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暑假時
家長含淚碎鈔辛酸史
年度恐怖大片《暑假來了》剛開播,會長朋友圈里的家長們就已經苦不堪言了…旅行社、教育機構、興趣班摩拳擦掌準備喋血大戰。
4年前家長們還在焦慮“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而現在這個費用只增不減,已經有家長在說“今年想用月薪撐起暑假,怕是要4萬”,并曬出了粗略版賬單:
一個暑假戳脫3.2萬,如果再算上七七八八的書、打車費、樂高套裝,輕輕松松過4萬。
成都平均月薪也就7千多,一個暑假兩個月,半年多工資就沒了,這燒錢速度真不是蓋的。
而這些讓人震驚的燒錢速度背后,又藏著家長們怎樣的焦慮和無奈。為此,我們問問了周圍的幾個家長,他們到底怎么想的?
花錢了吧,是真的肉痛
不花錢吧對不起孩子,心痛
劉雙雙 普通白領
家庭年收入:20萬 孩子:7歲
我家娃娃剛上一年級,最近暑假給她報了跆拳道20節課1800、英語2000,總共2門小6000,旅游正在計劃…
最開始真的沒想給孩子報這些,還記得剛生完孩子那會兒,看那個《虎媽貓爸》,嘴里還念叨:以后我娃兒絕對不得讓他活得那么累,早教不要,興趣班也不要,補課更不要…
可萬萬沒想到,我曾經一邊起誓一邊鄙夷那些奔波的父母,如今我也成了他們??吹?別個娃娃都在學這學那,也慌啊,害怕以后對不起孩子。
我也就一個普通白領,月收入7K左右,現在每個月三分之一都花在孩子教育上,是衣服舍得不買,旅游不敢去。
上次去看孩子參加游泳比賽,拿了個第一名,這時候我也就安慰自己吧,這錢花的也是值得。
我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現在砸鍋賣鐵都要讓孩子多學
李小強 建筑工人
家庭年收入:18萬 孩子:10歲
說實話,我文化也不多,只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娃娃。之前聽一句話我還覺得蠻認同, 做好父母最理想的辦法就是照抄。
看人家有錢屋頭都送娃娃去學這學那,我還是送起去撒。
今年給娃娃報了游泳課1000元、籃球課2000元、英語課2000元、美術課1200元、機器人課2000元,總共加起來8000元左右。
其實還想讓孩子去旅游長長見識,可沒那個時間精力了,我一個人帶娃娃,又要忙到賺錢,工地上的活就接的也滿。
李先生回憶起有時候娃娃上完課回來都很遲了,又累,直接倒頭就睡,又沉默了一下。
“現在娃娃和我都苦一點嘛,希望未來好一點。也希望各個機構都能給力點,認真點,不要把暑假只是當成圈錢的黃金時期,能真的讓我娃娃學有所得,未來實現彎道超車?!?/span>
比起補習班我更愿意孩子去游學
國外去不成,但國內也不便宜
賀云生 企業高管
家庭年收入:50萬 孩子:12歲
我從不覺得娃娃一定要參加各種培訓班,相比成績我更怕以后孩子沒啥見識。應該多出去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擴寬見識。
疫情前基本每年寒暑假都會讓娃娃去游學,去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每次14天,幾乎平均費用就在4萬左右,加上機票、住宿零零總總10萬左右。
在外出旅行中,娃娃確實漲了很多見識,比如之前去意大利,他就對那邊的建筑很是感興趣,說以后想從事建筑設計方面的工作。
像之前我娃娃有點內向,感覺出去后她都變自信起來了。每次接機,都會給我們講很多行程趣事。
今年疫情出國是不得行了,不過國內旅游還是在安排,這幾天去北海去了,一趟下來大概要2萬,也不便宜。但能看到娃娃在成長,我覺得真的值了。
一
縱觀幾位家長的講述,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他們不同方面的焦慮。即使在教育減負的大背景下,這種燒錢模式依舊沒有減弱,并成為眾多家庭的現實。
中國古來重教育,中國式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自己很焦慮,所以也很拼命。小時候因為自己不如“別人家孩子”而苦惱,現在成為大人了,總會覺得孩子不能像小時候那樣。
“拼命賺錢,給她整個世界。”是大多父母的苦心。
但殊不知“贏在起跑線的都是短跑,人生則是場馬拉松,這世上從沒有一場馬拉松是贏在起跑線上的”。贏在起跑線,最后卻輸了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同時,我們看到的很多家長盲目跟風報班,也缺乏一些思考和選擇,是否是孩子需要的,是否是確實有用的。
或許,月薪4萬撐不起的其實并不是暑假,而是為人父母焦慮的攀比。
可能我們更需要的是,分清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主次,給到更有用的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