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過了一半
可論文開題報告還沒有寫
到底選什么題目好
要是像吃小龍蝦一樣簡單就好了!
其實把握幾個原則
論文選題也不是什么難事兒!
去CNKI數(shù)據(jù)庫里瞧瞧
有很多高人大咖經(jīng)驗總結
一起分享
↓ ↓ ↓
首先,選題要考慮客觀的需要。
有的是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只有經(jīng)過一番研究才能滿足教學需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的是現(xiàn)實斗爭和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要求我們下功夫研究,從理論高度和深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對策。有的是科學發(fā)展的需要,在專業(yè)研究中有不少問題要求進行新的探索,或者對別人的研究成果有不同的看法需要開展爭鳴。
其次,選題要心中有數(shù)。
不論選定什么題目,都得先熟悉前人研究的情況。通過查閱書目、報刊資料索引或請教老師和同行,了解前人對這個問題有哪些研究成果,達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爭論,還有什么空白或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便繼承前人成果,繼續(xù)向前開拓。如果自己有不同看法,可提出商榷;如果是空白或薄弱環(huán)節(jié),只要有條件就可以想法填補或加強。如果自己無力向前推進,那就不要選這個題目。
再次,選題要考慮自身的條件。
諸如個人的興趣、愛好、基礎、長處、掌握的外文語種和熟練程度、搜集資料的可能性等等。
還有,選題時還有幾個問題要具體分析:
選大題還是選小題?
如果材料來源豐富,可以大題大做,寫成大部頭專著,或者把大題分成若干小題,各個小題分別逐步去做,集小成大,大部頭專著也就出來了。
前不久有朋友咨詢,想寫部巨作,立意與構想都不錯,唯一就是部頭太大了,恐怕沒有十年之功難以成著。所以小知建議他把他的大選題細分,在此上先做某一地域的考察與研究?;蛘咭部梢月?lián)合申報市級課題,共同協(xié)作完成。
或者小題大做。前蘇聯(lián)一位學者的博士論文《為蘇維埃政權而斗爭的水兵》,只寫就了從1917年10月至1918年3月這半年時間內(nèi),海軍士兵在建立和鞏固蘇維埃政權中的作用。由于作者運用了大量檔案和報刊材料,所以全書竟達20.5萬字。如果著重從發(fā)展規(guī)律上進行概括和分析,那么也可以大題小做,做到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綱舉目張、鞭辟入里,這樣有助于人們提高并加深認識。
這類大題小做的題目,如果立意不新、立論不深、立足不高,就容易流為空泛或膚淺。在通常情況下,最好是中題中做或者小題小做,這樣容易深入進去,見效較快。
選理論的題好還是選歷史的題好?
如果史料不多,前人理論分析較少,自己又能夠深入進行理論分析,那就可以選理論方面的題目。如果史料較多,前人挖掘整理不夠,那就可以選歷史方面的題目。
一般說來,最好是史論結合,有的可以偏論,有的可以偏史,但是不要寫成純理論或純歷史。純理論不免抽象枯燥;純歷史是史料堆砌,難以成為論文。既是論文,總要就大量史料進行梳理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選熱門題目還是冷門題目?
熱門題目一般都是現(xiàn)實意義較大的,應該注意研究;但是熱門題目一般又是研究者較多的,一定要多下功夫研究,以求突破和進展。無論是哪類題目,都應從需要和可能出發(fā),不要單純“趕浪頭”或“鉆冷門”。還有一些不冷不熱的題目可能更為合適,不要輕易放過。
選新題好還是老題好?
新題一般是前人研究較少的,甚至是空白點,容易出成果;當然新題可能材料少、難度大,要選就要多下功夫,那還是能寫出新意的。一般說來,最好是選較新的題目,新題新做或老題新做,而不要老題老做或新題老做。
先看了材料再選題還是選定了題再找材料?
這兩者不是截然對立的。選任何題目都要先看一定的材料,這樣才能避免盲目性;可以在確定選題范圍之后再繼續(xù)搜集并閱讀材料,進而把題目具體化、精確化。建議在知網(wǎng)上先快速瀏覽相關主題的文獻資料及其摘要,這對于研究者來說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寶貴研究時間,再進一步優(yōu)化選題。
最后,選定的題目,文字表述要求盡量簡短、鮮明,不要拖泥帶水一長串。
老師 我明白了
做個熱門關乎理論
又前人研究較少
而且我感興趣的課題——
像表情包的系列論文
可以承包嗎
筆芯~
什么?
你的論文選題更有趣?
評論區(qū)等你來說說
來源: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絡出版總庫‖《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作者高華,本文節(jié)選,更多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