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延伸
從PC的web閱讀延伸至手持設備閱讀,這一條路可以看作是二者的起步。僅從支持iphone來看,雖然鮮果步驟慢于Google,但iphone版的鮮果閱讀器無論功能還是設計都要明顯強過于GR。集成閱讀器、收藏、熱文與鮮果猜的iphone版頁面比較接近閱讀習慣,自定義登陸跳轉至某頁面的體驗很好。在這個版本里,一如web頁面的鮮果,將個人與整站有效結合起來,不單純作為一個閱讀器來使用,更給用戶更多“發現”的空間,簡單而言,即“開放式”設計。鮮果熱文可以安裝頻道選擇,同樣,在iphone上可以完成“推薦”與“收藏”兩個小動作。相比之下,移動版本的GR(http://yidong.google.com/m)中按feeds與Tags來區分類別,More來查看更多,閱讀起來相對困難。但GR里提供了“Add subscriptions”添加種子的功能。
2.社區化與平臺化
GR的天然優勢是作為Google龐大服務中的子集,利用Gmail聯系人嘗試營造封閉式閱讀社區,此時鮮果卻另辟蹊徑,開始了內容平臺建設,鮮果熱文及鮮果猜標志著鮮果放棄“以人為中心”轉而“以內容為中心”,至此,開始分歧。GR中利用聯絡人的share items構建了一個熟人之間分享的圈子,信息流在這個圈子中流動,這是一個典型的分享案例,而這個分享,使用的是主動分享。即,自己感覺到文章很好,點share后,朋友會看得到,這似乎在一個特定(人數、熟識度等)圈子里,比digg更有效果,也來的更直接,但范圍畢竟很小,參與人數少。極端例子比如keso的share items才又可能被很多人share。在這里很遺憾發現,無形中,share items實際已經成為一個典型的”頻道“,依舊舉keso例子,作為一個網站的IT專欄,每日能有此等有分量的更新,足夠了,而同時,我另外一位朋友的share則可以組成一個攝影頻道。遺憾的是,Google似乎從來沒有打算做內容的意思,無心插柳或許即是如此。
鮮果的模式或許更適合中國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大多數人,其實主要是排出IT從業或愛好者(Geeker)之外使用RSS服務的用戶。鮮果做成了標準的內容平臺,但絕不是1.0式的內容分類堆砌,利用digg功能使得各分類下的好文章得到推薦(鮮果熱文)。值得注意的是,鮮果聰明在于,并不單純以RSS feed來做文章,開放鮮果推薦api后,大多數的博客程序包括BSP都可以引入鮮果推薦機制,將好文章推薦到鮮果。這是一個充滿野心的功能,推薦有可能來源于作者,更多來源于讀者,如槽邊往事這樣的優秀博客,在推薦后得到了讀者的大力追捧。鮮果甚至將觸角伸到了其他平臺,海內熱文頻道已經上線,作為SNS網站的延伸,與博客大巴合作推出Digg到鮮果熱文庫,占據BSP平臺下資源,鮮果逐漸把這個內容平臺搭建強大。配合優秀的數據挖掘與算法,鮮果猜作為一個小功能,卻是web2.0網站里少見的用戶體驗,不過目前,還需要繼續優化和挖掘,向豆瓣猜看齊。
3.離線瀏覽。
從1起步至2分道,我認為,前面所說的拐點,也就是GR和鮮果再次會合爭奪的地方,正是離線操作。假設,現在iphone鮮果版支持離線瀏覽,那么無疑會引起軒然大波,在網絡便捷性和經濟性不強的中國,一個支持離線操作的優秀閱讀平臺,必將是眾望所歸。設想在公司下班前refresh一下鮮果feed,在下班的站臺、地鐵、公車、睡覺前甚至是廁所方便時,便可以瀏覽到我需要內容,這是多么愜意。當然,提供離線服務是雙刃劍,但目前局勢而言,誰占了這雙刃劍,誰就占據了生殺權。Google這次雖然又領先了一步,Google Gears似乎并沒有受到GR用戶歡迎,究其原因,在電腦上瀏覽離線rss的意義并不大,因為rss不如離線版的Google Doc與Google earth那樣具有可操作性,基于電腦瀏覽器的離線版本很難推廣開,我所指的離線瀏覽即客戶端瀏覽,更進一步說,延伸到手持設備離線瀏覽。這才是真正的拐點。鮮果在這一步上,并沒有落后,在iphone上支持離線瀏覽的smartRSS閱讀器已經十分接近鮮果的界面及設計風格,鮮果會在這里挖掘嗎?Google Reader似乎在Gears之后,放棄了離線的深度開發,轉而開放API,這樣,似乎可以看出,Google的用意了。
殊途同歸也僅指某些領域的重合,鮮果和GR依舊在不同的道路上前進,至于誰能更大程度上獲取用戶,甚至是做到”易趣搶占淘寶苦心經營的等級評價體系“時,誰就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