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我們的內容嗎?點擊上方的藍色字體關注我們吧!
性別角色是特定社會所認為的適于男性和女性的一整套行為特征。在西方社會,一般認為男性應該是自我控制的、有競爭力的和理智的,而女性是溫和的、自然的、情緒化的。在東方社會,尤其在日本、朝鮮和中國,男性應該是堅強的、有事業心的、在家庭中占主導地位,而女性應該是溫柔賢惠的、容忍的、專注于家庭的。可以看到,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社會,除了極少數的社會文化狀態以外,在大多數社會形態中,男性是構成社會文化的主體。男女兩性選擇著不同的職業,甚至在家庭中也有不同的工作分工;男女兩性有著不同的智力發展進程和特點,分別有人們可以接受的角色行為并表現出不同的人格特點。
是什么使得男女有別?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生理上的差異:遺傳的不同于性激素的不同。遺傳使男女首先在生理結構和體能上就有差異,例如,新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剛剛出生的嬰兒中,男性比女性在腦結構方面就存在差異:首先,顳葉的不對稱(左側大于右側),男性大于女性,男性的左側顳葉比右側大38%,而女性的兩側顳葉是對稱的;其次,男性左半球的希爾維厄斯裂的水平成分較女性大,因而表現出更大的不對稱性。而這些差異可能也語言發展有關:女性傾向于更快地習得語言。
毫無疑問,許多性別角色特點都帶有社會文化特征的烙印。兒童首先從父母、然后從同伴身上學習到怎樣做一個“男孩”或“女孩”“男人”或“女人”,男女兩性的行為準則深深地融入社會文化規則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康德賴等的研究得到了有趣的結果:給大學生被試看一段嬰兒在啼哭的錄像帶,當被試認為嬰兒是男孩時,大多數被試認為他的啼哭表示“憤怒”,而當被試認為嬰兒是女孩時,多數被試認為她的啼哭表示“害怕”。
父母對不同性別的孩子寄予不同的期待,并以不同的行為標準約束孩子,對性別角色的形成也有重要影響。例如父母希望男孩子堅強、控制自己的感情、具有競爭性,而女孩子應該溫柔、有修養、具有“淑女”風范。父母傾向于給男孩、女孩不同的玩具,而且以不同的行為方式與他們交往。當孩子開始與同伴到處玩耍的時候,同伴的作用開始影響到兒童和青少年的性別角色定向,他們互相鼓勵支持并模仿同性行為。在同性小團體中,與性別角色相吻合的行為得到支持鼓勵,相反的行為受到批評和嘲笑。
馮磊心理服務中心接收各種青少年心理成長輔導咨詢,如:學習動力訓練、學生減壓訓練、青少年神經癥咨詢等。如有疑問,請撥打屏幕下方的聯系方式。陪伴孩子快樂成長,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