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庵印寄》一函四冊,是譜外形尺寸為143mm×204mm,內框尺寸為93mm×140mm。譜紙印雙框,正面書口上端有『退庵印寄』隸書四字,背面書口下有『孝水望云草堂』楷書六字,張魯盦輯成于一九四〇年。存印一百六十方,各有一至五面邊款不等。
前有趙叔孺題簽、葉潞淵手書之序,后有魯盦小識為牌記。因由當時鈐拓高手王秀仁主事,采用魯盦自製的硃砂印泥、頂煙墨精拓而成,故硃印墨拓鮮亮清晰;又因此譜當時僅拓了三十部,且存世之日已逾『古稀』,故此譜甚為稀珍。
趙之琛(1781-1852)字次閑,號獻父,別署退庵、寶月山人,齋名補羅迦室。浙江杭州人。性嗜古,擅長金石文字,篆刻受業于陳豫鐘,而神似陳鴻壽,兼收西泠前賢之長,是浙派集大成者。
次閑做印,篆法純正,筆筆見師承,字字有來歷,刀法挺勁,秦漢切玉刻銅,信手游刃。于結構、運刀上均有很高的技巧,浙派刀法特征表現的淋漓盡致。款字生辣細勁,別有一格,然作長款不多。
后人評價云:秋堂貴綿密,謹于法度。曼生跌宕自喜,然未嘗度越矩矱。…… 次閑既服習師說,而筆意于曼生為近,天機所到,逸趣橫生,故能通兩家之驛,而兼有其美。
《退庵印寄》按原色原大編印出版,僅下真跡一等,使廣大印學研究者、篆刻愛好者能夠清晰、準確地領略趙之琛的精湛印藝,且譜中所拓邊款量大,詳盡地記錄了趙之琛印學之心路歷程。
讀者能從中了解到他于傳統的取舍和篆刻藝術提高與發展的演變過程,以及對他在篆刻藝術史上的地位有更明確的認知,從而對浙派篆刻藝術有更深刻的理解。該書的出版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