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潁東岳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
迎來重大考古發現
其年代距今5000年
將人類在阜陽三區的活動
提前了1000多年
快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岳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成果
11月14日,潁東區政府召開阜陽岳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室主任、此次發掘考古隊長張小雷博士對發掘成果進行發布。
岳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
阜陽市潁東區朝陽大道與潁河東路交叉口
東南角市腫瘤醫院新區建筑工地內
2020年6-11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潁東區文旅局
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發掘面積500平方米
此次岳家湖遺址共分三個發掘區
東北部為一、二區
西南部為三區
一區發現1座宋代磚砌水井,出土少量陶瓷殘片。
二區發現有壕溝、墓葬、灰坑、祭祀坑等遺跡30余處。
三區發現灰坑、墓葬等20余處,其中2座大型灰坑,形制比較規整,填土多層分布,性質較為特殊。
本次發掘出土了大量遺物,其中以陶器為主,少量石器、骨器。
陶器有鼎、鬹、豆、盆、盤、大口尊、杯、罐、紡輪、器蓋等;石器有鉞、鑿、錛、鉆、礪石、鏃等;骨器有鑿、針等。
阜陽地區發現的第一座新石器時代的墓葬M1
考古人員私下里就說M1是“阜陽第一墓”
因為這是在阜陽地區發現的
第一座新石器時代的墓葬
也是最早的一個墓葬
經過鑒定
墓主人是一個成年女性
但人體的骨骼已經比較散亂
隨葬有六件陶器
經過復原,有兩件能修復完整
有一件陶鬶,一件陶盆
一件陶豆,兩件套杯等
在出土的器物中
有一件陶鬶也非常特別
陶鬶是當時的酒器,這件陶鬶的特別之處,是一個實足鬶,在考古學專業名詞叫實足。
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鬶一般是三個乳狀袋足。但這個陶鬶是實足的,這一方面說明阜陽地區是屬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個分布區,同時也說明了皖西北地區離大汶口文化的中心區比較遠,所以這個陶鬶特征有本地的特征,而且這種實足鬶跟中原地區有一定的聯系。
所以從這一件陶鬶可以反映出當時四五千年的時候,阜陽地區的文化面貌和史前人的交流情況。
出土有一件石鉆
它本身是一件石鑿,有一個刃部
但是后期經過長期使用
磨損成圓頭了,成為了石鉆
這種石鉆在我們安徽新石器考古
是第一次發現
在全國也是出的比較少見的
將阜陽三區的歷史提前到距今5000年
岳家湖遺址主體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另有少量宋、明、清遺存。文化面貌與大汶口文化尉遲寺類型相似,年代距今4500-5000年。
是阜陽三區發現發掘的唯一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遺存為主的遺址,將阜陽三區的歷史提前到距今5000年。
通過本次發掘,對研究皖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大汶口文化的西遷及與中原仰韶文化的關系等重大問題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珍貴資料。
岳家湖遺址下一步保護利用計劃
鑒于岳家湖遺址的重要性
下一步需要繼續開展岳家湖遺址
考古和利用工作
首先,要對建筑工地周邊區域開展詳細的調查勘探,明確該遺址準確的分布范圍和遺跡分布情況。
其次,根據考古勘探結果,再科學制定合理的遺址展示利用方案。對于遺址面積大小,可以結合岳家湖遺址公園建設情況,加以保護利用:建設遺址公園,建設遺址展示館,結合岳家湖遺址公園內的展示館,將本次發掘成果加以展示,為人民了解本地早期歷史和休閑活動提供場所。
期待岳家湖遺址
更多發掘成果展現!
潁州晚報記者 方松高
(原標題:重大考古發現!阜陽城發現史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