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盜墓的源頭,那可真是源遠流長了。三國時期的曹操為了擴充軍費,就開始盜墓挖寶,并專門給盜墓者設置了一個官方頭銜--摸金校尉。雖然之后將盜墓列入罪狀,甚至還為此專門嚴加處罰,但墓葬里的珍品還是吸引了很多人。現在我們聽過太多墓葬的出土,但是很少聽說盜墓者的墓葬被挖掘吧!
上世紀90年代末,考古小組在陜西寶雞市某村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座占地不到3平方米的古墓,這在已發現的墓葬中是比較寒酸的。專家們看到如此小的墓葬,先入為主的認為墓主身份低微,考古價值并不大,但是隨著挖掘的深入,讓考古專家們都大吃一驚。
這個小小的墓室雖不大,卻五臟俱全,最后竟出土兩百多件器物,有金器、玉器、鐵器等,特別是金柄鐵劍、金環首鐵刀、金串珠、金帶鉤等,均屬極罕見的國寶級文物,其中有一把“秦劍之星”的發現,也說明春秋時期的冶煉技術也已經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了,這對于考古界來說,絕對是個意想不到的驚喜。但為什么這個小小的墓穴里會有這么多珍貴的隨葬品呢?
因墓葬中沒有墓志銘,無法斷定墓主的身份,但從出土文物可以斷定這是春秋晚期的秦國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最后經過專家的深入分析,發現這些墓葬在和秦公一號墓十分相似。眾所周知,秦公一號墓是周、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墓葬,光殉葬人數就有186人,盜洞有250多個,也因此推論這個不到3平方米的墓葬,應該是盜墓者的墓葬,而里面兩百多件文物也都是來自于秦公一號墓。
只是不知道這個盜墓賊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墓葬會被挖掘,曾經自己盜墓得到的文物,會以這種方式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本文由馬遷品歷史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