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之佛并稱'北于南陳'的于非闇,是新中國建立以后工筆花鳥畫的代表性畫家。他學畫從明代陳老蓮入手,進而溯源至五代兩宋,于宋徽宗處得力尤多。他著重古意,在書法上臨摹宋徽宗獨特的“瘦金體”,相當有造詣;他筆下的花鳥形象刻畫細致精微,畫面氣格富貴典雅,頗有宋徽宗畫作的神韻。
千百年來,歷代優秀的中國畫家總能用帶有生氣的筆墨,把存在的世間萬物和內心的感受相結合,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使后人通過他們的作品,不僅僅能夠看到其所描繪的“象”,更能發現其中的“意”和一條延續古今的文脈。如果說,寫意畫是用洗練的筆畫表達了中國傳統文人的情懷,那么,中國工筆畫,表現的則是畫家心中的安詳。
工筆畫千百年來始終在用細致入微的筆觸和繁復多樣的“染法”,以求高度寫實,將事物描繪得工妙入神,既不失古意,又持續煥發著生機。在中國近現代畫史上說起工筆花鳥的研究與創作上不得不提的便是于非闇,并且有著重要的成就,他是傳統工筆畫的奠基人,也使工筆花鳥的精華得以傳承,被后來的眾多文人墨客所賞識和效仿。
于非闇早年隨王潤暄學畫,1935年起專攻工筆花鳥畫,任職于故宮古物陳列所時臨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繪畫,打下了較深的傳統根基。他初學陳洪綬,繼之研究宋元諸家,對趙佶工筆花鳥畫法用功尤深,其畫線條嚴謹、勁挺有力,設色典雅、清麗、勻凈,形象刻畫細致精微,生動傳神。他筆下的花鳥是運用了傳統的“中國語言”表達了一種喜氣與祥和,不僅是“象”的微妙,重在其“意”的延展,是賞心悅目,更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