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父母均為企業職工,共有3名子女,我是家中長子,母親早年前因病過世。我父親上個月辭世時留下的公證遺囑載明:“屬于本人的所有現金及存款都不遺留給任何人所有,只作為修建家族祠堂專用。在此我指定大女兒和小兒子作為本遺囑的遺囑執行人,代為保管上述款項。”對此,我感到不解。因為,父親遺囑指定的執行人均在外地工作,假如他們違背了父親遺愿,包括我在內的其他合法繼承人該如何維權呢?
讀者:閆大成
閆大成讀者:
為適應日益復雜的遺產糾紛問題,《民法典》增設了遺產管理人制度。所謂遺產管理人,就是對去世之人的財產進行清理、保存、管理和分配的人,并在管理過程中防止遺產遭受轉移、隱藏、侵占、變賣等侵害行為。
關于遺產管理人的確定與產生,《民法典》第1145條規定:“繼承開始后,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據此,你父親立遺囑指定你大姐和小弟擔任遺產管理人符合上述規定。
遺產管理人確定并產生后,應依法開始履行自己的職責。
對此,《民法典》第1148條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此可見,遺產管理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有兩個:一是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二是違反法定職責,造成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損害。
從上述條文的構成要件可以看出,對遺產管理人采取的是過錯歸責原則,承擔的民事責任屬于侵權責任而非違約責任。因此,遺產管理人侵權時,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債權人有權請求遺產管理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例如,被繼承人去世時有市值約10萬元的股票,遺產管理人接管遺產后,繼承人始終未達成協議如何分割股票。在此期間,股市大跌10萬元股票的市值已經變成4萬元,此時遺產管理人無需承擔民事責任。原因是,股票漲跌是股市常態,繼承人對股票如何分割處理無法達成一致,則遺產管理人無法選擇是拋售股票變現還是繼續持有股票,因此對于股票市值損失,遺產管理人沒有過錯。
再如,被繼承人留有古玩收藏品若干,遺產管理人未盡到妥善保管義務,致使收藏品嚴重受損而貶值,此時遺產管理人應當承擔責任。原因是防火防水防潮是保管收藏品的基本常識,遺產管理人控制收藏品后,應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損壞,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的屬于重大過失,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張兆利 律師
(據勞動午報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