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梭于古鎮(zhèn)的大街小巷,也許在某個路口,某個巷角,就能看到所謂的“文物販子”。一塊青布,一色白瓷,一陣墨香,成為了文物販子吸引客人最簡單也最是迷人的標志。
文物販子總是遭人詬病,但馬未都老先生卻不以為然,據(jù)說連齊白石都服氣!這是為何呢?
馬未都,你是否熟悉? 1955年,馬未都生于北京。身為著名的作者和編劇,他以文學(xué)創(chuàng)作聞名。
同時,他也是位出名的古董收藏家。他對古董近乎癡迷的熱愛,奠定了他在古董界的地位,他還曾作為《百家講壇》之《馬未都說收藏》的主講人。
在1996年,他就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fù)博物館。他收藏的文物千百種,從不癡迷于其中一種,品類多樣,令人目不暇接。
馬未都
這一座小小的博物館,不僅代表著中華文物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也代表著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不斷地傳承。
什么是文物?
同樣是一塊石頭,在石板路上的它就是一塊石頭,但是在秦皇陵,那就是一塊筑造起中華第一位皇帝皇陵的基石,對于研究秦朝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身為文物的他,體現(xiàn)著那一時期石匠們已經(jīng)掌握技術(shù),突出了秦朝時的皇陵文化,被考古學(xué)家投以熾熱的目光。
但,不是所有的古物都能稱其為文物。只有在歷史的長河中被遺留下來并且具有歷史、藝術(shù)、科學(xué)價值的遺物和遺跡,才能稱為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文物不可能再次被創(chuàng)造,只能停留在那時,留給現(xiàn)代人無盡的探索和對歷史的想象。
文物
文物的創(chuàng)造是那些大師們的成就,但是文物的傳承才是大師們更加值得驕傲。但是有時候好的作品只有一件,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去了解和欣賞,這時候就孕育了一個新的職業(yè):文物販子。
文物販子是一種很古老的職業(yè),在文物被創(chuàng)造出來并被人賞識和追捧時,文物就創(chuàng)造了利益,文物販子就油然而生。
文物販子是指買賣文物的人,但是不得不說,文物畢竟是有限的,這個行業(yè)最稀缺的就是文物,文物的價格高昂,并不是人人都負擔(dān)的起。
有些人空有收藏文物的心,卻沒有那么大的經(jīng)濟實力來支撐,文物就出現(xiàn)了很多臨摹版,也就是所謂的盜版。
也許在那個時代,人們將清一色地詬病文物販子的行騙,靠賣盜版來謀取錢財。但今日不同往日,站在時代的洪流里,文物販子在傳承文化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文物
真品總是稀少的,盜版卻是無窮無盡的
盜版文物既能傳播文化,讓更多的人知道大師創(chuàng)造的意圖,想要表現(xiàn)的想法,同時能夠滿足社會上一些熱愛文物的人能夠更多的接觸優(yōu)秀的文物,傳承給自己的一代又一代,讓文物在不同時代都能被世人所知。
有些熱愛文物的上層階級,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抱著珍貴的文物度過余生,這些文物只能暫時的私有化,只供一部分人欣賞玩樂。
與此同時,為了利益,將中華的文物賣給國外的文物販子更是大有人在。這不得不提中國古董的教父——盧芹齋。
在1916年,盧芹齋將昭陵六駿的“颯露紫”和“拳毛騧”賣至美國。
對于中國來說,盧芹齋把中國的文物賣到美國,是盜賣文物,文物雖然可以私有,但它沒有生命卻有生命力,這是中國的文化,是歷史的沉淀,這一行為讓中國損失了巨大的文化遺產(chǎn),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巨大損失。
盧芹齋(右)
霎時間,盧金齋受到了大眾的聲討。人們憤怒地指責(zé)他,說他是多么的自私——為了自己私欲,賺取錢財,更是為了取悅歐、美帝國主義者,讓他能更快的進入美國上流社會,與美國洛克菲勒、摩根、范德堡等豪門巨賈做生意,可謂賣祖求榮至極。
但是也是在這之后,歐、美各大博物館展出了他所販賣的中國文物。借此,他的鑒賞能力左右著世界級博物館。
西方從此開始懂得鑒賞中國文化,中國的文化從此不斷的影響并且融入到歐美的藝術(shù)作品中,以致于世界各地的人不斷的沉迷于中國文化。
雖然盧金齋這樣一生是頂著罵名,但他的一生是何其的富有傳奇色彩。他的所作所為傳播了中國文物,讓中國文物走向社會,展現(xiàn)了一個具有極其內(nèi)涵的中國。
盧芹齋
映襯在動蕩起伏的歷史背景下,成為20世紀上半葉世界藝術(shù)活動的一個縮影。
文物販子對社會的影響有大也有小。盧金齋是對歷史具有重大影響的人,但是在街邊販賣假畫,假石的小商販,
齊白石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大師,他一生創(chuàng)作無數(shù),他的畫也是千金難求,以至于他的真品只能是屬于富貴人家手中的玩物。
但他又受到平民百姓的喜愛。文物販子們?yōu)榱擞线@一趨勢,只能靠售賣齊白石的假畫。
文物販子的猖獗,令齊白石老先生十分氣憤。他曾揚言,他這一生最恨的就是賣假畫的的那些無良之輩。但一次偶然,讓他改變了觀念。
晚年的齊白石老先生偶然上街之時,看到街上全是賣他假畫的文物販子。氣憤之際,他質(zhì)問那商販為何賣他的假畫。
齊白石
令人想不到的是,文物販子面對盛怒的齊白石老先生卻說道: “凡是名人畫家的畫啊,造假都是免不了了,造假總不能去造假一些不知名的畫家吧,這造出來也沒人看的上啊。
您的真跡我們是買不到的,只能賣些造假的,別看這畫假,但是也是對您和您的作品的一種欣賞,而且您不但沒得損失,還能讓這平民百姓更加喜愛您的畫。
你看看我這些畫,假是假的了點,但是也是我們下了很大功夫照著您的學(xué)出來的,雖不是真跡,但卻也是畫。”
老聽到文物販子的夸贊之詞,思索了一番。他想道,自己的畫畫出來本來就是為了大家共賞,這也不失為一種方式。于是齊老不再追究,離開了街道。
齊白石
新的世紀,信息網(wǎng)絡(luò)愈發(fā)便捷通暢,更高的精神追求成了眾人新的目標。文物販子似乎成為一種時代印記離我們遠去。
文物販子的出現(xiàn)在曾經(jīng)確確實實對繪畫行業(yè)是一種致命的打擊,在今天卻有著不一樣的色彩。真跡的毀壞或失傳之時,盜版文物成為了人們聊以慰藉的替代品。
今日,通過文物復(fù)制品,我們能夠去了解甚至觸摸到真跡遺存的風(fēng)貌。少了他們,我們何來那么多的機會去認識和了解文物?他們目睹了藝術(shù)的演變,知曉各個階段流行的藝術(shù)有著何種令人著魔的魅力。可以說,他們是除作者外第二個了解作品的人。
他們從文物的一開始就知道文物為什么被創(chuàng)造,是如何一步步的形成,若是換一步又會迎來如何的發(fā)展。即使沒有能夠很好的復(fù)制真跡,他們也體現(xiàn)了他們認為的藝術(shù)。
流失國外的文物
他們創(chuàng)作的也是一種文物,也是一種藝術(shù),一種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文物,去接觸文物的載體。讓更多平凡的人了解和觀賞到這么多的文物,更好的了解歷史文化。
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手上的所謂“盜版”,將成為真正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