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遭遇到這種情況:面臨年中晉升,明明對面那位同事的業績、技術,溝通、甚至管理能力樣樣樣都不如你,但她卻成功當選為團隊或部門領導,還成為了你的頂頭上司!
這些的職場現狀屢見不鮮,多少會讓人覺得心有憤懣,不服氣,認為公司競爭方式不公平,甚至失去工作興趣和積極性!那么你的競爭對手,究竟是如何在無形中贏了你呢?
美國享有“世界第一CEO”美稱的卓越領袖,杰克·韋爾奇曾在中國講學時,發表了一句令人醍醐灌頂論斷:“什么樣的人企業堅決不能用?是有業績、有能力,但不認同你公司的文化,也就是說和企業的價值觀不同,這樣的人堅決不能用,堅決不能在企業呆著,更不能說進入高層。”
為何對手能嶄露頭角,獲得老板的青睞?
杰克·韋爾奇這一論斷被許多中大型企業所認同,雖然如今有著著名的企業找不到員工,人才找不到工作的怪像,但很多企業對每位員工的勝任程度都還是會仔細考量,企業不會因為人才缺口而盲目提拔管理崗。看到這里,聰明的人就會知道,你那位剛被提拔的領導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做得比你更討老板喜歡。
我們換位思考,誰會喜歡一個不認同公司的文化,和企業的價值觀不同的員工?說得難聽點就像喂不熟“狼”!你能力再強,不認同企業文化,就注定始終無法與公司一條心,對于公司和老板來說是具有威脅性和脅迫性的。老板會認為一不留神激怒了你,你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麻煩和損失,或者直接培養成競爭對手。誰會重用這樣的員工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那位能力不如你卻當了你上司的人,他是如何做到的?為何他能嶄露頭角,獲得老板的青睞?
- 1、給公司帶來多元化發展元素:也許你的確在技術和管理能力上都比競爭對手更強更精湛,但反思一下你是不是墨守成規,沒有創新呢?有的人雖然技術工作能力不突出,但是思維活躍,大腦樂于創新,雖然沒有實際的技能、業績成果,但是卻能為公司的業務進展和公司的戰略發展添磚加瓦。雖然他們執行力也一般,但是卻總能在關鍵時候為團隊輸送關鍵性創新元素,提出讓人意想不到的計謀,在企業的項目簽訂和發展壯大上功不可沒。
- 2、放得下身段、對團隊熱忱:不要以為你的領導能力強一定是一件好事,往往不像你想得那樣,老板用人其實也不會完全看能力。試想一個人工作能力強、自身在工作上無堅不摧,但是不關心同事、不關心團隊,對于團隊的成果也高傲、冷漠待之,面對團隊的不足之處,無動于衷,相比一個能力一般,但是事無巨細,但能夠兼顧大局和團隊的情緒,并且善于適時反饋結果的人,老板會更喜歡誰?領導是團隊的“指路燈”,除了自身要一定的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愛好并且善于帶領、引導團隊、壯大團隊!
- 3、與老板風格類似,搭配無障礙:雖然“良將勁弩”難求,但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更有強中手,能力或許只是優秀員工的標配,如果你的處事風格和老板是搭調的,你的性格又剛好是和老板互補的,哪怕工作能力不是最強的,但在工作的對接上讓老板很舒服,大事小事對接一氣呵成,那么晉升為老板的左膀右臂的可能性就更高。
職場棋逢對手 黑馬高手這樣過招!
那么在被以上這幾種低能、高情商的領導壓一頭之后,我們又該如何在職場上開天辟地,干掉這些讓你不服氣的低能領導呢?一般高手都這樣做!
第一、取得信任 讓領導依賴你:依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習慣。所謂的“低能”領導如果能力不行,那么肯定需要人來幫他處理事情,這個時候就要讓領導依賴你的工作能力,為人所用,還要讓他用得順手,尤其是要利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來讓領導必須依賴你,只有這樣他才肯慢慢放權給你,放權了你才有機會架空對方,但從內部催化、裂化一個人,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一定堅持韜光養晦。第二、見賢思齊、博采眾長:既然他曾經贏過你,那么他一定是有著讓老板“一眼定情”的閃光點。或許是因為情商高,會處理事,或許是愿意犧牲更多的時間關心老板的想法和發展觀念,能夠做到與老板“情投意合”。優秀的員工高薪易得,但適合一起合作的人卻良將難求。不要再固執己見,如果想干掉低能領導成為公司的核心人員,要學會融合與改變某些你從前所局守的觀念。第三、忠誠大于能力:與公司知行合一,止于至“忠”的人,最后一定能得到最好的回報。忠誠是認同的代名詞。如果你能對企業忠誠,那么大約你的三觀與企業文化都是相吻合的。你有一定能力,又為公司付出多年,當公司發展壯大,部門崗位更新重組的時候,就是你干掉低能領導的機會。畢竟你一路風雨都陪公司走過來了,給你一個相對重要的管理崗,你肯定不會半路“撂挑子”跑路,這時候你已經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可選對象。如此一來,又何愁干不掉低能領導?
青年職場總會遇到繁雜多樣的職場問題,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出現此類不服公司領導管理的現象。其實如果領導在某些方面不如你,不用擔心,有破綻才有機會。
找準自己的目標,利用一切支撐自己去超越的因素,比如小編的偶像是中國女排,學習中國女排式精神,從低落到重生已經得到大幅進步。當能力不如你卻當了你上司,學會三步干掉低能領導之外,還要多發散領導者思維,注重領導的行為藝術,多挑戰自身現狀,終能在組織里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