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wǎng)記者郁婷藶8月7日報道:今天是中國傳統(tǒng)情人節(jié)—七夕節(jié),想知道滬上男女都處于什么樣的婚戀狀態(tài)嗎?近日,共青團上海市委基于上海市民政部門、人口辦等提供的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以及近期對單身青年發(fā)放并回收的4902份有效問卷,就上海青年人口婚戀狀況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大家結婚預期年齡是多少、單身原因何在、擇偶時最看重什么……這些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初婚推遲壓力增大
50.31%未婚者不急于步入婚姻
在上海,戶籍人口平均初婚年齡逐年推遲。從2010到2018,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從28.83歲推遲到30.65歲,推遲了1.82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從26.51歲推遲到28.81歲,推遲了2.3歲,女性青年人口結婚率高于男性。
在而立之年步入婚姻的殿堂,是滬上青年普遍的狀況。在他們眼里,三十歲左右是結婚的黃金時期。設想自己在30歲結婚的人最多,占22.52%;其次28歲,占21.5%。“需要陪伴”和“年紀到了”是青年選擇結婚的主要原因。“想有個人陪伴自己”和“到了這個年紀就應該結婚”分別占75.5%和41.41%,情感需求仍然是考慮結婚的主要因素。
“看著身邊的朋友接二連三的都結婚了,開始有點不知所措。仿佛別人都開始交卷了,而我還沒開始答題,我承認我慌了。”社交網(wǎng)絡上的“熱評”折射出來自周圍已婚者的隱形壓力。這種壓力占結婚原因的24.03%。此外,60%以上的未婚男女受到家中父母的催婚,而因為“傳宗接代”壓力選擇結婚的只占11.24%。
半數(shù)以上未婚者對成家立業(yè)尚處在猶豫階段。在本次調查的4902名未婚者中,只有9.21%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想結婚,但是有50.31%人表示暫時不想結婚,其中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和經(jīng)濟原因在所有阻礙要素中占19.5%和15.8%,主客觀交織成為年輕人猶豫不決,遲遲不愿走進婚姻的主要原因。
首看顏值終于三觀
六成單身男女渴望戀愛
相比婚姻,年輕人更渴望收獲自由的戀愛。在婚戀觀上,男女青年主客觀均期待找對象。在調查中,自己主觀想找對象的未婚男女占66.63%;父母親戚催婚的占62.33%。不管是自己還是周圍的親人都是希望未婚青年能夠找到另一半。
從主觀意愿出發(fā),男性未婚青年比女性未婚青年更積極,男性未婚青年想找戀人的占70.67%,女性未婚青年想找戀人的占63.21%。
那么在擇偶時,上海青年最在乎什么呢?未婚青年擇偶條件的選擇中排名前三的是長相、性格脾氣和情投意合,其余焦點集中于對方個人的品質,21.76%的青年把性格脾氣作為擇偶的首要因素,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收入、年齡、學歷等并不是特別在意,同時對于對方的家庭門地、條件也沒有太多的關注。
在找對象上,未婚青年更愿意親力親為,自己認識的占83.36%;自己的親戚和好友相比,更愿意請好友幫忙介紹,朋友介紹的占75.24%,親戚介紹的占45.46%;通過網(wǎng)上結識的最低占16.67%。
近年來,一些大型的組織活動也成為青年脫單的重要方式。當問到期待通過怎樣的方式尋找另一半,受訪未婚青年的首選是參加公益交友活動,占37.37%,其次是單位聯(lián)誼活動,占33.25%;最后才是商業(yè)性的婚介組織的相親活動,占11.99%。
回應青年對于幸福生活的普遍需求,倡導“渴望愛、勇敢愛、真誠愛”愛情觀念,營造關心、支持、尊重、理解單身青年婚戀交友的社會氛圍,上海共青團將于今年9月6-8日聯(lián)合上海市民政局等單位共同指導,上海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浦東團區(qū)委共同主辦首屆上海青年愛情節(jié)。
從8月7日七夕節(jié)開始,首屆上海青年愛情節(jié)“愛情星際拯救計劃”定向交友活動招募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廣大有志于脫單的青年朋友可以關注“青春益友愛情總局”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方活動報名鏈接,參加愛情節(jié)現(xiàn)場活動,結識新友、收獲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