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庸醫?庸醫,指的是醫術低劣的醫生。醫術低劣的醫生誤用藥物而害人性命。
古今之人對于庸醫都持排斥的態度。比如,《宋史》記載:“令太醫擇善察脈者,即縣官授藥,審處其疾狀予之,無使貧民為庸醫所誤,夭閼其生。”
我們都不喜歡庸醫,因為病人希望而來,卻被庸醫害命,實在是令人痛恨不已。古今對于庸醫都有哪些認識呢?本文試分析如下:
(一)古人諷刺庸醫的文章
庸醫古時即有。古人對于庸醫極盡諷刺。比如,清代李伯元《南亭四話·自祭文》以自祭形式諷刺庸醫。現抄錄一則。
《名醫祭文》:某先生客游滬上,所遇不合,常自憤曰:“既不能為良相,獨不能為良醫以濟人乎?”于是專心學醫,不合如故,抑郁而死。友人作文祭曰:“公少讀書,不成。學擊劍,又不成。學醫,自謂成。行醫三年,無問之者。公忿,公疾,公自醫,公卒。嗚呼!公死矣,公竟死矣,公死而天下之人少死矣,公不死而天下之人多死矣。爰為銘曰:君之用方,如虎如狼。君之醫術,非岐非黃。服君之藥,無病有病。著君之手,不亡之亡。嗚呼哀哉!伏維尚饗。”
陳無我先生在《老上海三十年見聞錄》中,記有庸醫傳記。雖然文章甚短,但傳神之極。傳云:“老表兄,湖南人。好讀書,久不第。棄文習武,一劍斃鼓人。遁而為賈,本罄計窮。乃學醫,匝年無過問者。偶得一劑,自試之,遂卒。”
以上所論的這兩位庸醫,其實,也不算是最庸。至少,因為沒有病人求診,他們沒有害過人。遺憾的是最終卻害死了自己,未免可笑可憐。
亦有治死人的庸醫。比如,有時有如此笑話,諷刺庸醫:昔有醫人,自媒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曲環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駝。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臥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而即屣焉。駝者。亦復隨死。其子欲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今時之濫用傷害性醫療手段者,比如,濫用手術以及放化療,亦大略相當于此類。因為其不懂正氣,不知道以正為本,以邪為標的道理,盲目攻邪,傷人正氣,無益于康復。
(二)庸醫誤人
庸醫并非盡是醫療事故殺人者。若耽誤病情,或所治無效,但過斂錢財,也算是庸醫。
清代顧亭林在《日知錄》中說:“古之時庸醫殺人,今之時庸醫不殺人,亦不活人。”雖說沒能殺人,但把人家錢財給消耗了,還是應該受到斥責的。
今時,病人求醫,醫生不能幫助緩解病痛,卻大斂其財,此類庸醫正多不可數。比如,有醫者先問病人,你帶了多少錢來;有醫者為了完成科室指標而濫用藥物,消耗病人的錢財;有醫者于病不識,卻妄用毒藥……這些,都屬于庸醫。
(三)庸醫可恥
明代龔信寫《庸醫箴》,既警告醫生,又提醒眾人,其文曰:“今之庸醫,銜奇立異,不學經書,不通字義。妄自矜誇,以欺當世。爭趨入門,不速自至。時獻苞苴,問病為意。自逞以能,百般貢諛。病家不審,模糊處治。不察病源,不分虛實。不畏生死,孟浪一時。忽然病變,急自散去。誤人性命,希圖微利,如此庸醫,可恥可忌。”
庸醫之可恥,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則,治不了病
比如,古時有一笑話,即指此類庸醫:有醫者,自稱善外科。一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內,延使治,乃持剪剪去管,跪而請謝。裨將曰:“鏃在膜內須亟治。”醫曰:“此內科事,不意并責我。”
今天有也這樣的庸醫。病人因病求醫,醫生術業不精,雜亂施藥,而病未緩解。
二則,過度醫療
今時過度醫療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所謂過度醫療,就是在治療過程中,不恰當、不規范甚至不道德,脫離病人病情實際而進行的檢查、治療等醫療行為。
比如,病人幾天前剛做完MRI檢查,僅僅因為換了一家醫院,就得重新再做。這種狀況不僅很多患者都遭遇過,而且至今仍在全國很多地方的醫院繼續上演,不僅讓患者無端增加不便,更額外增加了開銷。這即是過度醫療,屬于庸醫行徑。
再如,很多的心梗、中風、及做過心臟支架手術的患者,醫生都會讓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是為了防止血栓的形成。但病人若需要手術,而病人在手術之前吃阿司匹林會導致手術中大量出血,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庸醫之害,不亞于殺人。庸醫延誤病情,榨取錢財,其惡甚大。
(四)為什么會有庸醫?
即使學醫,我相信,沒有人愿意做一個庸醫。但是,庸醫還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一則,唯利是圖
之所以產生庸醫,有時不是醫術不行,而是良心太壞。比如,醫院科室月月都要完成創收任務。為了多賺錢,不少醫生就會良心泯滅,坑害患者。其實,過度醫療的原因之一,即為了謀利。
醫療,本來是利益生命的。從來就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但是,越來越多的醫生借醫療來謀利,謀的是不正當的利益。因為醫療面對的是病人,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了疾病的威脅,病人求醫,愿意把身家性命托付給醫生,而有的醫生卻借機謀利,十分可惡。
二則,醫術不精
主要是醫學知識儲備薄弱,兼有經驗缺乏。這兩點缺陷幾乎就是一名庸醫最本質的問題,也是一名醫生之所以“菜”的原罪。
醫療是關乎生命與健康的,雖然生命無限復雜,但既然選擇了從醫,那么,就要有不懈進取,多多努力的干勁。若不肯提高醫術,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臨床經驗,那么,就可能臨床誤診誤治。即使是再花哨的頭銜,臨床沒有療效,都不過是笑料而已。
三則,醫德太差
人的生命有身的部分,還有心的部分。特別是以心為本,以身為標。若治身不治心,或忽視治心,往往療效不好。由此說,醫學,首先是人文學科,次之才是醫學。若醫生的醫德素養缺乏,往往會在臨床工作中對患者呼來喝去,常常打斷患者,動不動就不耐煩。這些不但會影響患者的就醫體驗,而且,療效也不會太好。
古人有句話:有術無德,能害人;有德無術,術能自生。一個醫德高尚的醫生,即使暫時醫術未精,但能和藹待人,認真診療,能讓病人感受到人文的關懷,這本身就是醫療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這說明,醫學的最大價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幫助病人。醫學不是技術的產物,而是情感的產物;行醫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使命。
(五)中醫都是庸醫嗎?
按以上分析,中醫和西醫里都有庸醫,而且,都不少。但有人說,中醫全是庸醫。這個觀點值得商榷。
的確,庸醫也學習了中醫理論,但就能力而言,他們并沒有資格代表中醫,庸醫的表現不能成為評判中醫的依據。
中醫內涵天地之道,中醫理念是非常高明的。可以說,數千年前中醫是真理;現在,中醫還是真理。未來,人們還是會選擇中醫。因為真理永遠也不會過時。
事實上,中醫有“治未病”理念,最適合于今時多種慢性疾病高發的現狀;中醫能治病,特別是能治大病重病急病,以非典和新冠肺炎為例,中醫可以取得零死亡,零后遺癥,零感染的效果。事實勝于雄辯。若以治療新冠肺炎來判斷中醫和西醫的優劣,顯然,中醫顯得過分地強悍了。中醫治療武漢江夏方艙醫院的數據一公開報道,頓時,西醫的所有數據拿不出來了。
但我還是認為,西醫也有優勢。比如,在無菌操作、外科手術、輸液、輸血方面,都優于中醫。而且,西醫對于身體的研究非常細致,從器官到組織,再到細胞,到分子,其成就中醫無法可及。
由此說,古今中外、各行各業都有庸者,有良者,概莫能外。比如,古代中醫曾以技藝優劣、療效高低而分為上工、中工、下工,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作為中醫人,醫生跟醫生之間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沒有立下為病人服務的大愿,沒有救治大病的信心,沒有深厚的中醫理論功底,沒有豐富的個人識見及臨床經驗,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這樣的中醫人只能算作啟蒙的中醫,而不能算作成熟的中醫。
由此說,我們不能因為庸醫的存在而忽略了名醫的存在,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沒有碰到名醫就否認世上真有名醫,更不能因為庸醫而否定了中醫理論。我們也不能因為有了拙劣的中醫就棄用中醫理論,庸醫僅僅是醫界的庸碌之輩,并不能代表中醫。
(六)如何避免庸醫?
一則,聽聽醫生同行的意見
在現實中,如果想判斷具體某位醫生是不是庸醫,最好的辦法是聽聽醫療同行的評議。因為大家都是干醫的,都互相熟識,都了解各自的優勢。這樣的評價往往是比較客觀的。
二則,讀讀醫生的
醫生都會有自己的學術觀點,他的學術觀點往往體現在其文章之中。如果想求某醫看診,不妨先找來該醫的書或文章,多讀幾篇,分析一下他的學術觀點,往往會對這位醫生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則,觀察他的臨床工作
作為醫生,肯定要忙碌于臨床。不妨在旁邊觀察一下,這位醫生的臨床工作狀態。比如,他的精神面貌,他對待病人的態度,他的舉止和言行,他對于病情的分析等等,以此可見他的業務熟練程度,也可見其醫德修養。
四則,聽聽其他病人的評價
別的病人找了這位醫生看病,不妨問幾個問題。比如,治療效果如何?對于求醫是否滿意?對這位醫生的印象如何?值不值得推薦我也去求醫?等等。他人的評價也完全可以作為參考。
五則,看他每天工作之余的所作所為
醫生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的工作。良醫往往把一生獻給其所熱愛的醫學,臨床工作之余,亦會汲汲于醫學,或讀書,或寫作,或思考,或教學。總之,若下班就是吃喝玩樂的醫生,往往不一定靠譜。相反,若下班后仍在讀書,或著述,或學習,或提高,這樣的醫生值得尊敬。總之,就是一句話,熱愛其本職工作的,每天努力的,時時去提高醫術的醫生,一定不會是庸醫。
小結:
庸醫很多。今時的中醫界即存在一種習俗,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避重就輕,喜補畏攻,輕描淡寫,處方只尚平和,講究所謂輕靈,不敢也不會使用藥,既缺乏膽識,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葉天士所謂“借和平以藏拙”說的正是這種人。
再者,病不好治,方不易處。庸醫往往“莫識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藥味”,希望于撒大網以捕小魚。這種做法,無疑是庸醫的行為。顧亭林在《日知錄》即說到:“夫病之與藥,有正相當者,惟須單用一味,直攻彼病,藥力既純,病即立愈。今人不能別脈,莫識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藥味,譬之于獵,未知兔所,多發人馬,空地遮圍,冀有一人獲知,術亦疏矣。假令一藥,偶然當病,他味相制,氣勢不行,所以難差,諒由于此。”如此做法導致病人“在不死不活之間”,這也是庸醫的表現。
以上所述,只是泛泛而論,并沒有針對性,為醫者不必對號入座。我還是相信,天下良醫多而庸醫少。作為中醫人,我呼吁中醫同行們,大家振作起來,奮發努力,人人都挺直脊梁,一個堂堂正正的中醫人,也做一個醫術與醫德雙修的中醫人。(董洪濤)#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