建,北有西康貴州湖南江西浙江。因其氣勢高雄,到達盡頭,猶有余力渡海而結臺灣。是以玉山海拔達3952米,而成為臺灣之山祖也。
凡祖山遠者可勿論,以近穴處之祖山,謂之少祖為主,明代文成公——劉基(字伯溫)著有《堪輿漫興》贊嘆少祖詩是這樣記載的:【近穴名為少祖山,此山兇吉最相關,開睜展翅為祥瑞,低小孤單力必慳】。
少祖山乃龍出身處,要聳拔,要開睜展翅,要合星體。
所謂星體者,即之前文章中所說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之形狀九星。【形狀九星】因其形體所成而為水火木金土之五星也,不論何星,凡高而秀者貴,低而濁者福微。
自少祖出脈,要各字中抽,要盤旋剝換,要起伏生動,要脫卸過峽,過狹處要纏護,要迎送。要開帳,要脈出穿心。行龍以長遠者為福澤悠久。
故《堪輿漫興》有記載為:【隨龍長短變低昂,龍若長時福亦長】之句。
自少祖山至父母山一段行龍,最要有枝腳,尤其以到頭結穴一段之龍脈,以梧桐枝為上格,芍藥枝為中格,蒹葭葉為下格,楊柳枝則有損公位。梧桐枝為雙送雙迎,芍藥枝為單送單迎,兩邊對稱,于出脈過峽處,緊緊纏護,此等龍百中難見一二,若成特形特局,必為帝王宰輔,大富大貴之地。
蒹葭龍其枝腳也為兩旁開枝,但不對稱,此格如星辰得位,也主大富大貴。楊柳枝其枝腳偏于一面,故《堪輿漫興》記載:【手腳偏枯楊柳枝,邊無邊有未為奇,葬來定是虧公位,別地需當品搭之】。
另有無腳枝者,先賢成為仙帶、蘆籩。此等龍多從高山偷脈而出,落入平崗平原之中結穴,類多水星,若出三臺屏賬之下,必為狀元宰輔。
行龍因其情勢不同,可分為生、死、強、弱、順、逆、進、退、福、劫、病、殺等之名。
1.凡行龍起伏有節,或沖天而起,或平地而落,如鼓、如珠。不特龍身各節高低大小均勻,節節相連,之玄屈曲,盤旋行走,東西蜿蜒,到頭處,虎虎如生,此即生龍也,畢結富貴大地。
2.凡到頭結穴一段,最貴秀麗活潑,而有精神。粗頑臃腫者,則子孫愚蠢強悍。高低不分,則無精神,沒有擺折盤旋之態,則不活潑,其子孫懶散呆板,此皆死龍也。
3.強龍行度,于層巒疊嶂之處,突出一脈,如猛虎下山,好比蒼龍出海,其氣勢磅礴雄偉,惟初一二節其勢太盛不結,必幾經轉換,然后驟然頓止,前臨江河,則非結穴處,當系渡江而去之龍。若為平原數里之外,連貫一脈,再成巒頭即結大地矣,如果在驟然頓止之處扦葬,是為花假,誤人多矣。
4.山行瘦削,出脈到頭,后山如劍脊,如排骨,無圓潤敦厚之情象,山多砂粒巖石,無粘土混雜,則氣脈不貫,子系伶仃孤寡,是即謂之弱龍也。
5.《堪輿漫興》記載順龍是這樣寫的:【開睜對對貼身后,布曜雙雙繞穴前;父子一堂慈更孝,孫枝滿眼順而賢】。行龍有送無迎者,必要開睜如展翅,則兩旁之護持,緊而有力。龍身如此,結穴之龍虎砂也必如此。凡此一類形者,都稱之為順龍,主一門為慈祥忠孝,子孫賢良。
6.大凡同室操戈,兄弟鬩墻,或夫妻反目,以及謀害仳離,其祖墳必屬逆龍。逆龍者來龍逆轉,反繞斜托。而龍虎背內面外,朝山側立背向,均不顧穴,皆為逆龍也。
7.來脈層層跌宕,串串珠連,其后山一層高出一層,節節有序者,謂之進龍,《堪輿漫興》記載:【穴后相差接接高,猶如天馬下云霄,子承于父系承祖,世代居官掛紫袍。】
8.《堪輿漫興》還有記載:【穴后一重低一重,此地須知是退龍;縱有穴情只一代,兒孫不久便貧窮。】
9.凡龍身圓潤敦厚,行走悠閑,自少祖以迄父母山,均圓凈而無臃腫瘦削之態。也無急劇懶散之情,四周之山團團湊聚,不見怪巖聳削之峰巒,無窮山坑泄之惡水,此即福龍也,得其垣局,必富貴壽考。
10.龍身沒有起伏盤旋之狀,枝腳邊有邊無,或一邊有護,一邊空缺無遮,且龍身崩缺,成為斷巖,此為天生之病龍,又從龍身中開辟一隧道,為公路鐵路所貫通,或開礦挖掘為深坑,更有今人之安葬,多喜排場,將穴星開辟成廣場,或于穴后挖一深坑,筑成鋼筋水泥墻,這些都是剪裁太過,將其原形,破壞無遺,不足顯其神韻,乃人為之病龍也,多主孤寒。
11.凡龍身及穴場廣大,旁正難分,上則坳風穿穴,下則傾斜無勢。或偏左右,則嫌后不能乘氣度脈,前不能朝山拱穴,東牽西拽,模糊不清,此劫龍也。
①、不僅龍穴有此劫害,若朝山逼近,粗大高聳,至有壓穴坐井之害。
②、又因面山或一旁之山過高,則有回風射穴之劫害。
③、三為直斜之水,有沖城割腳之害。
④、四為坳風、洞風射穴之害,蓋因砂之閃趺,風從閃趺處吹來,謂之坳風,從側面之峽谷中吹來,砂不能緊護,謂之洞風射穴。尤其是以乾戌、丑艮,巽巳等風最忌,故先賢有記載:【乾戌坳風多白蟻】也。
12.龍身層層疊疊,布滿怪巖惡石,未過峽脫卸其兇殺之氣者,殺龍也。或沒有閃趺擺折,直來尖射者,或龍身所帶之石高大,顯其棱棱之鋒芒,而不平正圓滑者,皆為龍身帶殺,殊為不吉。
13.若山石平正圓滑,沒有兇惡棱棱之象,而龍脈盤旋起伏,虎虎有生氣者,則系龍身帶有倉庫,多屬富龍,是以有石山土穴,或石占穴者,必須體察明白,辨認清楚。
以上皆以龍之情態,辨認吉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