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撫州出發,去往高安八百洞天,由高速公路轉入鄉村小道,行程近三小時,景區在望。
據《四川通志》載:“夏李八百,蜀人(一說高安市錦江,古稱蜀水,李八百的故居在蜀山之濱的筠陽,當是李即筠陽人,而非“蜀人”。),初居筠陽五龍崗(今高安城區),歷夏、商、周,年八百歲,一云動則八百里……”。
洪應明(明)著《白話仙佛奇蹤》載,蜀人李真,號紫陽真君,其在世時,曾在華林山石室修道煉丹,后丹成升天。
景點入口有依湖而建的接待中心,可一次性容納百人吃、住、玩;傍山而立的小木屋,冬暖夏涼,令人體味深山而居的靜謐,花上200多元,便能包下兩室一廳的木屋,超然愜意。
《辭源》載,李八百,蜀中八仙之一,“鐵拐李”原型。又據華林山《洪城幸氏宗史》記載:“……東橫李嶺插天,喬岳讓高,相傳李八百升騰之所。”李嶺即華林山李家嶺,山上有一石洞群,地形險要,因李八百在此地修煉成仙,“八百洞天”之“八百”由此而來。
道教是我國獨具特色的一大宗教,是一個等級森嚴、龐大宏偉的神仙世界,主要由諸天、三島、五岳、十州、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仙境組成。而“八百洞天”之“洞天”則由“三十六洞天”之意而得,前后相連則稱之為“八百洞天”。
接待中心旁的山坡上有竹,甚是奇特,有人稱之為羅漢竹。
隔湖相望,對岸山腳下幾戶人家,背山面水而居,青山綠水為伴,儼然世外桃源。
仰觀華林山李家嶺,山高林茂,巨石突兀。
走過一片田野,前有龍潭瀑布,據說此處適合螢火蟲生長,夏季時有大片螢火蟲帶一閃一閃,置身其中,猶如在銀河太空漫步。
巨石上刻“神山仙洞”,由此登山,說不定能遇神仙。
小西獼,傳說這是李八百在洞天的第一層級修煉地。
石上刻有“迷宮”,這里的石洞層層疊疊,洞中有洞,大洞藏小洞。
連環洞,洞洞相連,環環相扣,傳說是李八百的第二層級練功地,他在此早飲朝露夜飲泉,每天把山腳下的巨石一塊塊往上搬,用以練功。
有人說,八百洞天之美,美在其洞之幽。石洞相連,層層相疊,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游歷洞中,恍若迷宮。面對此洞,是進是退?
天潭石,相傳是李八百起居洗臉和練功后的沐浴之地,這可是“清泉石上流”的真實寫照。
爬上石頭有點難,可泉水洗臉不收錢。
此為仙人關,其意有三:一是走過此關,李八百能成半個神仙;二是指下面景色有如仙境;三是此地坡陡路險,讓你有如經歷成仙脫胎換骨之旅的感受。
李八百成仙前得到仙人點化,喝了成仙神水后,覺得力大無窮,威力無比,便拔出寶劍,想試試功力,看到此石,便揮劍一劈。
此石被劈成兩半,就成了這塊試刃石。
蝙蝠洞,洞洞相連,說是洞中有白蝙蝠聚居。
煉丹洞,實為一大石龕,傳說李八百在此設爐煉丹數月,饑飲石巖之瓊漿,四十九晝夜守候,終將靈丹煉成。
又據說此洞仙氣十足,入得洞來,沾沾仙氣,也不枉此行。
有人說,八百洞天之美,美在其林之靜。森林茂盛,竹林迎風。
更有巨藤如莽,鳥嗚林靜,千年黃荊,堪稱一絕。君不見:巨藤纏繞似螺旋,隔空相連成弓弦。
有人說,八百洞天之美,美在其山之青。山高入云,古木參天,蒼松斗妍,怪石林立,曲徑通幽,如入仙境。
要我說,登八百洞天也有難。石階連著石階,氣喘吁吁,汗如泉涌,駐足興嘆,無心觀景。
好在沿途有涼亭數座,稍事歇腳。更有妙齡少女,吊床小憩,亦成一道風景。
行至高處,有一亭,曰“升天亭”,亭建在一崖邊巨石之上。有同行者用海拔儀量得此處500多米,比山腳高出400多米,如按每米5級臺階計,已經爬了2000多級石階了。
腳力盡時山更好,無限風光在高峰。但凡跋山登高、攀臨極頂的人,都會對這此有切身的體會。
李八百經歷千錘百煉,對自己能否成仙存有疑慮,便站在此石上,用腳一蹬,即刻升天成了神仙。石頭上也就烙出這個深深的腳印,此石從此稱為“升天石”。
升天亭側的山崖上的一青松,形若“迎客松”。
憑欄放眼,一覽無遺。
山下,田疇縱橫,阡陌村莊,水色山光,一派生機。
又是200多級石階下得山來,又行至山腳湖邊,有一大石刻有“仙靴石”三字。相傳李八百成仙時,在山頂升天,一腳踩在山頂的升天石上,用力一蹬,一下子飛了起來。當飛到此地上空,一只腳靴子掉了下來,便成了現在的仙靴遺石。
直至下山,也沒有在山上見到一個想象中的山洞,同行者戲曰:所謂”洞天“,乃爬出石縫,抬頭見天是也。原來八百洞天是一個石洞群,而石洞只是巨石間的狹隙而已。一個2004年才開發的景區,能借助神仙之名,聲名慚起,值得點贊。聯想我市靈谷峰,雖山不很高,卻是近城唯一高嶺;其山道曲折,景致多處可觀;其文化底蘊深厚,有斗姥宮、駐云亭、棋盤石、古牛石諸景,皆為與謝靈運有關之道家景觀,不心藉以神力之助;登臨極頂,不必腳力全盡,便可一覽汝水莽莽、撫州蒼蒼。既如此,如何又不能打造出一處知名景區?
(2017年3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