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最早從黃河流域起源。古代河?xùn)|河間河南地區(qū),都是現(xiàn)在哪里呢?
據(jù)先秦文獻記載的資料與夏、商、周的立都范圍,華夏先民大體活動于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西到甘肅東到東海)。早期中國的地理概念,基本都是以豫西,豫北,晉南為核心劃分的。
西漢司馬遷《史記》中記載:“昔唐人都河?xùn)|,殷人都河內(nèi),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shù)百千歲”。
“三河”分別為夏商周王朝腹地,亦是“中原”的代名詞。河內(nèi)、河南以黃河為界,河內(nèi)、河?xùn)|以太行為界。
西漢年實行郡、縣兩級地方管理制度,設(shè)置河?xùn)|、河內(nèi)、河南三郡。
河?xùn)|郡,治安邑(今山西省夏縣),領(lǐng)24縣:安邑、大陽、垣縣、猗氏、蒲坂、解縣、汾陰、皮氏、左邑、聞喜、絳縣、臨汾、長修、騏國、平陽、襄陵、楊縣、彘縣、北屈、蒲子、狐諏、端氏、濩澤、河北。基本上就是今臨汾市和運城市之所轄區(qū)域。
河內(nèi)郡,治懷縣(今河南省武陟縣),領(lǐng)17縣:懷縣、武德、平皐、溫縣、野王、波縣、河陽、軹縣、沁水、修武、獲嘉、汲縣、共縣、朝歌、湯陰、隆慮、州縣。基本上是今焦作市和新鄉(xiāng)市之轄內(nèi)。
河南郡,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領(lǐng)22縣:雒陽、河南、谷縣、平陰、新縣、梁縣、偃師、鞏縣、猴氏、成皐、信陽、故市、京縣、密縣、新鄭、苑陵、開封、中牟、陽武、卷縣、原武、平縣。基本上是今河南省之洛陽市、開封市、鄭州市之范圍。
隨著歷史發(fā)展,河內(nèi)河?xùn)|河南這些地域也發(fā)生變化。
河?xùn)|原本指山西南部臨汾市和運城市,唐代設(shè)河?xùn)|道,擴展到差不多整個山西。河?xùn)|成了山西代稱。
河內(nèi)原本指河南焦作市和新鄉(xiāng)市,河內(nèi)也稱為河北,唐朝設(shè)河北道。后來擴展到河北省。
河南原本指以洛陽為中心的區(qū)域,漢設(shè)為河南郡。后來擴展到整個河南省。
此外,河西最早指黃河以西,現(xiàn)在的陜西韓城,大荔,富縣到延安。后來河西指甘肅和青海地區(qū)。
河朔,在古代泛指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qū),比河北的范圍更大,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和山東的部分地區(qū)。
河套,就是黃河圍著的地方,其范圍包括: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東北部和陜西省北部的部分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