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復戡生于上海,自幼聰慧過人。父親為其規劃了“不從政,不經商”的人生之路,家中聘請了晚清翰林王秉蘭做老師,指導他讀書寫字并研習字畫。據朱復戡回憶,其蒙學之初,殊好古代藝術,臨書習畫,攻讀《說文解字》等進步甚快。他5歲時,父親命其用毛筆蘸清水在青磚上練字,7歲時集石鼓文書大字楹聯,筆力猶如成年人。
《為疁城汪氏刻百鈕專集》完成于50歲那年,是一部中年時的力作。
汪氏,汪統(1916-2011),出生于上海嘉定,畢業于上海著名教會學校——上海圣約翰大學,自署“忒翁”,因其屬龍,故別稱“潛龍”,其祖籍嘉定老宅堂名“春暉堂”,為滬上聞名的印石收藏家和書法家,收藏了明清以來篆刻印章200多方以及一批無款珍貴名石,包括田黃石、雞血石、壽山石、青田石等名石極品。汪氏收藏富甲一方,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屬大觀,在海內外收藏界有很大影響,篆刻名家朱復戡還曾專為他治印逾百。
據汪統生前講述,上世紀40年代末,有一天,他買到了一幅齊白石畫紅梅的扇面,扇面背面是空白的,于是他的一位同學便邀請朱復戡為扇面題字。“復戡的作品,當年用‘百行’兩字的比較多,寫好后,我一看是用石鼓文的字體題寫的,十分滿意。同學說百行的篆刻比書法更負盛名,而彼時,我正在請滬上各篆刻名家為我刻私章,就由這位同學介紹到朱復戡住處去請他奏刀。幾天后取到兩方對印,其布局和刀工的獨到之處令我欽佩之至。于是,陸續地請百行刻各式備用私章,前后累積有一百多方,內容多為名號、堂號、別號等自用印,以及一些我喜歡的詩句?!蓖艚y曾自述道。
之后,汪統決定將這百余方印章鈐拓成冊,編為印譜,留作紀念。于是,便委托宣和印社于1951年春3月出版了《為疁城汪氏刻百鈕專集》,而這本百鈕專集也成為朱復戡為數不多的重要印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書畫名家馬公愚對朱復戡的治印贊譽有加,還特意為此百鈕專集撰寫序文,對朱復戡的治印和藝品推崇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