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社科學術圈 推送的第1668篇文章
對于廣大研究生來說,在讀期間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是獲得學位的前提條件,也是找到教職的基礎,論文發表對于研究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對于正在接受學術訓練的研究生來說,如何鑒別期刊質量,引用高質量的文獻,選擇合適的期刊投稿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首先介紹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索引目錄和檢索數據庫,其次提供判斷期刊質量和防范投稿釣魚網站的幾種常用的方法,最后介紹英文刊物的分級現狀和IF 指數的應用,以期對研究生的期刊投稿和文獻閱讀提供參考。
索引目錄
&
檢索數據庫
2019 年初,青年演員翟天臨在直播過程中一句“知網是什么?”引爆了輿論,也讓“中國知網”這一常用的檢索數據庫一定程度上進入了普通公眾的視野。實際上,檢索數據庫和索引目錄并不是一回事,有必要理清兩者的區別。
索引目錄可以理解為期刊清單,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學術期刊進行遴選。目前對于中文學術期刊,最重要的索引數據庫就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a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CSSCI),這份期刊目錄就是常說的“C 刊”,或者也叫作“南大核心”。該索引目錄是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發布的,登錄官方網站可以免費下載權威的CSSCI 和CSSCI 擴展版期刊目錄。評價中心每年都會對期刊目錄進行調整,實行動態考核,分為CSSCI 引文索引、CSSCI 引文索引擴展版和CSSCI 集刊三大類。CSSCI(2019-2020)一共收錄了568 種期刊,涵蓋人文和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門類,是目前人文社會科學中文發表認可度最高的索引目錄。CSSCI 擴展版(2017-2018)一共收錄了200 種期刊。這兩個目錄是目前中文學術考核公認的標準,教職工的科研考核、研究生的論文發表都以此為參照。CSSCI 集刊是以書代刊的形式出版的,比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營銷科學學報》、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北大史學》、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中國研究》等。集刊一般是半年出版一次,文章質量總體上也比較高,因此在各大高校的科研考核中也能夠得到認定。
另一個重要的索引目錄是“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又稱“北大核心”。在規模上,北大核心的期刊數量更多。在認可度上,C 刊作為評價標準的接受度更加廣泛。一般意義上,如果某個刊物入選了“南大核心”,那肯定也是“北大核心”,反之則不成立。此外,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也推出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 綜合評價報告”,該期刊目錄推出時間尚短,并且和CSSCI 引文索引重合度較高,因此接受度比較有限。但是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即近年來被頻繁提及的A 刊。A 刊的說法來源于這一目錄,指的是每個學科最好的1 ~ 2 本權威刊物。對于自己專業領域的頂級刊物,研究生一般都知道,但是如果研究議題涉及交叉學科的時候,閱讀專業領域之外的相關刊物就是必須的程序了,這時候A 刊目錄可以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引。
介紹完了索引目錄,接下來介紹一下常用的檢索數據庫。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中文數據庫就是中國知網,又稱CNKI。對于很多剛剛入學的碩士生,往往將中國知網和C 刊混淆起來。在碩士生的開題和答辯過程中,筆者發現部分同學引用了很多質量非常差的期刊,拉低了論文整體的檔次和水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同學將中國知網和C 刊混同,即認為知網能夠檢索的,必然是合格的刊物。實際上,中國知網除了收錄了所有的CSSCI 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之外,還有大量的普通刊物。這些索引目錄之外的普通刊物,則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充斥著很多賣版面的營利性期刊。所以在使用中國知網的時候,還應該對期刊進行鑒別。
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數據庫可以為查找文獻資料提供諸多便利。比如讀秀數據庫(www.duxiu.com),可以查詢到大部分出版的書籍,這是中國知網不具備的功能。還有和中國知網存在競爭關系的萬方數據,其覆蓋率不如知網。實際上,百度學術也能夠為檢索帶來很大的便利。因為中國知網主要檢索中文刊物,但是百度學術可以同時檢索中文和英文刊物。對于查找不到的文獻,綜合使用不同的數據庫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如何判斷期刊質量
上文提到了研究生新生對期刊質量不加辨別,盲目引用,實際上有損于文章的品質。除了查看是否屬于CSSCI 引文索引和查詢期刊影響因子兩種常用方法之外,這里介紹幾種簡便的判斷文章和期刊質量的方法,可以做一些參考。
一是“看娘家”,即查看刊物的出版單位。任何刊物都由一定的單位組織出版,通過出版單位,可以一定程度上判定期刊的質量。目前主要的學術期刊出版單位可以粗略地分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各大高校以及黨校、行政學院系統三類。
中國社科院是人文社會科學重要出版物的主要“娘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文哲、歷史、經濟、社會政法、國際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6 個不同學部,每個學部又有不同的研究所,每個研究所出版的刊物,基本上是這個學科領域最好的刊物之一。比如,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出版的《經濟研究》、哲學研究所出版的《哲學研究》、社會學研究所出版的《社會學研究》、法學研究所出版的《法學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出版的《新聞與傳播研究》等,都是對應領域的最好刊物之一。這些刊物依托社科院強大的學術影響力,匿名審稿人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文章把關非常嚴格。此外,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出版的《管理世界》,不屬于社科院系統,但是該刊物也是社會科學領域內的重量級刊物。
各大高校是學術期刊出版的第二陣營,高等學校都有學報出版,也有基于本校的優勢學科專業性刊物出版。比如,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基于“大政治學”學科群,出版了《復旦公共行政評論》《復旦政治學評論》《復旦國際關系評論》等CSSCI 索引輯刊。中山大學基于行政管理學科,出版了《公共行政評論》雙月刊。上海大學基于社會學優勢學科出版了《社會》,筆者2019 年1 月在中山大學參加了一個社科期刊發展的學術研討會,會上,《社會》的一位編輯老師表示,2018 年《社會》的拒稿率是98.6%,這就意味著每100 篇稿件投過去,大約只有2 篇能夠最終發表,嚴格的篩選過程和充足的稿源,保證了文章的質量。這些專業性刊物,在對應的領域都有不錯的聲譽,質量也比較高。
各個省市的黨校和行政學院,也出版了大量的學術期刊。這部分期刊的質量差異比較大,有些進入了CSSCI 引文索引,比如2019 年被納入C 刊目錄的《甘肅行政學院學報》,有些是普通學術期刊。這三類期刊出版機構是整個學術出版的主體,除此之外部分專業學會也出版專業刊物,這里不再贅述。
二是“看數量”,即看每期發文數量。通常意義上,每一期刊物發表文章的數量越多,該刊物的質量相對較差。一般而言,質量較高的專業性學術刊物每期出版的文章在10 篇左右,期刊編輯團隊和同行評審團隊對文章質量有非常嚴格的把關。個別賣版面的期刊,每期出版的文章數量會在30 篇以上,甚至有部分刊物為了攫取更多的利潤,每個月出版三期(旬刊),每次發文量高達50 篇。
三是“數頁碼”,即看每篇論文的篇幅。營利性期刊為了盡可能在一期中刊發更多的文章,以便收取更多的版面費,會盡可能地要求作者壓縮文章內容。比如,筆者注意到某刊物每個月出版3 期,每期發表大概60 篇論文,每篇論文只有1 個頁碼,包含摘要、關鍵詞、文章主體和參考文獻等信息。如果研究生們在知網下載到了這類論文,就完全沒有必要去閱讀。質量越高的期刊,一般不會對論文的篇幅提出過高要求,因此文章篇幅越長,質量越高,所屬的刊物質量也越高。
通過上述三個簡單的判斷辦法,基本上就可以把質量特別差的刊物排除在外。近年來,部分高校還發布了“期刊黑名單”,規定本校師生發表在黑名單刊物的論文成果,在考核、評獎和保研等過程中不作計算。因此“期刊黑名單”是最直觀的方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聲譽極差的刊物上發表論文,對于學者自身的聲譽也是一種損失。尤其是如果研究生們未經導師同意,將導師列成作者在聲譽差的刊物上發文,這在導師看來是對其極大的不尊重和聲譽損失,在讀研究生一定要十分注意避免這一點。
投稿釣魚網站
鑒別方法
作為在讀研究生,想要在A 類刊物上發表論文,難度還是非常大的。研究生群體的發表目標刊物主要是一般的CSSCI 刊物、CSSCI 擴展版刊物和北大核心刊物。這類刊物的投稿方式差異很大,有的是郵箱投稿,有的是網絡系統投稿,還有的是郵寄打印稿。因此,如何查詢投稿方式,尤其是鑒別投稿釣魚網站,就成為一項關鍵的任務。
如果在百度的搜索框內檢索相應的期刊名稱,會發現非常多的釣魚網站。這是百度競價排名系統的結果,期刊發表儼然發展成了一個商業市場,各種代理和釣魚網站層出不窮,在讀研究生要特別小心。這類釣魚網站,很多做得非常逼真,內容甚至和期刊官方網站一模一樣,只是投稿方式是假的。有時候尋找投稿方式,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會上當。
對于中文刊物來說,這里提供一個簡單的判斷方式:凡是要收版面費,都是騙子。正規的學術性刊物,不管是在CSSCI 目錄還是北大核心目錄,絕大部分都有財政資金的支持,以傳播學術和促進交流為主要目標,不會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費、審稿費和發表費用。尤其是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學術期刊,明令禁止收取任何形式費用的行為。因此,如果投稿的期刊以各種名義要收取費用(比如版面費、審稿費、編輯費等),投稿作者都要十分警惕,很可能是將文章投遞到了非官方渠道。此外,承諾發表時限的刊物,也要警惕。正規的學術刊物,要經過編輯初審、同行評審和主編會審等階段,中間要經歷多次編輯、匿名審稿人和作者之間的溝通和修改,任何階段都有可能會退稿,時間也比較不確定。即便是文章質量很高,走完所有的評審流程到最終出版,也大概需要1 年左右的時間。因此承諾幾個月見刊的,很有可能是騙子。
英文刊物的判斷與選擇
合理利用IF指數
如何選擇合適的英文刊物,對于在讀的研究生來說可能更加是一個難題。這里介紹常用的英文索引和數據庫,并且提供利用 IF 指數的查詢和判定方法。
常用的數據庫有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SCI),在索引目錄的刊物都是質量較高的刊物。在目前國內學術評價的體系和標準中,發表SCI 和SSCI 文章比發表中文期刊的在考核評比時權重更大。
IF 指數可以直接判斷刊物質量。IF 指數是 Impact Factor 的簡稱,是基于引用率計算的期刊影響力指標。一般意義上人文社會科學英文刊物的 IF 指數都比較低,如果大于1,說明該刊物的質量比較高。影響因子指數可以通過Journal CitationReport 系統查詢( 簡稱JCR, 網址是https://jcr.clarivate.com)。常用的檢索方式有Web of Science、Scopus、SCImago 和Eigenfactor。出版集團對SCI 和SSCI 刊物也進行了分區,一共有四個分區(Q1/Q2/Q3/Q4),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區、二區的來源,分區越靠前,刊物質量越高。期刊分區的信息,SCImago 最為全面。需要注意的是,部分SSCI 和SCI 英文刊物接收投稿是要收取審稿費用的,如果文章被拒,投稿費用也不會退款,這一點需要研究生們知悉。
綜合來看,對學術期刊進行鑒別是閱讀和投稿的基礎。作為正在學習過程中的研究生們,應該把主要的閱讀精力聚焦在專業領域內的中文A 類刊物和SSCI 索引中的一區刊物,對于學習和寫作都有很大的幫助。而對于文章投稿,首先應該征求導師意見。如果導師時間有限,同學們準備獨作發文,那么筆者建議把目標定位在CSSCI、CSSCI 擴展版和北大核心刊物,同時要千萬注意鑒別釣魚網站,防止上當受騙。
來源:《中國研究生》雜志8月號;作者:廖福崇(復旦大學);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社科學術圈編輯整理
社科學術圈
40萬+社科學者關注
學術路上 · 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