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指的修煉或修養德行。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水平。《道德經》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們要想接近它,只有通過它表現出來的特性為標準,通過修行改變自己。與道達成同一頻率,才能進入道。
修行到底能得到什么?
在這個年代,越來越多的小伙伴因為生活的不如意和未來的迷茫,因為對生命秘密的探索等等原因,一步步的開始步入修行。修行從字面意思解釋就是修正自己的一言一行,或者說修正自己正在行走的道路。
小說里面寫的太過于玄幻,大家對于修行的認知一直停留在成為真仙,與天地同壽的狀態。即便退一步講,也是要成為真人,道法無邊。其實真的不用考慮那么遠,修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教會我們敢于認識真正的自己。
大家追求修行的普遍內心狀態無非就是想要那種可以知曉一切,開掛人生路的樣子。這里,我要潑涼水,因為,修行,實際上不會讓你開掛,相反,還會給你召喚本來沒有的困難,讓你本來就非常痛苦的人生路再多一些荊棘。
為什么?
因為修行的實質是一個摘掉面具撤下偽裝的過程。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偽裝自己,因為很好的偽裝可以一時減少我們遇到的困難,可以讓事情一時簡單,可以讓我們一時有那么一種感覺,自己真的很快樂。這里,我用了一個詞匯“一時”。因為這樣不是長久之計。
這里給出一個比喻,假設我們的生活狀態就是在一個游泳場館中游泳,那些痛苦就是浮在水面的皮球,阻攔我們的視線,阻止我們繼續前進。這個時候,我們會選擇逃避痛苦,就是用力把皮球壓在自己的身下,這樣,我們感覺一舉兩得,因為獲得了皮球的浮力,我們不再自己費盡力氣,另外,我們把擋在前面的障礙從眼前移除了。這里其實可以有掌聲,皆大歡喜。但是,但是,但是,很多小伙伴不愿意去想象但是后面的東西。因為我們知道,皮球是不穩定的,隨著水流和波浪起伏,我們需要用一些力氣來控制身體的平衡,這里其實就是我們為了自己的偽裝費盡心思來讓自己看起來不錯。這種操作在我們年輕力壯、精力充沛的時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一旦我們體力減少,一旦我們受到了嚴重的外界刺激,這些就對應我們的衰老和突發事件,在面對這些狀況的時候,這個皮球會一不小心不受控制跳出水面,這里我稱之為災難模式大爆發。這就可以解釋很多現象,比如一個人看起來好好地,可以突然就做出了糊涂事。這就是我們如果一直逃避痛苦,逃避面對自己的真實,那么我們相當于給自己設置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定時炸彈。
很多人用修行來逃避痛苦,假裝美好。修行不會給你帶來那種開掛的感覺,即便你真的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或者天賦使命開發出了一些超自然狀態的能力,那也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會有處理不完的事情。
修行是修真實。也就是修正自己走向真實的道路。
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真實。
這個就是說,越能真實的發現自己的內心,就越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出現。
相由心生,這不是一句說了就算了的話題,這個表示,你心中所塑造之信念,必定成為你生活里的實相。而什么又是信念呢?是大腦中的想法嗎?我還搞不清楚,但是我知道一種比喻:有些時候,我們不經思考就會說出一些話語,做出一些事情,我們表達了我們自己都吃驚的內容,這些純粹的,沒有經過加工的樸實,就是我們的信念。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時候,我們刻意加工創造的一些自認為完美無缺的東西總是不堪一擊的原因。
這里給出一些黑雞湯,用來警醒世人:
1.當我們不逃避痛苦,轉向于面對痛苦的時候,你以為痛苦就會消失,會迎來人生逆轉,其實痛苦不會消失,人生不會逆轉,但是你承受痛苦的能力會上升,同時你也會對無法逆轉人生的狀態感到更加憤怒。
2.做真實的自己會讓你沒有什么朋友。因為世人皆醉我獨醒。
3.其實真實也是一種假象,是一種比假象更加虛假的相,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負負得正。
4.說假話不一定有糖吃,但說真話一定會挨打。
5.人們習慣用一個所謂的真實來自我安慰自己已經開始真實。
6.只有課本里才會出現一個勻速運動的小車。真實的情況也是這樣的。
7.以上這些都可以隨時被反駁,這就是真實。
我們自認為很真實的時候,實際上離真實還有很遠。即便是很想要的東西,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讓我們選擇不面對自己的內心。真實這個命題,很容易把握不好,因為真實本身也是一種虛妄。這怎么說?比如你在某個時刻就是很要強,就是想勝天半子,這個時候讓你真實的臣服天地,真實的做個慫包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個時候,最適合你的要強的內心的東西應該是:我不想承認我很慫,我承認我就是想勝天半子。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才是最為真誠的。真實,不是一個過猶不及,而是一種中庸的智慧。
面對修行,如此不堪,為什么還是有無數的人去追求修行,不是他們不懂修行,而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靈魂都懂得自己的劇本,所以這里面一定蘊含著巨大的好處。
這個好處就是在修行之后,面對更加真實的自己以后,你會獲得一種超越一切的愉悅,這種愉悅鏈接著更加高緯度的智慧,無溢于言表。普通的快樂之后,人會空虛,而這種愉悅之后,相反的,人會獲得平靜。那是一種從內散發的,無法抗拒的巨大溫暖,那種感覺只有真正有那么一次面對自己真實的情況以后才會陸續出現,增加出現頻率。這種感覺會讓人迫切的想要與萬物分享的那種感覺,于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文章不在于篇幅,在乎自己的領悟,有緣者必定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