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本姓陸,幼時喪父,隨母改嫁黃氏,方名黃公望。黃公望是元代著名畫家、全真派道士。字子久,號一峰道人,又號大癡道人。黃公望與吳鎮(zhèn)、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趙孟頫指授。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黃公望大器晚成。年輕時曾做過兩次吏職皆不順,還曾被誣陷入獄。出獄后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五十歲左右開始學(xué)畫,筆法精絕,為世人所推崇,成為“元四家”最負重望的大畫家。
82歲時,用三四年的時間創(chuàng)作了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富春山居圖》,此畫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描繪了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全圖用墨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當(dāng),墨色濃淡相宜,是他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這幅畫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因為他極為喜歡此畫,臨終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其兒子從火中救出,從此《富春山居圖》被燒成兩半。目前,一半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半存在浙江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