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告訴我離職了,準備再投個簡歷,問我有什么好的建議。其實這種問題我每天都會遇到,但是大多都是雞湯類的說法去回應。可是這個朋友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我感覺有必要對他說一些我的真實看法,讓他更能清楚的認識現實,找到方向,去過更好的生活。
在我初入職場的時候,我的領路人就跟我說過一句話:“其實工作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難,你只要在一個行業好好做五年,到時候自然會有很多企業爭著要你,簡歷對你來說完全不需要”。
我當時聽的有點半信半疑,畢竟找工作需要投簡歷這是常識。可是隨著時間的累積,我漸漸的意識到了領路人的獨特之處。
直到現在,我都非常感謝他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今天我就把這句話的核心秘密分解開來,送給大家,也希望大家都能在未來做一個閃閃發光的職場人,獵頭搶著要的那種。
我將多年的經驗總結起來稱之為“四步策略”。它們分別為:行業、職位、職業規劃、學習能力。
1.
行業
雖然理論上每個行業都有賺錢的人,但是行業與行業之間卻差別很大。畢竟有的行業紅利期已過,而有的卻正處于上升期,還有的處于平穩發展期。
無論我們是職場人還是創業,最好還是選擇未來賺錢概率更大的行業。當然這是建立在我們大家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的前提下。
有的人雖然身處夕陽行業,但是資源豐厚,賺的錢一點也不比普通人少,因此這種人暫時就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了。
煤炭、鋼鐵行業與互聯網行業,你會選擇哪個?
這里并不是說煤炭、鋼鐵行業不好,只是說留給年輕人的機會不太多了,而互聯網則完全不一樣,大家每個人都充滿機會。
2.
職業方向
對大多數人來說,職業方向的起點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我們職業生涯的終點。因此,職業方向的選擇也很重要。
理論上來說,職業方向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一是專業、二是興趣、三是對賺錢的渴求程度。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專業決定了一半左右的人的職業方向。比如說你是英語師范專業,那么你畢業后當英語老師的概率要比其他任何職業大很多;假如你是學計算機的,那你也很有可能會做一個程序員或者與計算機有關的工作。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已經擁有四年的理論基礎,要比從零做起的容易的多。
當然現實中總是會有一部分比較任性的人表示,如果一個人不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那么生活還有什么意義?因此,也有相當一部分畢業之后會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事情,這會讓他們每天更加充實、興奮。
但是,現實遠比自己想象的糟糕很多。據介紹,很多人自以為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之后才發現掉進了一個萬米深坑。這怎么跟我當時想的一點也不一樣?
就比如說,有的大學生看著網紅每天直播兩三個小時就能賺到大錢,自己也很想做。可是真正做了之后才發現,自己不僅要準備很多素材資料,還要對技能、自律等方方面面做考核,簡直是180度大轉變。
還有一部分人是很有野心的人,他們會選擇做銷售。因為現在公司的很多職位的工資都是固定的,即使有浮動也都在可預見的范圍之內。唯獨銷售這個崗位是永遠沒有封頂工資的,只要你為公司創造足夠多的價值,你的工資就會多很多。不過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找不到別的工作暫時做的銷售,因此,銷售崗位的流動性也是最大的。
3.
職業規劃
在我剛步入職場的時候,HR會問我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這是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因為我想的是職業規劃都是逼著人們說假話的吧!因為我們工作的第一原則就是哪里錢多去哪里,這就是職業規劃啊!
可是后來我發現的確有職業規劃這種事情。因為你通過一些牛X的職業經理人的成長路徑會發現他們的每一步都在為未來做打算。
我們就拿格力的董明珠來講,董明珠畢業后進入格力,做的就是銷售,在27年前,董明珠已經通過自己的能力銷售了3650萬的產品,在那個萬元戶都是光榮的年代里,她已經創造了如此高的成就。隨后晉升為經營部部長,最后再通過努力走上了格力總裁的位置,成為女中豪杰。
同樣作為HR也應該有自己的職業規劃,而不是每天問面試者的職業規劃。一般來講,HR可以通過努力成為HR主管、HR經理、HR總監、首席人才管等。
4.
學習能力
職業規劃不能僅僅是規劃呀,必須想方法讓它成為現實。
可能我們現在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HR,每天招聘、面試、做考勤、整理文件等。但是假如我們想真正成為年薪百萬的HRD,那就必須想方設法讓自己每天向著目標前進。
之前有個一萬小時理論,說的是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工作一萬個小時以上,它就會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假如你每天都是在網上刷刷簡歷,面個試,做個考勤,一萬個小時后你就能成為HRD?
這顯然是很不現實的事情。因為HRD每天考慮的事情跟基層HR考慮的完全是兩個維度的事情。所以,要想成為HRD,那就必須強迫自己努力提高,也使自己站在那個維度看待問題。這樣反復練習一萬個小時之后,你可能還沒能成為HRD,但是你已經具備了成為HRD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