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說,婚姻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但有這么一些人,他們壓根就不想走進這座圍城。他們對婚姻二字望而生畏。
恐婚,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匯。《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1.2%受訪者存在恐婚傾向,8%的人坦言自己的恐婚情緒極度嚴重。
為什么恐婚?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大概是:無法在婚姻中得到他們想要的,并且會丟失他們已擁有的。
我們和九位讀者,談了談他們的恐婚故事。其中一位讀者說,她的恐懼源于原生家庭的關系破裂;而另一位讀者則說,爸媽的婚姻太過完美,他覺得他做不到。
看看他們的故事,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思考。
“男友和我提結婚時,我才意識到自己恐婚”
@巨
女 景觀設計師 30不到 現居北京
男朋友向我表示有結婚意愿時,我才發現自己恐婚。
我發現,結婚從不是一兩個人的事。就我的生活環境來說,結婚是兩個家庭、甚至是家族的事兒。我對自己的生活基本滿意,也能在各種事情上自理。所以我開始想,結婚能帶來什么:
不確定的人際關系(很不喜歡去討好一大家子人);不確定的犧牲(憑什么要以丈夫的事業為重,女人從生寶寶開始就得完全主內)……我害怕自己掌控不了將來的生活,也害怕失去自我,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我很愛自己,不愿讓自己委曲求全。當結婚被男友提起時,這些事情就跟幻燈片似的開始播放,我跟男朋友說,暫時不想結婚,他說那不急。也許大概可能發生了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才會讓我改變看法吧。
我也做好了孤身老去的準備。生病了有醫院有護工,我不覺得老公會比護工做得更好。我還想過自己是怎么死的,我覺得我關心不了那么多了。
“經歷過兩次婚姻,我從撲火飛蛾變成恐婚女”
@阿布
女 舞者 32歲 現居廣州
我離過兩次婚。
一開始我渴望婚姻。我就像團火焰一樣,喜歡一個人就一定要在一起,而且要是最高級,所以都是閃婚。領了證,心里才踏實。
但是沖動過去后,我發現自己完全沒有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沒有足夠情感基礎就盲目結婚,只會是前期很浪,中期很爽,后期……只有恐了!
我才發現,自己對一成不變的人生非常害怕。戀人用來戀愛就好,想念的時候在一起,但我受不了天天待在一起,太可怕了。但我是一直到婚姻結束,才完全認識到自己的這一面。歸根到底,還是不夠了解自己。
你碰到的有些人,其實一開始你就知道是什么樣的了。但你總是自欺欺人。現在年過30的我,無法接受婚姻。會再有的只有戀愛,完了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爸媽不幸的婚姻讓人望而生畏”
@一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豬
女 學生 21歲 現居廣州
我對結婚的恐懼,來自于父母不幸的婚姻。
我家是典型的“喪偶式”教育。在我的記憶里,我從來沒有跟我爸親近過,從小就是我媽在帶我。
我爸來自農村,我媽來自一個小城市,他們是大學同學。從我記事起,爸媽就經常為一些瑣事吵架。我媽總說,結婚之前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生活。陪我做各種事情的,都是媽媽。
我上小學時,有一次我媽住院了。她當時騙我說是腸胃炎,可是一住院就是大半年。我爸也不怎么帶我去看她。后來才知道,我媽曾經命懸一線過。
長大后,我才懂得,爸媽之間存在很嚴重的“三觀不合”。她說從前我爸追她的時候也陪她跳舞,給她買禮物。婚后才發現,彼此差距那么大。
盡管我現在年齡還小,但對婚姻的恐懼已經根深蒂固。我害怕對方婚前婚后判若兩人,更害怕一結婚,對方父母就催著我生孩子。我不想要孩子,一是害怕對方的精力都在孩子身上;二是,我覺得養育一個孩子責任太重大了,我害怕自己無力承擔。
“爸媽的婚姻太完美了,我覺得我永遠做不到這樣了”
@田丙瑤
男 攝影師 29歲 現居北京
很多人恐婚的原因,都是來自原生家庭的陰影。但我爸媽的婚姻,其實是我見過的,最美滿的婚姻。看著他們,我最大的疑問一直都是:假如結婚,我能和他們一樣嗎?
答案是不能。
其實,我也不是非要像爸媽那樣的完美婚姻,但我覺得我的性格……不會在婚姻里給我帶來好結果。
我上一段戀情是六七年前了。我是很容易感到煩躁的一個人,不太擅長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化,有時克制不住,就會說一些惹人生氣的話,說完的那一刻就后悔了。但沒有辦法補救。
我現在一個人還過得挺舒服的。爸媽會催,我只能推說沒有遇到適合的。
最近試著慢慢把口風放開,說我不想結婚,沒想到他們反應還挺大的。我爸直接說:那你一個人老死吧!我媽只會一遍又一遍地說:不要鬧了。
“害怕婚姻,怕的是它讓感情變質的能力”
@鑫
男 花店店主 32歲 現居云南
經歷過一次婚姻,三段戀愛,最大的感受就是:愛情是消耗品。激情用光,那些無法改變和包容的地方,就會開始慢慢磨損彼此的感情。之所以害怕婚姻,其實是害怕它讓感情變質的能力。
現在更傾向于把婚姻當做一個社會制度看待。當你足夠強大時,結伴同行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我和身邊的人都悲觀地認為:婚姻應該也有好的例子,但我們都覺得那個好的例子不會是自己。
可能是悲觀主義者的性格在作祟,我覺得婚內出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如果你不能接受出軌,那么婚姻最終就是要讓人痛苦。關鍵是,沒有誰是一開始就能坦然接受出軌的。你只能在背叛里,學會接受背叛。
不能接受出軌的,其實就是不能接受婚姻。誰都不是一開始就能接受的,所以你只能在背叛中學會接受背叛,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要經歷這一段,但現在我有選擇權,我選擇不接受。
“目睹過的所有婚姻都不是我想要的”
@Celeste
女 互聯網運營 23歲 現居海口
我應該算是典型性恐婚了吧,身邊所有人的婚姻,包括我爸媽,都不是我所想要的婚姻。愛情消失,兩個人開始互相苛責,在我看來,這是最可怕的。
父母沒有很嚴重的沖突,但小吵小鬧日積月累,會慢慢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媽媽脾氣很火爆,很少好言好語地和爸爸說話,她總是說自己是在盡義務。爸爸通常比較隱忍,面對他的言行,我都能看到媽媽的白眼和不耐煩。我覺得他們就是一路忍受,一路妥協來的。
會強迫自己理智分析婚姻。得到的結論是:婚姻是高風險投資。青春、人生……沒有比這些更重要的賭注了。然而能得到什么呢?
我喜歡冒險和主動付出,但我還沒找到婚姻的出路,賭徒也是因為看到翻盤的可能,才有勇氣一擲千金吧?
有時我告訴自己,得找到一些婚姻的榜樣。現在很多人因為明星婚變,就說“再也不相信愛情了”,我想在一開始,他們也是想找到婚姻的榜樣吧。
現在,爸媽的親情綁架讓我更恐懼結婚,也許有一天,我的婚姻變成他們唯一的期盼時,我會妥協。但除了痛苦,不會有其他了吧。
“同學、朋友、長輩在出軌時的面目讓人不相信婚姻”
@水問
女 28歲 北京 自由職業者
我的恐婚,更像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身邊的朋友幾乎都結婚了,或正在計劃著結婚。可從這些人的婚姻里,我并沒有看到美滿。
先是大學同學,兒女雙全,家庭富足,老公忙于事業,沒有很多時間陪她,于是她有了新的感情寄托,甚至連孩子和家人都默認了對方的存在。我問她為什么要這么做,她說,我不會明白的。
身邊已婚的朋友也給過我一些暗示。先是一群人吃飯唱歌,然后就提出別的要求。我聽了簡直想罵人,慢慢就不和這些朋友玩了。前段時間,連家里的親戚,快五十歲的長輩,也劈了腿。
我對出軌不能忍,但如果有人問我,婚姻是不是必然伴隨著出軌,我現在的答案大概是“是”。看著身邊這些例子,我甚至在想,我自己會不會也出軌。越想越可怕,所以就想盡可能遠離婚姻。
現在看著有人結婚,我都覺得可笑。也慢慢地,在學習把婚姻看成契約,而不是愛情的進一步。這樣可能會好一點?
“知道對方也恐婚后,我和男友都松了一口氣”
@cyx.
女 畢業生 25歲 現居大連
我的恐婚不是因為誰,就是自己慢慢地想清楚了。
第一次思考“不結婚”,大概是中學的時候吧。二十六七歲的表哥,不管家里怎么逼也不結婚,我們聊了一次天。那次談話,讓我開始認真思考“不結婚”這件事。在我看來,婚姻就是把自己與另一個人綁在一艘船上。我害怕這種限制。
有一天,男友直接問我,想不想結婚,如果想,打算什么時候結?我直接回答,我不想結婚。他當場松了一口氣,他說他很恐懼婚姻。父母失敗的婚姻,對他影響挺大的。他說幾十年要面對同一個人,會很無聊。
于是我們成了完美的一對。婚約在我們看來不是浪漫,而是枷鎖,如果真的合拍,沒有一紙婚書,好像也沒什么區別。雙方家庭打交道的麻煩,不想要孩子,下半輩子和一個人綁在一起生活……婚姻可怕的地方越來越多。我試著告訴父母這一些,但他們只是覺得我年紀還不到,也不做反駁。
當然想過以后的生活,我并不想去確定什么,但有一點很肯定:我不想進入一開始就充滿妥協的婚姻。
“決定不結婚的那天,我媽煮的飯我多吃了一碗”
@我就是我啦
女 營銷 24歲 現居廈門
今年正月初六,我媽煮的飯我多吃了一碗,那一天我也想清楚了,下定決心不結婚。也是從那天開始,我能夠好好睡覺了。
之前一直有喜歡的人,但因為性格自卑,從來不敢向對方表示。我很害怕接受別人的失望,一想到我睡覺打呼隔壁房間都聽得見,身體不好經常住院,還有各種各樣毛病……我怎么配得上對方?
會想象和對方一起生活的畫面,我開始擔心的生活方式和一些細節,會讓他覺得我很差勁。就像他之前在加班,讓我給他帶一套洗浴品,可我在附近找不到賣的地方。我就開始害怕,害怕他對我失望,害他等了這么久……
即使是對最好的朋友,我也沒辦法說出自己最難過、郁悶的事情,我怕連累他們。一般都是我幫他們解決問題,這樣我會覺得他們離不開我。有時候討好別人,甚至成了我獲得快樂的方式。
今年正月初六,我突然醒悟過來,自己還有很多夢想要去努力,為什么要一直糾結這些情感問題。整個人一下子就成熟了。
以前害怕丟臉,但前段時間我報名參演了戲劇小品。從沒想過自己可以這么開心。
你如何看待“恐婚”?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整理編輯:木羊 丁維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