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非常喜歡過一個人,你有沒有非常想見某人;
你有沒有迫不及待的想要跟他講話,更甚至想要與他相守終生,那你是怎么做的?
直白的用行動詮釋自己的想法,還是“欲擒故縱”等他對你動心。
可能會有人說“等他對自己動心”說著簡單,如果真的動心那就不用自己這么費盡心思的去討好,追求了。
其實此言差矣,想要得到一個人的心,遠有比直白的追求表達心意更好的方法。
那就是讓他對你產生興趣,對彼此的關系產生懸念。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將男男女女分為兩組,一組過已經放置好的平坦水泥路,另一組過搖搖晃晃的吊橋。
男女各自站在一邊面對面走去相見,當兩個人見面后如果覺得對彼此心動,便可以互相添加聯系方式。
等實驗結果出來以后心理學家發現,走吊橋的男女,彼此添加聯系方式的人數更多。
當詢問實驗者原因的時候他們說:
“自己在看到對方的時候心跳會加速,在吊橋上行走會覺得她們很不易,容易惹人憐惜。”
而這便是吊橋效應。
直白點來說便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之下,自己的心跳加快,如果這時候恰好碰到了另一個人,會錯誤的將這種加快的心跳當做對他的心動。”
所以想要追求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自己付出多少,而是要學會利用心思和環境。
在特定的環節里,運用“吊橋效應”吸引他的心。
02
為什么很多人戀愛約會,都喜歡去游樂場?
那是因為,在兩個人做完刺激的過山車之后,彼此心情都極度亢奮,心跳不斷加速;
而這時候,對方如果輕輕的拍拍你的背安撫你;
又或者及時的買了一杯水給你緩解,你便很可能將過山車的心動,轉移到對他的心動之上。
當然,邀請自己喜歡的人去看恐怖片也是同理。
就好比同事張南,一直喜歡公司的小莉,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表白,一直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于是在一天的周末,張南邀請小莉去看當時剛上映的恐怖片。
兩個人剛剛坐下的時候張南還說:“這個可是很恐怖的,到時候可不要哭鼻子哦”。
故意激起小莉的好奇心和勝負欲。
果然小莉說:“我才不怕,我從小看恐怖片長大的,你才會哭鼻子”。
后來當電影演到中場的時候,一個人猛地出來頓時嚇的小莉一個激靈,一下子便撲到了張南的懷里。
張南便非常自然的抱著她,捂著小莉的眼睛,用非常寵溺的語氣說:“不怕,有我在”。
小莉害羞的回過神來離開張南的懷抱,后半場也無心看電影了。
臉越來越紅,更會在看電影的時候,偷偷的看張南的表情和動作;
就連晚上睡覺的時候,腦海里不斷反復的也是張南的那句:“不怕,有我在”。
以前在公司里都只是張南每天給小莉買早餐,看完電影后的一周,小莉也開始非常主動的給張南帶零食。
張南這就意識到時機成熟了,便表白,也得到了小莉的同意。
其實何為“吊橋效應?”
最簡單的表達方式便是,讓你所愛的人對你心動。
那要如何對你心動?
制造方式,制造場景,讓他對彼此的感情產生期待,讓他對你產生好感。
而這,是一味付出所做不到的事情。
付出只會不斷的降低自身的價值,畢竟愛情是雙向的,你付出一點他回饋一些才能使得愛情長久。
所以說,想要追求你所愛的人,最重要的是想辦法能夠讓他對你付出。
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關心舉動,一份簡單的早餐,都會成為你追求路上的助力石。
總有人喜歡在追求感情失敗之后,不斷的放大自己的付出。
認為自己做了這么多,他不接受你便是對不起你一樣。
但其實你從一開始便用錯了方法。
就好比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在愛情中“吸引是最大的感情動力”。
當他發現你的閃光點,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對你心動的時候,才有可能與你發生感情上的碰撞。
很多時候,一味的付出,大多是在感動自己,感動正處在這份感情中的你;
對于你所追求的人而言,根本無關緊要。
所以,想要更好的追求到你所愛的人,最重要的不是付出;
而是學會使用“吊橋效應”,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方式,讓她對你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