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是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在治療過后經常會產生一系列的后遺癥。面對腦梗后遺癥,我們如何康復?腦梗塞后遺癥的康復鍛煉包括適當運動,增強功效鍛煉,以放慢復原的速率和改善復原的程度。
按摩與被動運動
針對晚期臥床不起的病人,可以讓家人對患者癱瘓肢體實行按摩,預防肌肉萎縮,針對大小關節作屈伸膝、屈伸肘,彎伸手指等主動運動,避免關節生硬。稍能活動的病人可在人扶持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動,以避免心血管機能減退。
逐步開步走路并做上肢錘煉
第一階段根本穩固后,可嘗試著做些扶物站立,身體慢慢向左右兩側活動,下蹲等活動;也可在原地踏步,輪番抬兩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側方挪動步行,一手扶人向前步行。錘煉時,應有意使患肢負重,但要留意活動量應逐步增長,掌握時刻不宜過度疲勞。一同可作患側上肢平舉、抬高、上舉等運動,以改善血循環,消弭浮腫,平臥床可自覺屈伸手臂,撐開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鐵球等。
復原日常生活機能 到達生活自理
走路時將腿抬高,做跨步態,并逐步實行跨門檻,斜坡下行走,上下樓梯等運動,逐步加長間隔;下肢復原較好的病人,還可實行小間隔跑步等。對上肢的錘煉,重要是鍛練兩手的靈敏性協調性,如本身梳頭、穿衣、解紐扣、寫字、洗臉等,以及參與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動,逐步到達日常生活可以自理。
日常生活舉措錘煉
為了最大限制地增加病人獨立生活的能力,必需實行日常生活舉措的鍛練。日常生活舉措鍛練,貫穿于從翻身鍛練開端,技術鍛練的全進程。不單限于患側肢體的功效復原,而是全體的機能改善。另外,由于病人的年齡、性別、職業、家庭環境不同,日常生活舉措的鍛練內容亦有所不同。
每天規定一定的康復的訓練時間,做一些動作,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級訓練,髖、膝、肩、踝等關節抗痙攣訓練以及雙或單腿搭橋訓練,然后坐立位轉換到立位三級平衡訓練。
盡量培訓患者的自主運動,在肌肉的收縮為減輕水腫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讓患者在患肢上舉位做一些活動,例如:手指的抓握活動、抓握木棒、擰毛巾等。
注意預防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可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坐輪椅時,應確保患肢不垂于輪椅一側,可將手置于輪椅扶手上或輪椅桌板上;應盡量避免在患手輸液,避免過度牽拉手關節及意外的損傷。被動活動的動作應輕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劇疼痛。
患者除了康復治療訓練外,其他時間訓練保持偏癱肢體的良姿位。良好姿位可改善靜脈回流,減輕手部的腫脹。平臥位和患側臥位時,應使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屈;健側臥位時肩關節屈曲約90°,肘關節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關節的背屈。
腦卒中患者會有肢體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不同采用不同的自護方法,一般采勸替代護理”的方法來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動狀態下,接受護理人員喂飯、漱口、更衣、移動等生活護理。
首先教會患者及家屬運用數字、簡單的字訓練。從簡單數字、句子說起,再循序漸進地加深復雜的語句,鼓勵其經常與家人進行語言交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患者獨立完成,增強的交流心態,逐步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