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隨著90后余佳文在媒體上的頻繁暴光,'超級課程表'成為近期互聯網的熱點話題。根據百度指數需求圖譜分析,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于'超級課程表'的盈利模式。雖然,作為CEO的余佳文表示已獲得風投,但網上同時也出現眾多質疑,真假難辨。為破解真相,本次研究將使用'互聯網思維'分析'超級課程表'靠什么賺錢。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能賺錢的產品首先要符合互聯網思維,即產品設計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簡稱'用戶思維'。其次是讓產品成為有價值的商業模式。
下面,讓我們看看'超級課程表'在這兩方面的表現。
第一、'超級課程表'的'用戶思維'
移動互聯時代的開放性消除了信息不對稱,使得消費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使得市場競爭更為充分,市場由企業主導轉變為消費者主導(即B2C轉為C2B),讓企業的商業模式進入了'用戶時代','用戶思維'則成為管理核心。
基于互聯網思維,實現'用戶思維'有三個條件,分別是得屌絲者得天下;兜售參與感;用戶體驗至上。下面是我們在這三方面的詳細分析。
分析1:'超級課程表'是否符合'得屌絲者得天下'?
移動互聯時代,成功的產品均能抓住了'屌絲'、'草根'一族的需求,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長尾市場。而'超級課程表'面對的用戶是90后為主的大學生群體,他們缺少身份又追求認可,他們尋求'存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完全符合'屌絲'的基本屬性。目前'超級課程表'已擁有全國三分一的大學生用戶。因此,'超級課程表'符合用戶思維的第一個條件。
分析2:'超級課程表'是否有'兜售參與感'?
'參與感'講究讓用戶參與產品與優化,讓用戶參與品牌傳播,讓用戶成為粉絲,并參與投票,粉絲決定最終的產品設計,為產品買單。
'超級課程表'在參與感方面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運營團隊主要為90后,這類群體大部分是剛從大學剛畢業,他們本身就是用戶。第二,長期招聘'超級實習生',在滿足大學生畢業前的工作實踐需求外,還可以讓其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優化、運營等關鍵環節中。因此,在'參與感'方面,'超級課程表'采用'團隊即用戶'、'用戶即粉絲'的融合管理模式,符合用戶思維的第二個條件。
分析3:'超級課程表'是否能滿足'用戶體驗至上'?
好的用戶體驗應該從細節開始,并貫穿于產品設計的每一個細節,能夠讓用戶有所感知,并且這種感知要超出用戶預期,給用戶帶來驚喜,讓消費者一直爽,忍不住的說好。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讓產品設計滿足三點:
痛點:用戶需求必須是剛需,是用戶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必須有。
癢點:工作和生活中有別扭之處,即乏力又欲罷不能,這就是癢點。
興奮點:給用戶帶來'wow'效應的刺激,產生興奮點。
對于大學生來講,痛點需求在于'經常忘記課程表、學習筆記整理、考試備戰';而癢點需求在于現在校際間較為流行的'蹭課、參加社團';最后的'興奮點'需求當然在于認識異性。從產品設計來看:
'超級課程表'的痛點對應的功能為'課程表記錄、爛筆頭、考試倒計時'。而癢點對應的功能為'查詢其他學校的課程表、超級社團'。最后興奮點對應的功能當然是異性交往--俗稱'泡妞'。例如'小紙條、蹭課、下課聊、大學男神'等小功能均為大學生之間建立有趣的社交模式。因此,'超級課程表'讓用戶體驗超出期望,最終獲得'WOW'的驚喜感知,符合用戶思維的第三個條件。
【小結】
根據上述分析,'超級課程表'從產品設計上基本符合移動互聯時代的'用戶思維'管理模式。
'超級課程表'的'商業模式'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收集大量線上和線下'超級課程表'的經營信息,均無法找到與其有關的商業經營描述,似乎'超級課程表'根本不準備建立盈利模式。
原因何在呢?經過深入思考,我們發現'超級課程表'作為一個與全國一千多萬大學生的交互入口,對于現在的互聯網巨頭來講,將是一個拓展大學市場的利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家互聯網公司都在制定產業的生態鏈布局,而'超級課程表'所擁有的特性正是這個生態鏈結構中的重要一環。
【小結】
基于上述情況,我們猜測'超級課程表'盈利模式不是在要這個產品上賺多少錢,而是通過專注的產品設計,極致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粘性,讓其成為大學生深度交互入口。這樣就能引起行業巨頭對其爭奪,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相信,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對于這樣一個'用戶入口',即使自己不能用,也不希望留給其他競爭對手。
【觀點】
'超級課程表'靠什么賺錢?
答案:'超級課程表'的盈利模式就是將產品的客戶化做到極致,這或許是移動互聯時代另外一種企業的生存方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