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比較久遠的歷史上,從夏到殷商王朝,從商到周王室,再從周到秦帝國,為何天子們都要自稱為黃帝的后裔呢?正統的名分為何起源于黃帝?本文就帶你揭秘黃帝建立的上古第一家族-黃帝家族。
對于華夏的始祖,我們每個人對于黃帝都有著崇拜的認知,拋開神化色彩的記敘,黃帝功業,從內政和軍事兩個方面,黃帝的功業十分輝煌。(黃帝有可能不止一代人的功業,堯等亦然,如有機會,子彧會在下文詳述。)
首先,軍事上。黃帝之前,炎帝是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關系應該類似于后來商和周。炎帝想加強對各部落的統治和控制,引起了諸侯的不滿。黃帝趁機收攏各部落,加強軍事訓練,迅速崛起,實力逐漸超過了炎帝。
炎帝欲侵凌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和炎帝在阪泉一帶發生了多次戰斗(三戰應該是多次的意思),炎帝在軍事上落敗,表示了對黃帝的臣服。黃帝代替了炎帝成為華夏部落的首領,從炎黃子孫這個稱謂和后來對蚩尤的戰爭來看,黃帝在華夏內部給炎帝保留了相當的地位。
軒轅···以于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史記·五帝本紀》
而后,聯合更加緊密的華夏部落,在黃帝的統領下,開啟了對外擴張。這遭到了九黎首領蚩尤的激烈抵抗。黃帝統帥諸侯,在涿鹿之戰戰勝了蚩尤,將蚩尤殺掉。
憑借戰勝的巨大威望,黃帝得以全面取代神農氏(炎帝)的地位,被尊為“天子”,并建號“黃帝”。
軍事上統一后,黃帝開始了在內政上建制:首先建立了軍事、監察、民治的管理分工。
黃帝建立了一支長期跟隨和聽命于自己的軍隊;黃帝較大的諸侯處設置了監察官員(左右大監),還安排了專門的官員治理民眾。
其次,黃帝建立了基本的農耕體系(時播百谷草木)和家畜馴化(淳化鳥獸蟲蛾),使民眾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生存物資。為了使農耕收獲更加豐富、飲食更加健康,黃帝還根據日月星辰建立了基本的歷法。
值得一提的是,黃帝時期,還懂得了“土石金玉”的貴重,開始建立了基本的財物制度(節用水火材物)。
這些記載表明,憑借巨大的威望,黃帝的統治權限明顯加強了許多,開始對物資、軍隊、諸侯、民眾有了一定的控制權。
那么,權力已經如此巨大的黃帝真的是一個道德模范嗎?他有沒有搞其他的小動作呢?
上古史往往存在著兩個特點,其一是帶有明顯的神話色彩,其二是很多美好的政治傳說。
神話色彩是因為很多現象科學無法解釋、很多事常人難以理解,又沒有文字記錄,靠口頭傳播因此以訛傳訛,被后世神化以加強本朝正統合法性。
但是那些政治傳說,從后來的歷史事件加以分辨,大多有著深刻的歷史內涵,而傳說本身,只是表象,甚至不是全部的真相,而已。
黃帝名字叫做軒轅氏,他在那個時代的事件很多已經難以詳證,但歷史證明,社會的發展是具有相似性的。也就是說,我們通過一些晚于華夏的,其他民族原始部落發展的脈絡,或許可以窺知一二。
那么,最具有代表價值、發展最清晰、而時間相對較晚(時間越晚記錄越為詳細)的莫過于蒙古汗國了。
實際上,蒙古汗國的發展,也確實與華夏早期的發展,有著十分相似的地方。
軒轅氏開始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獨特封號“黃帝”,而不是像以前數代人統一叫做炎帝,這與蒙古鐵木真建號“成吉思汗”十分的相似;
軒轅氏建立了一支跟隨自己的軍隊,自己到哪里這支軍隊就到哪里,這與蒙古大汗的“卻薛軍”何其的相似;
軒轅氏設置左右大監,監察各個部落諸侯,這像是蒙古千戶、萬戶制度的初級版本;
而軒轅氏開始了對財物的控制和管理,這與蒙古鐵木真時期俘虜和戰利品的統一分配、禁止中飽私囊十分的接近。
那么,蒙古鐵木真建立了所謂蒙古的“黃金家族”,保證以后的蒙古帝國的首領都是黃金家族的后人;軒轅氏是否也建立了類似的黃帝家族呢?
歷史沒有找到相關記載,但顓頊到秦,每位統治者都在宣稱他們是黃帝的后裔,并列出他們與黃帝的具體世系。從這一點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實際上黃帝的改革,從方向上來說,使華夏邁出了從部落到國家的第一步。
國家以政府、軍隊、人口、領土為重要的象征。而黃帝的改革恰恰主要是這幾個方面:左右大監、治民官的初成體系;遷徙往來無常的常備軍-營衛;分四方以治民的巨大人口;還有趕走的九黎人而占據的黃河流域最富饒的土地。
可以說,黃帝憑借巨大的軍功威望,開啟了內政的巨大改革,使華夏邁向了國家政權的第一步,同時大大加強了黃帝個人的權威和對其他部落和人口的控制。
當權力集中到個人手上的時候,黃帝家族開始顯現出與部落中其他人的明顯不一樣。
首先,黃帝家族的貴族化。
主要表現為,黃帝的兒子們有一半以上擁有了姓氏,具體來說14/25,大約56%。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史記·五帝本紀》
不要小看這個姓氏,姓名是需要文字來代表的,在那個剛剛有文字的年代,姓名是一件非常稀罕的東西。因此,可以說姓名是貴族身份的開始。
先秦時代的貴族,稱呼非常之多,有姓、氏、名、字、號等,一般身份越高貴的人擁有的越多,姓和氏是貴族最基礎的標配。而姓和氏,大多來源于兩個人-黃帝和炎帝。
這是為什么,秦以前的統治者都能說他們是黃帝的后裔,而到了漢,只有姓沒有氏的劉邦就放棄了。
其次,黃帝天子之位的家族傳承。這是家天下才有的概念,雖然并沒有達到向后氏王朝那樣父傳子的規范體系,但一直到夏,都是清晰的可追溯的黃帝后裔。
這也說明了黃帝天子之位和黃帝家族的與眾不同。
同時,這一點與蒙古黃金家族十分類似,直到明代滅亡元帝國,黃金家族的統治地位才遭到削弱,但黃金家族都仍舊擁有巨大的權威和號召力。
再次,黃帝開始有了正妃和嫡子的概念。
黃帝之后的五帝,均出自于黃帝的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而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母親都是一個人-嫘祖。
結合前文的皇帝二十五子的記錄,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黃帝娶了很多個妻子,證明他作為天子已經擁有了選擇女子作為配偶并單獨占有之。在那個很多人還不知其父的年代,這已經是非常大的特權。
第二,皇帝有了正妻和嫡子的區分。有正妻就有庶妻(暫且這樣稱呼),有嫡子就有庶子。而嫘祖的知名度都說明了她與其他妃子的不同,而同時,她的兒子及其后人單獨占有了繼承黃帝權力的資格(直到周都宣稱出自昌意和玄囂兩支),更是說明了她的不同。
同樣,蒙古帝國即使到了四分五裂,各汗國的大汗仍舊只能是大妃孛兒帖的兒子及其后人。
這三點說明,黃帝已經實際上建立了黃帝家族在華夏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三點,顯示出了黃帝家族的與眾不同。黃帝不僅建立了個人的巨大權威,而且建立了黃帝家族獨享華夏天子的權力和地位。
同時黃帝特權使得他擁有豐富的子嗣,這使他的后裔遍布華夏各處,繁衍生息,勢力強大。
由于先秦時期民風相對淳樸,因此這種權力相對穩固并得以傳承,雖然風云變幻,但直到周后世的統治者都出自黃帝后裔。至少,他們必須要如此宣稱。
黃帝以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維持時間最長的第一家族-黃帝家族。(完)
參考資料:《史記·五帝本紀》
本文為子彧原創,已簽約維權騎士,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讀完了還不過癮?想了解更多關于“黃帝”的故事,可以打開頭條app,在上方搜索欄輸入“黃帝”即可搜索到更多內容,帶你深刻了解謎一般的上古史。
ps:頭條搜索的內容不僅有百科式的普及,更多諸多權威解讀,趕緊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