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華文明的源頭,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要問我二里頭和良渚,哪一個是,哪一個不是,我只能說,中華文明源頭就好比滿天星斗。
再接下去說,各地區之間的互動與融合對中華文明的形成與早期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實除了題目所列舉的二里頭和良渚以外,還有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還有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黃河下游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和山東的龍山文化以及岳石文化,黃河上游地區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四壩文化,辛店文化和卡約文化,太湖地區的馬橋文化,長江中游的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成都平原的寶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等,這些對研究中華早期文化都很重要。換句話說,這都是源頭活水,最終匯聚成中華文明的主流,融入到中華文明的大江河里來。
當然我們還要指明的是,中華文明經歷了一個由匯聚到輻射的過程,或者說是這樣一個模式。當在源頭時是滿天星斗。而當各個文明似乎都有一個向中心努力的過程,向中原挺進的意圖,但是都沒有成功。而中原文化脫穎而出,最終形成輝煌燦爛的夏商周三代文明。進入夏商之際,中原文化更多的是向外輻射和傳播。而二里頭文化正是夏文化的代表。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而在中華文明源頭問題上,考古學家蘇秉琦的學說,得到了一致的認可。我想這可以做為對于這個問題認識的一個基本原則。另外,本文的觀點也借鑒了中國社會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接受河北學刊的訪談的文章《追尋中華文明的源頭》的觀點,并且深以為然。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