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文明論述告訴我們,人類祖先在某個時間用農業取代了狩獵,采集。是經濟生產上的一大進步,為了發展農業,就必須定點工作,兩河流域就開始出現灌溉工程,中國出現大禹治水。這些都需要一個權力組織大量勞動人口,所以國家就誕生了。接著就自然的出現了權力不平等,財富不平等的階級社會,這種故事讓人感覺定居生活跟國家組織是農業技術發展的自然結果。但是,最新考古證據發現恰好相反,人類先在12000年前開始出現定居生活。定居后4000年才出現第一個農業技術,然后農業出現了4000年后,才出現國家。
那么,從農業出現到國家誕生這中間的4000年人類都在干嘛?考古學家發現。尼羅河下游,中國杭州的河姆渡文化,還有印度河文明,這些早期的人類部落都是在濕地,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兩河流域現在看起來是沙漠,但是在6500年前河流會定期泛濫長達半年的時間。波斯灣會直接長到蘇美爾人的烏雨城門口,在城外形成一大片沖擊三角洲,引來大量的魚類,鳥類,遷徙動物。人們只需要待在同一個地方,就可以在旱季時享有陸生資源,在雨季時享有水生資源。根本不需要發展農業,這時候的人類更像是活在原始共產社會里,所有人都共享自然資源,沒有階級之分。
農業技術出現后,人類祖先為了應對氣候變遷。也會避免完全依賴農業,而是以狩獵采集為主,農業為輔,因為上古時期通常會有小冰河其出現。冰河期結束后又出現暖化升溫,如果只種植單一作物,風險太高,有時候我們的祖先為了跟環境共存。會嘗試不同的維生策略,像是臺灣的原著民在5000年前就已經發展出農業。其中一批人在5000年前遷移到東南亞,發現到處都是森林,他們就放棄了農耕技術,改采回狩獵采集生活。
所以我們必須拋棄歷史單線進步的想法,人類并沒有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從狩獵采集轉向農業文明??脊抛C據正好相反,我們的祖先一直都保持各種不同的求生形態,有時候會放棄定居,農業生活,選擇跟生態環境共存。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人類為何沒有立刻轉向農業文明,而是為何明明長達4000年的時間人類都不依賴農業,過著游牧生活。怎么突然在西元前3000年前出現了以農業立國的國家?
有一派人提出食物儲存假說,因為農作物可以放比較久,收成一次就可以不用工作,所以經濟效率更高,你就不用每天出去打獵。但事實上,狩獵采集民族都懂得腌漬技術,就算是大魚大肉也可以存放很久。另一套人口壓力理論,認為西元前3000年前,兩合流域人口增加。獵捕大型獵物已經不夠吃,不得不獲取更多資源時,人類才被迫轉向農業。所以我們以為農業是進步的開始,恰好相反,人類祖先是被逼到走投無路才選擇農業。
如果農業是逼不得已才走上了道路,那國家又是怎么出現的。首先,我們要先來定義,怎樣才算是一個國家,歷史上所有早期的國家都至少有三個特征,賦稅制度,官僚制度,跟城墻。根據這個標準,西元前3200年前的蘇美城邦烏魯克,就是最早的國家。那為什么務農人口會在這個時候聚集起來成立國家呢?
因為上古時期氣候變遷頻繁。只要來一場干旱,農耕人口就必須聚集到有灌溉水資源的地區,這時候人力資源高度集中在一塊土地上耕作。這就為國家打造了完美的舞臺,原本人口四散在各地,現在人口谷物都集中在一塊了,國家就可以寄生在這塊農耕人口上。谷物假說認為,歷史上早期的國家都要求人民生產谷物而不是其他的農作物,為什么呢。因為谷物最適合一次收割,方便國家統計稅收。如果是根莖類作物,都是埋藏在土里。國家無法計算產量有多少,如果是豆類,不同種類的豆子成熟其不同,根本不方便國家查稅。相比之下,谷物都是在同一個時段成熟,所以國家只要發明一套農民歷,規定播種時間。在評估農田的規模,品質,就可以預估收成,知道要收稅多少,而且谷物也最方便計算。在美索不達米亞,國家給勞工的每日薪資是兩升大麥,中世紀教會有十一稅,要求農民把谷物捆成一束一束。這樣一眼就可以一眼看出1/10的稅是多少谷物,所以谷物本質上是一種政治作物。
這谷物假說解釋了為什么在農業出現后的4000年都沒有國家出現,因為當時人類祖先在三角洲濕地的維生資源非常多元。有農業、漁獵、采集、刀耕、火種,這些多元生產方式都不利于國家形成。因為國家需要一個方便統一征稅度量衡,必須建立在單一的谷物上。所以古埃及,中國古代第一批國家都是都是出現在尼羅河,黃河的上游地區,而不是下游三角洲。統治者發明各種神話,讓人們相信農業是神賜給人類的技術,可以讓我們養活更多人口。同時污名化那些不種植谷物的人口,把狩獵采集的人說成是野蠻人,因為國家收不到他們的稅。
例如羅馬帝國的疆界就是在谷物線之內。因為不適合跟做谷物的區域,征服了也沒價值,羅馬人認為滿足就是一群不懂農耕,只會吃肉喝奶的人。而聞名的羅馬人只吃谷物,不吃肉和奶,這是為什么中國古代的社會階層是士農工商。因為農民的收成可以被國家統計、征稅,有利于國家統治。但是商人的收入不透明。國家根本不知道他賺多少,所以統治階級就故意貶低商人,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但是只有賦稅制度還不能形成國家,還必須有官僚制度來執行稅收,每年有政府官員來記錄人口、土地、農作、牲口。這就形成了文字的起源,在美索不達米亞書寫系統的出現最早就是為了國家施政。記錄農民欠了多少稅收、債務、識字的只有政府官員,一直到文字出現500年后才開始被用來創作文學神話。中國秦朝統一文字、度量衡也不是為了文藝創作,而是要讓統治者一目了然知道自己統治多少人民財富。
這就是為什么歷史上所有的農民起義,第一件事都是燒毀政府的官方檔案。因為這些國家文件就是壓迫的源頭。蘇美爾城邦周邊的原著民,會刻意避開文字書寫技術,因為他們不想要被國家收編。我們以為原著民沒有文字是因為他們很落后,學不會文字。事實正好相反,他們在幾千年前就意識到國家想要征服他們,所以避開了文字。
這也是為什么上古時期國家崩潰后,文字的使用也會跟著消失。因為不再有官員用文字債務來壓迫農民,算是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使用的文字,在國家解體以后就失傳了。之后,人們都是用口傳的方式傳承文化,例如荷馬史詩就是用口頭傳唱。羅馬帝國崩潰后,拉丁文的人口識字率幾乎降為零。因為書寫本身起源自國家的統治術,所以當人民不再被國家統治時,書寫也就不再有必要性。
過往的文明論述告訴我們,農業、畜牧、國家文字都是讓人類脫離蠻荒時代的文明象征。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人類是被逼到走投無路才選擇農耕序幕,而且谷物跟文字最早都是用來服務國家的工具。不僅如此,新的考古證據發現,城市生活出現后其實沒有帶人類走向文明,反而是變得更脆弱。早期許多城邦會因為不明原因就突然被拋棄,人突然都消失了。可是找不到任何考古遺留證據,為什么呢?因為有一種東西不會留下物質證據,就是流行病。國家出現后,人口被迫集中而且跟家畜、農作物擠在都市一起生活。很多流行病就容易從家畜傳到人身上,像是麻疹、天花、禽流感都是因為人類跟動物群聚??梢哉f是人類自己把都市變成病毒的培養皿,蘇美爾的史詩里就記載了大瘟疫,讓整個幼發拉底河都是浮尸。但當時人們不知道流行病的原理,以為這是神在懲罰他們,所以就到神廟祈福。獻祭動物讓神息怒,這可能就是宗教儀式的起源,人們發明宗教來解釋流行病災難。
但他們不知道流行病期是國家造成的,尤其是當國家發動戰爭時,大批軍隊人口移動。等于是讓病原體傳播到各地,所以一般平民會刻意避開有軍隊跟難民經過的路線。古代國家遇到疫情,都是立刻逃出國。中世紀黑死病后,牛津劍橋大學開始出現瘟疫,學生出現癥狀就要送去隔離。16世紀意大利,更是發展出專門的疫情隔離機構。這些都顯示出早期的國家其實非常脆弱,可能因為一場流行病就完全崩解。
另一方面,農業文明也沒有讓人的生活品質更好??脊艑W家比較農人跟狩獵采集民族的骨骸,發現農人的健康狀況其實變差了。因為狩獵采集民族攝取的食物更多樣,高達190種植物。兩河流域原住民一周就可以供應一整年的動物蛋白質。相比之下,農人要工作一整年,按照國家發明的農民歷勞動,而且定點耕作農作物,反而容易滋生病蟲害,古時候又沒有農藥,許多谷物可能都被昆蟲吃光。寄生蟲這個字在古希臘文里的意思,就是在谷物旁邊。早期農村的人口大多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蛋白質,因而死亡率高達50%。總結來看,農業國家讓人工時變長、更少營養、更容易死亡,被統治的人民當然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當國家發動戰爭,流行病出現或是農作欠收時,許多人就會逃到鄉下來自保。拒絕種植谷物而改采狩獵采集的生活,這樣就能躲避稅收。反抗國家,最好的方式就是成為反骨男孩。
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古文明的人口消失。像是埃及古王國、蘇美爾烏爾王朝、瑪雅王國崩潰,仿佛是社會停滯,進入黑暗時代。但事實是,人民終于可以獲得自由,逃離國家,回去過自給自足的生活,不用為統治者干活。
反而,歷史課本上教的各個王朝,才是人類受到最多壓迫的時期,那問題就來了。為什么我們會把這些時期稱作文明呢,因為我們所熟知的古文明遺跡很多都是19世紀的歐洲考古學家發現的。當時正處于歐洲帝國擴張的高峰期,所以歐洲各國就開始編造科書,建博物館。頌揚古文明的輝煌,像是金字塔、帕德農廟、兵馬俑,故意強調帝國的強盛等于文明。其實是在暗示如果帝國終結,就是文明衰退的征兆,借此來合理化歐洲帝國的殖民擴張。但是當代最新的證據已經推翻了這種文明優越論,文明國家出現,事實上帶來的是賦稅、疾病、高工時、高死亡,文明國債崩潰反而才是人類福祉得到改善。
既然國家剛出現時非常脆弱,常常因為瘟疫、戰爭、農作欠收而流失人口。所以,國家的治國之道就是必須維持國內的人口。圣經的箴言里就提到,君主的榮耀在于人口眾多,帝王的末落由于國民寡少。那要怎么讓人口變多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外面抓回來。蘇美人就常常到周邊山區抓原住民。在古蘇美文里,奴隸這個字就是寫成山根和女人,就是指入侵山區后抓走當地的女人。這是為何古代國家戰爭頻繁,不是為了開張辟土。而是為了掌握人口,因為就算占領了新土地,沒有人耕田,對國家來說也沒用,衡量戰果的方式就是看奴役了多少戰俘。這樣就不用剝削自己的人民,可以保持國內的政治穩定,這就是西班牙在海外殖民擴張時的首要原則。掠奪外國人當奴隸來累積國家的資本,像是東南亞早期的所有國家都是奴隸制國家。馬來人抓到的男性戰俘還會融入當地社會,反過來幫忙抓奴隸。在古希臘雅典。全國2/3人口是奴隸,但是古希臘哲學家從來不曾辯論要廢除奴隸制,而是把這視為理所當然。亞歷斯多德就為奴隸制辯護說,某些民族先天就缺乏理性,奴性很重。自然適合當成動物來奴役。雅典殖民擴張,發動波羅奔尼薩戰爭時,蘇格拉迪也為國從軍。布拉圖本人甚至被販賣為奴過,他也沒有因此反對奴隸制。
為什么他們都認為奴隸制理所當然。因為奴隸就是國家財富的來源,奴隸人口越多的國家就是越富有的國家。所以,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就贊揚斯巴達的將軍,沒有屠殺投降者,而是談判把他們帶回國,變成有生產力的奴工。讓斯巴達的稅收增加,在古羅馬一場高盧戰爭就讓國內增加100萬新奴隸。羅馬的精英階層就是靠陣容華麗的奴仆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一直到1800年奴隸貿易最高峰時,全球有3/4的人口生活在奴役狀態中。但是奴隸制也不是毫無阻礙,很多國家在抓到原著民戰俘后發現他們不愿意工作。這是因為,在國家還沒出現以前的原住民社會。人們沒有動機去生產更多東西,只要吃飽喝足就好,剩余的時間會拿去休閑玩樂,而不是做更多工作。除非受到強迫,否則原住民不會做超出自身需求的工作量,這就對國家構成了一大問題。正是荷蘭人殖民臺灣后,發現臺灣有大量未開墾的農地,但是臺灣原住民過著自由自在的狩獵采集生活。
不愿服從荷蘭人的資本主義體制,最荷蘭人沒辦法,只好從中國抓一批農民過來。跟他們說這是招墾移民,但事實上是荷蘭殖民政權需要奴工來開發農地,才能擴大谷物生產范圍。幾乎可以說城邦的起源就是靠軍事殖民,沒有強迫遷徙人口來當奴工,就不可能發展出城市文明。所有國家創立初期都要打造一套強迫勞動制,一方面要壓榨出最大的經濟價值,另一方面又不能壓榨太多,否則人們會想逃出國。歷史上很多被遺棄的城邦,可能都是奴隸跑光了。我們看到的古文明恰好是那些逃不出去的地區,像是兩河流域、印度河谷、古埃及。都是被山海,沙漠包圍的地區,所以人們很難逃走。只有逃不出去的地理環境才會出現國家。所以北美洲跟亞馬遜雨林沒有出現過國家,因為那里有寬廣的叢林,奴隸很容易逃跑。就算沒有地理限制,國家其實也可以自己打造城墻法律。西元前2000年前,蘇美國王蘇爾吉就在兩河流域之間進一座墻,號稱是要阻止塞外民族阿摩利特人的入侵。但事實上是要鎖住南部的納稅人,讓他們逃不出去。中國打造萬里長城號稱是要為老百姓抵御蠻族,但事實上也是為了把秦朝人困在墻內。這也是為什么清朝占領臺灣后,要立刻頒布渡臺禁令。
所以數千年來,所有國家都想辦法要圈禁人民。因為只有讓人民逃不出去,才能維持國家的勞動人口。反過來說,數千年來統治階級最害怕的,就是人民大規模的逃離國家。
統治者只要避免人民逃跑,所以蓋城墻立法懲罰。但其實還有一招,就是把外國人污名化成野蠻人,讓人民害怕城墻外的世界。仿佛離開國家就會回到蠻荒狀態,這樣人們就會自己留在國內,不需要國家強迫。例如我們在歷史課門上讀到的匈奴人,蒙古人,歌德人,這些其實都是國家虛構的部族概念。他們其實不是一群統一的民族,而是為了對抗國家暫時組織起來的聯盟。但是國家為了方便統治污名化,就發明出部族的概念。
在中國古代只有華夷之辯,周朝禮記里就記載了:吃谷物的才是文明人,蠻夷戎狄不吃谷物,不知用火。明朝開始,中國發明生番、熟番的概念來治理蠻族。無法征稅,主權到不了的就是生番,能被國家治理,有繳稅義務的就是熟番。但是國家為什么要費盡苦心搞這些計量,因為他們不想讓人民知道其實野蠻人的生活更自由。狩獵采集民族的營養狀況更好,人均壽命也比農業國家人民更長,大部分時間都在休閑娛樂。他們不用工作,因為他們只需要收割國家的農作,北非的berber人就說,掠奪就是我們的農活。國家抓奴隸來農耕,游牧民族則是趁豐收時節掠奪國家的收成,所以歷史上各個帝國都常受到塞外民族的入侵。美索不達米亞被阿摩利人入侵,羅馬帝國被塞爾特人入侵。這些蠻族的存在,其實有助于抑制國家權利。這就是為什么印度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一個中央集權的大國。因為周圍有太多強大的游牧民族,阻礙國家權力的集中化。而且國家要反擊游牧民族非常困難。因為他們沒有定居城市,不累計私有財產,隨時可以閃人,例如匈奴,常常閃擊中國。東漢朝廷想報復時,匈奴早就撤退了。但是蠻族如果一直掠奪國家資源,人民逃離城市后,蠻族就沒有東西可以掠奪了。所以蠻族有個更好的方法,告訴都市人不要逃走,我們可以保護你們不受其他蠻族的侵略。只要你們定期提供給我們一點好處,這就是保護費的起源。
羅馬帝國共和時期必須用黃金來籠絡塞爾特人。國家尤其擔心的是,人們發現游牧民族的生活其實比國內的生活更自由。像是在羅馬帝國晚期稅務過重,老百姓受不了,但是又無法反抗政府,所以就轉向攻擊羅馬帝國的游牧民族,匈人首領阿提拉。或是在中國明清時期發生大饑荒時,會有走西口。中國北方的難民從沙湖口逃出塞外,改過游牧民族的生活,這種逃離國家決定選擇過原始生活的策略,這叫做后天原始化。我們當今看到的許多原住民,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原始,他們的祖先可能是為了不被國家收邊而逃到國家外圍。狩獵采集其實是一種選擇而不是落后的生活。
我們不要忘了,雖然國家早在5000年前就誕生在世界上,但是古文明的國家人口,根本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國家外圍,過著自由的狩獵采集生活。一直到17世紀,地球上1/3人口都是生活在國家外,所以20萬年的人類歷史里。國家霸權只是出現了400年,只占據人類歷史的0.2%時間。如果國家不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常數,而是一個變數。那么當今震撼世界的中美兩大帝國,也不會是歷史的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