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琴美學 · 發現生活禪意
BY 古琴音樂
花開見佛 來自古琴音樂 00:00 04:13
?點擊上方綠色音頻聆聽
有人說,生命不是過程,而是閃耀的此刻。喜歡侍弄花草的人們,也許更能體會這個道理。
正如古人所言:『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生機之美,唯此一刻,人間大好,當下難舍。
在傳統文人的精神世界里,纖纖花草與莽莽山川,二者雖形差千里,但予人所帶來的心靈觀照卻是一樣。
望巍巍之山川,浩然立天,亙古難移,只覺我身之渺小;見幽幽之草木,風饕雪虐,花開一瞬,尤感吾生之無常。
仰觀天地,俯看花枝,人間至道,無非生息。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始可信也!
花道藝術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源于古人對于花卉的熱愛,他們愛花、種花、賞花、頌花、贈花、佩花,由此形成插花道藝術。
早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花道意念和雛形,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并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
宋朝時期花道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于花道欣賞的詩詞很多。
至明朝,我國花道藝術不僅廣泛普及,并有花道藝術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
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
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樸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
清朝花道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于戰亂等諸多因素,花道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
一直到近幾年來,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東方式花道藝術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
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中國傳統花道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響,富有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審美情趣,認為萬物有靈性。
因而常把無語無義的花草根據其生活習性,賦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發人的意志、愿望之時,以花枝展情韻,表現花品花格,令人在擊節贊嘆之余, 心馳神往。
古人看花是有分別的,飲酒對自然生長的花,飲茶對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 每朵花、每片葉都蘊涵著深長的意味。
繁雜工作之余,你也可以抽片刻閑暇,動手插一盆花,放松你的心情。
你只需三兩枝花材,一個花器(各種瓶盆瓦罐之類的容器),一個劍山或者一塊花泥(東方插花的基本固定用具是劍山而西方的是花泥),外加一把花剪。
花道,不僅造型,也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