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要時刻反省一天所行所作,是否合乎戒律?合則勉之,不合者改之。時時管著自己,不要令自己念念生愚癡,而是要念念生智慧。
生智慧就不會發脾氣,愚癡人才愛發脾氣。有修養的人,絕對不發脾氣。有涵養的人,能令人肅然起敬,覺得他平易近人。學佛法,要一天比一天聰明,不要一天比一天愚癡。對于這一點,要切記!時刻注意。
能被人罵,而不罵人,這才是真正的忍辱功夫,也就是有定力。不但對待師兄弟要和氣,就是對待晚輩的徒弟或徒侄,也要和睦,千萬不能發脾氣。
古德說:“無明火,老虎神,這是前生罪孽根”。既然知道有罪孽根,應該連根拔去,否則,將演變成修道的大障礙,不能增長善根。
修道人,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逆境,都不要動肝火,不要發脾氣。
在永嘉大師的證道歌上說:“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大意是這樣:如有人罵你,便當作是功德。罵你的人,就是你的善知識。
他能幫助你增長功德,他能幫助你修道,不要因為他的誹謗而起瞋恨心,應該生慈悲心。所謂“出家人,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p>
怎能證明有慈悲心呢?有人來罵你,有人來打你,這是來試驗你的定力夠不夠?有定力者不動于心,無定力者便動于心,即是發脾氣。
修道人被人罵,這是考驗你的定力如何。有定力的人,被人贊嘆也不歡喜,被人誹謗也不瞋恚。這就是八風吹不動的境界。
把罵聲當作歌聲來欣賞,或者當作外國語聽不懂,有這種功夫,自然化干戈為玉帛,有事變無事了!
修道人,就是修忍不了也要忍,受不了也要受的功夫。能忍能受這是有定力,不能忍不能受,這是沒有定力。定力怎樣修呢?首先要持戒。持戒就是止惡防非,也就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持戒律,要常律己,檢討自己,要作善事,不要作惡事。對世界有功,不妨繼續去做;對世界有過,即刻悔改。這樣,就能生出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