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近日,為了加強對女職工的勞動保護,減少和解決女職工在勞動中因生理特點造成的特殊困難,保障其安全和健康,《遼寧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對外發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辦法中提出的“痛經假”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辦法明確,用人單位應當給予經期女職工勞動保護:不得安排從事國家規定的經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從事連續站立勞動的,每2個小時安排至少十分鐘工間休息;經醫療機構或者婦幼保健機構確診患有重度痛經或者經量過多的,給予一至兩日的適當休息。
此外,辦法還提出了多項保障女職工權益的規定,如不得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不得因結婚、生育、哺乳等原因限制女職工職業發展;產前檢查所需時間計入勞動時間;職工難產應增加產假15日等。
允許痛經嚴重的女職工適當休息,本是對女職工安全與健康的保障。據了解,北京、浙江、福建、山西、安徽等省(區、市)也有對女職工休“痛經假”的規定。不過,“痛經假”也引發了一部分人的擔心,認為這種保護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女性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我能理解這一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女性的正當權益,但我擔心的是,公司是否會為了避免麻煩和損失,直接避免錄用女性員工。比如現在有些用人單位會認為女員工生育會增加企業用人成本,就不愿意招女員工。而對于痛經嚴重的人,‘痛經假’有可能每個月都會請,公司就更不愿意了。”目前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就職的“90后”陳琦(化名)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她計劃年后跳槽,但由于正值婚育年齡,求職時難免會被問及是否婚育、打算何時婚育等問題,并擔心自己“已婚未育”的狀態會給求職帶來障礙。
中國商報記者在網絡上也看到不少網友發表類似的擔憂,有人建議再針對性地出臺一些對企業的補貼政策,否則“痛經假”可能會讓企業更加不愿錄用女員工。
由“痛經假”的出臺而引發的憂慮,其實是人們對目前女性在就業中面臨不平等對待的一種集體反應。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出臺文件,作出不得以性別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拒絕錄用婦女,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不得差別化地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等規定。但是在實踐中,用人單位在某些招聘崗位中限定性別為男或偏好男性的情形仍時有發生。
如果改變這一現狀?一名反對就業性別歧視公益組織的志愿者對記者表示,除了對公眾進行觀念上的引導,還要堅決落實各項保障就業性別平等的規章制度, “比如強制落實男性育兒假和陪產假制度,平衡男女兩性的用人成本,這樣女性受到的就業歧視勢必會減少。” 該志愿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