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包括《道經(jīng)》和《德經(jīng)》,是自然概論和王道概論。其中,《道經(jīng)》講自然概論,或稱天道;《德經(jīng)》講王者之道,人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原本就是自然中的一種生靈,自然要“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從而回歸自然,終至于“天人合一”。
感恩圣師 授我道德 絕學無尤 知人妙樂
客觀實存之外“物”,經(jīng)由人類感知系統(tǒng)而入心成“相”,進而人類創(chuàng)造了交流心相之工具——人“文”,這便是本人提出的“物—相—文”三元體系。因此,人文不過是人類進行心相交流、進而升華對自然界客觀實存之外物的認識的一種工具而已。正所謂“文以載道”,文字是工具,不過是“筏喻”,根本的背后,是自然之道,以及自然之道在社會中的延伸—王者之道。
中華文化大系,正如一棵大樹,根為道,干為德,道家、佛家、儒家為三主干,百家諸子為眾多小枝,枝上有條,條上有葉,葉上有脈,脈上有細胞,如此細分,以至于無窮。例如,《孫子兵法》,是兵家這個紙條之上的一片碧綠的葉子,包括十三條葉脈,第十三條寫的是“用間”。在這里,“家”是指哲學流派,“教”是指宗教,而所謂宗教,則包括通常不容易被世人理解的神秘化事物。需要指出的是,不被理解,并不一定是錯誤的,除非被嚴密的邏輯所證偽,否則只不過是反映了人類感知系統(tǒng)的硬件配置和軟件算法并不是足夠強大。在這個意義上,絕對不可以把玄學等同于迷信,后者是因為心有所迷而生盲信盲從,而玄學只不過是人類還沒有認識到某些幽微難測的東西而已。
自然太過龐大,因而大象無形,故而世人看自然,都如同盲人摸象,但自然原本是同一個。因此,三教本一,百家同源,都是自然。就道家來說,《道經(jīng)》是自然概論,說的是天道;《德經(jīng)》是王道概論,是人道;《易經(jīng)》就是物變之道,暫態(tài)平衡。就佛家來說,《心經(jīng)》就是洗心之道,看破紅塵;《金剛經(jīng)》是自強之道,破除煩惱;《般若經(jīng)》就是智慧之道,開啟心智;《波羅蜜經(jīng)》,就是度化之道,到達彼岸。就儒家來說,《周禮》就是秩序之道,禮安社會;《論語》就是雜論百事,破解塵惑;《中庸》就是執(zhí)守中道,不失法度;《孟子》就是孟子之論,頗談心性。所有的三教,所有的百家,都是在談論自然之道,及其延伸之社會之道。
宇宙本來就是一個滾動的橢球,內外分層,一重又一重,而用自然,來指代這個萬物演變之過程。宇宙,或者自然,本是圓融。人類為了研究自然,因而予以割裂,以便更好地研究局部,局部研究明白了,才能合起來,更好地研究自然這個整體。比如,自然原本唯一,佛家稱為“一合相”,都是道體這個本原,但是道家為了研究方便,便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然界中的每一個個體,因此在語言中,“名以命物”,才可以更好地研究和區(qū)分萬事萬物,但是,它們都從屬于同一個自然。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是反復,無休無止,這便是中華民族之圓融文化,向來講求和合而生,都是自然的內部矛盾而已。這便是圓融的東方文化,有別于追求片追求面?zhèn)€體自由的歐美文化,因為西方人除了上帝這個專制的造物主之外,是誰都不會相信的。
在本書中,本人依據(jù)現(xiàn)存已知湖北荊門郭店楚簡本、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本為原本,適當參照傅奕本、王弼通行本,把春秋末期之后打亂的,或人為篡改的,或儒家歪曲的,努力恢復了一些。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了原文,并譯成現(xiàn)代白話文和英語,供大家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日出東方,其道大光,中華文化注定要大興東方,風行世界,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重要支柱和軟實力所在。發(fā)掘、傳承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匹夫有責。本人知行合一,躬自踐行,也歡迎借助大家的批評和建議,盡快完善并匯集成書,造福世人。以下,將按照本人整理的篇章順序,從《道經(jīng)》講自然之道(天道)開始,逐步展開,然后是《德經(jīng)》講王者之道(人道),最后是“天人合一”之道,包括道教經(jīng)典之中的修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