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解讀 | 親近善知識


《成佛之道》共讀第一周

本周的共讀主題是:聽聞佛法


  • 周日:預告下周的共讀主題

  • 周一:發布概述性導讀

  • 周二到周五:問答及重要概念詳解

  • 周六:推送一篇總結性文章

↑↑↑點擊收聽語言導讀



在周一的導讀中,我們講到,學習佛法雖然可以從經論中聞,但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是很難入門的,因為法師的開導,比起自己閱誦,到底迅速而容易得多。并且自學還有可能會理解偏差。


就如《大智度論》當中說的:“雖有好法,若無教者,行時多錯。譬如有好藥,亦須良醫。”


就是說,佛法雖然是究竟圓滿的,但如果沒有師父教導,在學修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錯。就象好藥,如果沒有良醫指導,自己胡亂吃,很可能好藥變成毒藥。


所以初學佛,一定要依止一位師父學習,這就是經典當中所強調的“親近善知識”。講到“善知識”,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稱得上是善知識呢?在《成佛之道》中印順法師說,善知識應該具備五種條件:


  • 證德指三學的修證。就是戒、定、慧三學的成就。

  • 教德深入經藏,成就多聞,能開示引導學眾。

  • 達實性這里的實性就是正法的別名。是指由聞思教理而通達正法,或由現證慧而通達正法。

  • 悲愍心具有慈悲心,能不為名聞利養,只為利益眾生而說法。

  • 巧為說有辯才,能夠契理契機,方便善巧地為眾說法。


有這五種功德才能稱得上是善知識。并不是說他徒眾多、寺院大、相貌好,或者是世法場中多知多識,就是善知識了。但是,在末法時代,這種全德的善知識是難得遭遇的;而修學佛法又不能沒有師友。那該怎么辦呢?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佛說大般泥洹經》說有“四依”——即四種可以為人依止的師長:

  • 凡夫,未離煩惱于世間,多所度脫多所饒益;

  • 得須陀洹、斯陀含果;

  • 得阿那含果;

  • 得阿羅漢果。

這四依當中,第一類是凡夫,余下三類都是圣人。而凡夫為什么能成為依止呢?


經中又說:“彼凡夫者,自持戒德,威儀俱足,為護法城。于如來所聽受正法,誦持義味。廣為人說,能自少欲。”



就是說凡夫之所以能成為依止對象,有三個原因:首先是他戒行成就;其次是能通達正法;第三是能廣為人說。


我們對照上面善知識的五種條件,戒行成就,就是第一種功德——證德。通達正法,是第三種功德——達實性。當然通達性有兩種,一個是通過聞思教理而通達正法,一個是由現證慧而通達證法。現證慧一般是指圣者說的,所以現階段我們對凡夫善知識的理解,應該是指通過聞思而通達正法。第三個廣為人說,就是有悲愍心,因為有悲愍心才會為眾生說法。


所以,雖然沒有具備五種條件,但是,具足戒行、通達正法、有悲愍心的凡夫僧,也是值得依止的。如果連俱足這三德的善知識也遇不到怎么辦呢?那么最低限度也要戒行成就才能依止。


但是,有時候并不是善知識難遇,而是我們缺少一雙發現善知識的眼睛。有些人經常在感慨,末法時期善知識難遇。總是覺得這個師父有多少毛病,那個師父又有哪些方面沒做好。這樣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看,當然是遇不到善知識了。這樣的人,即使佛陀在世,他都可能從佛陀身上找出毛病。這種人還真是存在的。我們在之前的導讀中提到過的善星比丘就是這樣的人。


話說,有一次佛陀在晚上為帝釋天說法,善星比丘因為是侍者,必須承侍佛陀就寢后,才能休息。他一直在那打瞌睡,很不耐煩佛陀說法的時間太長。當時王舍城有種風氣,每當孩子哭鬧不休時,父母就會嚇唬道:“薄拘羅鬼要來抓你了!”善星猛然想起這事,就恐嚇佛說:“世尊,快去禪堂休息吧,不然薄拘羅鬼要來抓您了!”佛陀回答道:“癡人,你不知道佛已斷除四魔,是無所畏懼的嗎?”這是《大般涅槃經》中所記載的一件真實的事情。當你聽到這種事情會作何感想呢?


所以,當我們在感慨善知識難遇的時候,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具備了做弟子的資格,是不是真的具備一顆謙虛求教的心呢?實際來講,只要那個師父,在佛法的行解方面有一分長處,有勝過自己的地方,都是可以親近的。關鍵在于你能否如法親近。


那么要怎樣做一個如法的弟子呢?《成佛之道》中說:“觀德莫觀失,隨順莫違逆。”


觀德莫觀失,就是要學習師長的長處,不尋求師長的過失。


隨順莫違逆,要隨順師長的旨意,使師長歡喜。即使師長呵責也不可生嫌恨心、恚惱心。當然,如果師長要你作種種非法的事情,那就不應該隨順了,并且要婉轉地拒絕。


以上兩條,是作為弟子,親近善知識,所應具備的態度。


今天的導讀就到這里。大家讀完,別忘了留言,發表自己的學習體會哦。

本周共讀目錄(點擊下方文字即可閱讀)


周日:預告|如何聽聞正法

周一:原文|為什么要聽聞佛法

周一:導讀|為什么要聽聞佛法

周二:解讀|聽聞佛法的功德

周三:解讀|怎樣如理地聽聞佛法

周四:解讀|善法欲是學習佛法的根本動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于曉非解讀《金剛經》(三)
何琳:換個視角看大乘-反思 “印順法師”
隨順世緣放知見
聊天
你知道為什么說聞思修不可分離嗎?
理性與智信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湖北省| 鄂尔多斯市| 绥江县| 永德县| 谢通门县| 青田县| 吴旗县| 苏州市| 古蔺县| 甘肃省| 长寿区| 定州市| 德格县| 武清区| 晴隆县| 蓬安县| 金塔县| 晋宁县| 南雄市| 平塘县| 宜兰市| 东乡| 湖南省| 闽清县| 江陵县| 疏附县| 广宁县| 奉新县| 基隆市| 旬阳县| 徐闻县| 修武县| 威宁| 仁化县| 常山县| 孟村| 石阡县| 东乌| 宝应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