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針灸甲乙經(jīng)》《針灸大成》。如果一本都未讀過,是很難登入針灸之門。香山認為,書是要讀的,但是,由于古代的針具與現(xiàn)代的有很大差異,有一些手法現(xiàn)在無法用得上了。灸繩是一本針灸方面的好書,建議學習。
一刺則陽邪出,再刺則陰邪出,三刺則谷氣至,谷氣至而止。(香山注:1.為表病之邪,2.為里病之邪,3.為正氣來復,陰陽平衡了。)
此外針刺分三部有另一種意義,淺部天部治療近部局部病變。尤其新病,只有陽氣損傷,刺之瀉陽邪亦不必深刺。中部人部治療稍遠處病,深部地部治療更遠處。例如在四肢取穴刺至天部人部多可治軀干之病,刺至地部多可治遠處四肢之病或較深之內(nèi)臟病或久病,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內(nèi)而久留之。如:刺足三里針五分至一寸在天部可治腿痛腿病,針至人部約針一點五寸可治腸胃中焦之病。足三里深刺久留是治療心臟疾病及氣喘非常有效的穴位,這就要針到地部約二寸左右。足三里治口眼歪斜也很有效,至少亦應(yīng)針二寸,針尖向上斜刺效果尤佳。
大間針一分至二分治心臟病變,針二至三分治小腸病,疝氣及膝痛。小間,針一分至二分治心肺病變,二分至二點五分治小腸氣、疝氣、膝痛,地宗針深一寸治輕病,針深二寸治重病,地士穴針深一寸治氣喘、頭痛,針深一寸五分治心臟病。
善用針者不針患處,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這就是以陰治陽,以陽治陰。遠處刺針系透過高級神經(jīng)傳導,有記憶性、儲蓄性,尤其適合無法連續(xù)天天來治療的病人。遠處刺針放射較遠,治療面積也就較大,往往不是一個點一條線,而是一個區(qū)一條帶??梢砸陨賻Ф啵⊙ㄉ俚伟Y多且治效高。
透針法事實上是壹針兩穴,效果更強。
倒馬針是在一條經(jīng)上的相鄰兩針或三針并刺。倒馬一般要兩穴相鄰,這樣兩穴只有相生,絕無相克,作用才大。
(香山記:一般穴位的相生與相克,無稽之談!!如果有,就不會再發(fā)現(xiàn)新穴或奇穴了,也不會有董氏奇穴了,更不用說,董氏的千個穴了。凡是有血的地方,就有穴,這個穴,最起碼就是不定穴,也就是以痛為俞的穴。)
(多個穴位聯(lián)合作戰(zhàn),與多種治療手段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意義是一樣的,都可以集中力量打攻占戰(zhàn)。)
多種病痛牽涉到臟腑系統(tǒng),則采用四針或六針大倒馬,老師用針一般不超過六針,多半只用兩三針,有時只用一針。
牽引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