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嶺南風,好清涼!
嶺南畫“天風七子”的作品皆傳承了高奇峰的筆墨特點——注重寫生,造型生動逼真;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秀美而詩意盎然!
本文《閩農畫苑》編輯首發
趙少昂 花鳥作品
嶺南畫派作為中國畫壇里的一個大派,其主要創始人高奇峰,拜入他門下的弟子眾多,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莫過于“天風七子”,即周一峰、張坤儀、葉少秉、何漆園、黃少強、容漱石、趙少昂。
趙少昂 花鳥作品
“天風七子”通過合畫的形式,來錘煉自己的筆墨,雖然就藝術水平而言并非上乘,但他們所顯示的藝術之外的意義,已超越藝術本身。
嶺南 天風七子 合作花鳥《戲雀圖》作于1951年
款識:辛卯夏雅集,漆園寫飛鳥,少昂紫杜鵑,少秉朱杜鵑,余為補成并識。容漱石。
嶺南 天風七子 合作花鳥
他們常常在一起談藝,一起雅集,共同舉辦畫展,共同合作繪畫——或山水、或花鳥,各有所長、各俱情態,并以合畫揚名畫壇。
葉少秉 花鳥
葉少秉(1896~1968)“天風七子”中,唯一一個在1949年以后仍留在大陸的畫家。于山水、花鳥、蟲魚、走獸等無所不繪,尤擅玫瑰,被譽于“玫瑰王”。每有作,娟娟媚曼,如嬌女向人,陳樹人最推許之。
嶺南 天風七子 合作花鳥《芙蓉小鳥》作于1951年
題識:灞陵兄正。辛卯夏雅集,少秉芙蓉,少昂翠鳥,漆園荻花,一峰巖石,余補成之并志,容潄石。
周一峰 花鳥作品
趙少昂 花鳥
周一峰 熔新舊畫法于一爐,其作品用筆蒼勁有力,設色明艷典雅,已出高氏、居派風貌之外。后來抗戰爆發后投筆從戎,勝利后以教書為業,1949年移民香港。
張坤儀 花鳥作品
張坤儀(1895~1969)“天風七子”唯一的女畫家。擅花鳥,兼長金石書法。
張坤儀 花鳥作品
其作品深得高奇峰之精髓,風骨峻峭,有女丈夫之氣。而她也是在“天風七子”中,不管是花鳥技法的運用,還是意境的渲染,都與高奇峰如出一轍。
黃少強 人物作品
黃少強(1901~1942)“天風七子”中唯一專于人物畫的畫家。
黃少強 人物作品
他的以社會弱勢群體為主要描寫對象,如顛沛的流民、貧困的饑民、失獨的老人等等 ,畫盡了人間疾苦和家國哀愁,讓人觀之有一種蕓蕓眾生、苦海無邊的悲愴之感。
容漱石 花鳥作品
容漱石(1903~1996)“天風七子”中身世最為撲朔迷離、藝術及其生平均不太為人所熟知的畫家。連他的生年也是眾說紛紜,一說生于1901年,一說1907年,卒年在很多資料中并無記載。
容漱石 花鳥作品
擅寫花鳥、蟲魚、山水,尤擅畫對嶺南佳果——荔枝。其所畫樹干蒼勁挺拔,,水墨淋漓,而支桿橫斜處,碩果累累,栩栩如生。
容漱石 花鳥作品
容漱石 花鳥作品
容漱石 花鳥作品
容漱石 花鳥作品
容漱石 花鳥作品
趙少昂 花鳥作品
趙少昂(1903~1998)“天風七子”中最成就卓著的畫家,被徐悲鴻贊為“中國第一人,當世罕出其右”。
趙少昂 花鳥作品
工書、擅畫,以晚年所作花鳥、草蟲最為精妙,充分發揮了中國畫寫意傳神之特性,以及書法用筆的表現力,筆墨奇肆,強調神韻而能于奔放,粗狂之中見其精細。
趙少昂 花鳥作品
趙少昂 花鳥作品
本文《閩農畫苑》編輯首發
趙少昂 花鳥作品
何漆園( 1899~1970 )“天風七子”中的全才畫家。精通文辭、書法、音律;擅畫山水、花鳥、人物、走獸,尤擅聯屏巨幅,氣勢雄偉。
盡管后來的天風諸子,各奔東西,各赴前程。張坤儀遠去美國,黃少強作古,其他幾個除葉少秉留在大陸之外,都去了香港。
但關于他們的翰墨因緣,早已化作筆墨留在那一張張合畫里,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